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208发布日期:2018-06-19 22:16阅读:1307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能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源于建筑物倒塌。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致力于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是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部件可由耗能减震装置、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减震的原理是通过在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装置来增加结构的阻尼和刚度,减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地震反应,保护主体结构。

常见的消能部件有粘滞阻尼器和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以粘滞阻尼器为例,其内部容置有阻尼液,通过阻尼板于阻尼液中运动,产生剪切力,来消耗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阻尼器具有可相对活动、通常为逆向移动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该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连接于建筑物的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

阻尼器在安装时,需要在建筑结构中预留安装孔位,在阻尼器安装完成后,对安装孔位进行封堵。当阻尼器被安装在建筑物外墙或者淋雨房等会经常接触水的位置时,由于迎水面的防水要求较高,需要对阻尼器安装孔位处的迎水面外侧做防水层。参见图1~3所示,传统做法为:在阻尼器21的两侧与外墙22之间填充聚苯板23,在聚苯板23与外墙砌体之间的缝隙用防水堵料密封,在阻尼器21的外侧外挂聚苯板和4mm@250mm(直径为4mm,间距为250mm的钢筋网片)的抗裂钢筋网片24,将抗裂钢筋网片和外墙22通过射钉连接,抗裂钢筋网片外抹灰至与外墙外表面平齐,抗裂钢筋网片24外的抹灰操作同正常建筑外墙的做法相同,与墙体搭接长度约为300mm。传统做法的外墙防水层与建筑外墙的连结性不高,容易鼓面、漏水,影响建筑功能和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防腐效果好且不会局部鼓面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其包括建筑主体和阻尼器,所述建筑主体形成有安装洞口,所述阻尼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洞口中;所述阻尼器具有可相对活动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安装洞口的孔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的第一埋板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的第二埋板;所述安装洞口的面向所述建筑主体的迎水面的第一侧封堵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通过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埋板;所述封闭板的外侧设有抗裂网片和建筑面层。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主要采用封闭板、固定板和埋板,对阻尼器所在位置的安装孔洞进行防水封闭,防止建筑主体的迎水面水分渗入安装孔洞而影响阻尼器和建筑功能,同时,利用安装在安装孔洞中的固定板和埋板,将封闭板牢牢地拉紧在安装孔洞处,可防止封闭板处的外墙墙面鼓起。同时,上述防水构造不影响阻尼器的自由运动,确保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发挥预设的抗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竖向埋板,所述竖向埋板设于所述第一埋板处的所述建筑主体的迎水面,所述封闭板连接于所述竖向埋板。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竖向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埋板。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埋板上连接有至少二处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洞口的面向所述建筑主体的背水面的第二侧封堵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的外侧设有抗裂网片和建筑面层。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洞口的面向所述建筑主体的背水面的第二侧封堵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检修门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建筑主体,所述检修门的第二端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通过卡扣可开合相连。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阻尼器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封闭板与所述建筑主体的迎水面之间填充有硅胶。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封闭板外侧的抗裂网片和建筑面层向外铺张,并与建筑主体的迎水面墙面齐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做法的阻尼器处的外墙防水层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传统做法的阻尼器处的外墙防水层的表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1-1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其主要包括建筑主体11和阻尼器12,阻尼器12安装于建筑主体11中。其中,建筑主体11可为外墙,在建筑主体11上开设有安装洞口110,阻尼器12安装于该安装洞口110中。阻尼器12可为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或金属阻尼器,阻尼器12具有可相对活动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1位于阻尼器12的顶部,并连接于阻尼器12的阻尼板,第二连接板122位于阻尼器12的底部,并连接于阻尼器12的阻尼箱,阻尼器的阻尼板插设于其阻尼箱中,相对运动产生的阻尼力来消耗建筑主体11因地震或海啸等而引起的振动,从而起到消能减震作用,保护建筑主体的可靠性。当然,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并不限定于位于阻尼器的顶部或底部,它们可以互换,也可以设置在阻尼器的左侧或右侧,本文对此不限。

