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207发布日期:2018-06-19 22:1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建筑物一般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设施。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使用了大量木材模板,造成了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粉尘,严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建造过程形成了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势必会被装配式建筑所取代。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 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装配式建筑的预构件多在工厂模块化生产,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预制构件标准化,质量可控,节约材料,建造时高效快捷,节约材料避免浪费,生产现场和施工现场无环境污染。

但是现有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螺栓将墙板与立柱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复杂、施工周期长,而且施工过程容易出现墙板的倾斜、偏移,安装精度差。而且当墙体的长度较长时,需要将墙板拼装在一起,安装工作量增大,而且容易造成偏差的累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墙板与墙板以及墙板与立柱之间安装简单,安装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安装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立柱、连接件和墙板,所述墙板的两端设有“L”形凸起,墙板一端的“L”形凸起向内侧弯折,另一端的“L”形凸起向外侧弯折,“L”形凸起与墙板之间形成凹槽,相邻拼接墙板的“L”形凸起与凹槽相咬合,连接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连接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连接板的侧面与立柱固定,连接件扣合在凹槽内,连接板的上端与“L”形凸起的下端相接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L”形凸起远离墙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水槽,凹槽靠近墙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水槽,相互拼接墙板的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对接组成两道防水通道,防水通道内填充防水材料。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水材料为橡胶止水条。

优选的方案中,包括底座,立柱套装在底座上端,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连接凸板,支撑底板与连接凸板嵌设固定,连接凸板与支撑底板锚固在地基上。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底板一端设有连接凹槽,另一端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凹槽与连接凸板嵌设固定,连接凸起与相邻支撑底板的连接凹槽嵌设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立柱为空心方管,所述立柱内部浇筑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邻的墙板之间通过“L”形凸起与凹槽的相互嵌合以及凹槽与连接件的咬合,实现墙板与墙板以及墙板与立柱的快速连接,安装简单快速,降低工作量。

2、通过“L”形凸起与凹槽之间的嵌合,墙板之间相互作用,使墙板不仅不能左右移动,同时不能内外移动,实现墙板的完全锁死,整体强度达到安装要求,不需要再使用紧固件进行紧固,降低工作量。

3、墙板与墙板之间以及连接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缝隙为横向的“S”形,连接缝隙的两次弯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墙体外侧向墙体内侧渗水,从而使该墙体可以用与装配式建筑外墙。

4、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对接组成两道防水通道以及防水通道中填充的防水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强墙体的防水功能,而且靠近墙体内侧的防水材料在靠近墙体外侧的防水材料以及“S”形连接缝隙的作用下与水的接触几率以及面积都会大程度下降,因此遇水老化的几率也相应减少,增强防水性能。

5、设置的支撑底板对墙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墙板下端安装的平整度,从而降低墙板底端的缝隙大小,设置的底座有利于将立柱固定在地基上,装配较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包括立柱1、连接件2,墙板3,“L”形凸起4,凹槽5,连接板6,第一限位板7,第二限位板8,第三限位板9,第一防水槽10,第二防水槽11,防水通道12,防水材料13,底座14,连接凸板15,支撑底板16,连接凹槽17,连接凸起1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中,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立柱1、连接件2和墙板3,立柱1下端与地基铆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墙板3的两端设有“L”形凸起4,墙板3一端的“L”形凸起4向内侧弯折,另一端的“L”形凸起4向外侧弯折,“L”形凸起4与墙板3之间形成凹槽5,相邻拼接墙板3的“L”形凸起4与凹槽5相咬合,“L”形凸起4与凹槽5相咬合后的拼接缝隙为“S”形,连接件2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连接板6、第一限位板7、第二限位板8和第三限位板9,连接件2通过钢板弯折后制成,连接板6的侧面与立柱1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连接件2扣合在凹槽5内,连接板6的上端与“L”形凸起4的下端相接触,第一限位板7完全将凹槽5的开口封住,第三限位板9铺设在凹槽5的槽底。

所述“L”形凸起4远离墙板3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水槽10,凹槽5靠近墙板3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水槽11,相互拼接墙板3的第一防水槽10和第二防水槽11对接组成两道防水通道12,防水通道12内填充防水材料13。

所述防水材料13为橡胶止水条。

与连接件2相互嵌合的墙板3上的第一防水槽10和第二防水槽11中也安装橡胶止水条。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包括底座14,立柱1套装在底座14上端并通过紧固件紧固,底座14的底部一侧设有连接凸板15,支撑底板16与连接凸板15嵌设固定,支撑底板16一端设有连接凹槽17,另一端设有连接凸起18,连接凹槽17与连接凸板15嵌设固定,连接凸起18与相邻支撑底板16的连接凹槽17嵌设固定,方便支撑底板16的延长,连接凸板15与支撑底板16锚固在地基上。

为加强立柱1与地基的连接强度,立柱1和底座14均为为空心方管,立柱1内部浇筑混凝土,加强这个墙体的结构强度以及与地基的连接强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