一种组合柱防护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9924发布日期:2018-08-04 15:2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柱防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在超高层组合结构工程中,楼板边框组合柱的防护工作是难点。施工中若采用传统的悬挑脚手架进行临边防护,不仅使用大量的脚手架、工字钢、地锚、防护网等材料,且花费的人工多、安全防护难度大、成本高、拆卸繁复、施工周转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柱防护体系,要解决现有传统悬挑脚手架安全防护难度大、拆装繁复、施工周转困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柱防护体系,包括桁架板、垂直穿过所述桁架板的组合柱、围设在所述组合柱三面的可周转防护架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可周转防护架上的脚手架;所述可周转防护架的内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桁架板可拆卸连接、外侧沿所述桁架板向外悬挑设置。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垂直连接在底座上的栏杆、竖直间隔连接在一对侧所述栏杆顶面的连接套筒及铺设在底座悬挑部的踏脚板。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贯穿所述桁架板的长螺杆、套在一对所述长螺杆上端之间的卡板及连接在所述长螺杆两端部的上、下紧固件,所述上、下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桁架板的上、下方。

一对所述长螺杆对称设在所述底座的端部两侧,所述卡板卡紧在底座上、并通过上紧固件紧固,且所述卡板与上紧固件之间垫有上垫片,所述长螺杆的下端部通过下紧固件紧固、且所述下紧固件与所述桁架板之间垫有下垫片。

对应所述长螺杆穿过位置、所述桁架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套有套管。

所述套管的下口与所述桁架板的下表面平齐,上口高出所述桁架板的上表面、且通过密封件封堵。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的底座包括U形边框、平行所述U形边框的底边设置的加强杆及连接在U形边框的底边中心与U形边框的两侧边之间的斜杆。

所述斜杆的端部超出所述加强杆的端部。

所述底座的底边与加强杆之间的部分沿所述桁架板向外悬挑。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的栏杆的底端的围设有踢脚板,所述踢脚板的高度为150~250mm。

所述栏杆的上部围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为多孔防护板。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的连接套筒沿所述栏杆的顶面间隔设置、且设置至少三个。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的踏脚板对应铺设在由所述底座的底边、两侧边、加强杆及两斜杆围合而成的多边形区域内。

所述脚手架的外侧围设有防护网。

所述连接件的卡板两端对应所述长螺杆穿过位置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长螺杆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实现可周转防护架与桁架板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可周转防护架上设置连接套筒实现可周转防护架与脚手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组合柱的可周转邻边防护,解决了组合柱施工防护的难题,简化了施工作业、节约了材料、提高了临边防护的效果,且操作简单。

2、通过在所述桁架板上对应长螺杆位置预留通孔,并在通孔内埋设套管,使得连接件能够贯穿桁架板连接在其上,增强其连接的稳固性,且实现可拆卸,可重复利用。

3、脚手架可直接插接在可周转防护架的连接套筒内,连接简单方便,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周转方便。

4、可周转防护架利用塔吊进行楼层间倒运,节约架体搭拆的人工用量,节约施工工序。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超高层组合结构工程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周转防护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周转防护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桁架板、2—组合柱、3—可周转防护架、3.1—底座、3.2—栏杆、3.3—连接套筒、3.4—踏脚板、3.5—踢脚板、3.6—防护板、4—脚手架、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组合柱防护体系,包括桁架板1、垂直穿过所述桁架板1的组合柱2、围设在所述组合柱2三面的可周转防护架3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上的脚手架4;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内侧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桁架板1可拆卸连接、外侧沿所述桁架板1向外悬挑设置;所述脚手架4的外侧围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是密目网;桁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安装可周转防护架及连接件。

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3.1、垂直连接在底座上的栏杆3.2、竖直间隔连接在一对侧所述栏杆顶面的连接套筒3.3及铺设在底座悬挑部的踏脚板3.4;所述底座3.1由14#槽钢满焊接而成,所述栏杆3.2由L70*7mm的角钢焊接而成,所述踏脚板3.4为3mm厚的花纹钢板;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底座3.1包括U形边框、平行所述U形边框的底边设置的加强杆及连接在U形边框的底边中心与U形边框的两侧边之间的斜杆;所述斜杆的端部超出所述加强杆的端部;所述底座的底边与加强杆之间的部分沿所述桁架板1向外悬挑;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栏杆3.2的底端的围设有踢脚板,所述踢脚板的高度为200mm,所述踢脚板对应围设在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悬挑部位;所述栏杆3.2的上部围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为多孔防护板,由铝质材料制成;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连接套筒3.3沿所述栏杆的顶面间隔设置、且设置至少三个,所述连接套筒3.3为钢管,其直径为63.5mm、厚度为4mm、长为300mm,所述可周转防护架3的踏脚板3.4对应铺设在由所述底座的底边、两侧边、加强杆及两斜杆围合而成的多边形区域内。

所述连接件5包括一对贯穿所述桁架板1的长螺杆、套在一对所述长螺杆上端之间的卡板及连接在所述长螺杆两端部的上、下紧固件,所述上、下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桁架板1的上、下方;所述长螺栓的直径为20mm、所述卡板尺寸为200*50*12mm,所述连接件5的卡板两端对应所述长螺杆穿过位置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长螺杆的外径。

一对所述长螺杆对称设在所述底座的端部两侧,所述卡板卡紧在底座上、并通过上紧固件紧固,且所述卡板与上紧固件之间垫有上垫片,所述长螺杆的下端部通过下紧固件紧固、且所述下紧固件与所述桁架板1之间垫有下垫片;所述上垫片和下垫片为钢板,对应所述长螺杆穿过位置、所述桁架板1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预留位置必须准确,所述通孔内套有套管;所述套管是PVC管,所述套管的下口与所述桁架板1的下表面平齐,上口高出所述桁架板1的上表面、且通过密封件封堵,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上口通过胶布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待桁架板1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可周转防护架3设置在桁架板上组合柱对应位置,并将可周转防护架3的端部通过连接件5连接在桁架板1上,然后将脚手架对应插接在可周转防护架3的连接套筒3.3上,并通过扣件连接紧固;本层施工完成后将可周转防护架3及脚手架4拆下,通过塔吊调运至待施工层,实现周转防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