建筑主体11上的安装洞口110的孔壁设有第一埋板131和第二埋板132,该第一埋板131对应于阻尼器12的第一连接板121而设并与第一连接板121固定相连,该第二埋板132对应于阻尼器12的第二连接板122而设并与第二连接板122固定相连。第一埋板131的长度略大于安装洞口110的宽度,第二埋板132的长度略大于第二连接板122的长度,因此,第一埋板131的两侧延伸出第一连接板121一段长度,在该段长度上、在第一连接板1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板14,也可为多个固定板。其中,第一连接板121、第一埋板131及固定板14均可采用钢板,第一连接板121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于第一埋板131,固定板14焊接固定于第一埋板131。

阻尼器12的两侧与建筑主体11之间填充有泡沫塑料15或者其他柔性材料。

建筑主体11的安装洞口110的第一侧面向建筑主体11的外侧迎水面,即安装洞口110的第一侧开口面向于室外,相反,安装洞口110的第二侧面向建筑主体11的内侧背水面,即安装洞口110的第二侧开口面向于室内。

安装洞口110的第一侧开口处封堵有一封闭板16,封闭板16的面积大于安装洞口110的口径,以确保封闭板16可完全罩住安装洞口110,封闭板16固定于安装洞口110处的建筑主体11。进一步地,在封闭板16与建筑主体11的迎水面的缝隙中采用硅胶填充密实,以加强防水效果。封闭板16连接于固定板14,封闭板16可采用钢板,固定板14也采用钢板,封闭板16与固定板14焊接固定。封闭板16通过固定板14固定连接于安装洞口110中的第一埋板131,可增强封闭板16与建筑主体11之前的拉结,避免封闭板16向外鼓出。封闭板16与第一埋板131采用3mm高的角焊缝三面围焊相连,密封性能好,可防止水分侵入。

封闭板16的外侧进一步设有抗裂网片17和建筑面层18。抗裂网片17采用钢丝网片,封闭板16采用封闭钢板,钢丝网片与封闭钢板点焊固定。抗裂网片17向外铺张并贴敷至封闭板16的外侧,与外部的建筑主体采用射钉固定。建筑面层18采用20mm厚的砂浆面层,在抗裂网片17的外侧抹灰形成建筑面层18,建筑面层18向外铺张出封闭板16并与建筑主体11的外侧迎水面墙面齐平,在建筑面层18和外侧迎水面墙面的外侧可进一步批荡正常建筑面层,以保证墙面外观。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主要采用封闭板、固定板和埋板,对阻尼器所在位置的安装孔洞进行防水封闭,防止建筑主体的外侧水分渗入安装孔洞而影响阻尼器,同时,利用安装在安装孔洞中的固定板和埋板,将封闭板牢牢地拉紧在安装孔洞处,可防止封闭板处的外墙墙面鼓起。

较佳地,配合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在该实施例中,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还包括竖向埋板19,该竖向埋板19设于第一埋板131处的建筑主体11的外侧迎水面。竖向埋板19长度大于安装洞口110的宽度,竖向埋板19沿第一埋板131处的安装洞口110通长设置并于两侧各延伸出一定长度,封闭板16连接于该竖向埋板19,竖向埋板19可采用钢板,封闭板16也采用钢板,竖向埋板19与封闭板16之间采用3mm的角焊缝三面围焊,以确保两者间无隙密焊。通过竖向埋板19的设置,可加强封闭板16上沿与墙体间的密封性,防止硅胶局部失效后的漏水情况的出现。

进一步地,竖向埋板19还连接于第一埋板131,固定板14也可连接于竖向埋板19,它们都可采用钢板,彼此之间采用焊接相连。当竖向埋板19、第一埋板131、固定板141和封闭板16都连接在一起时,构成的体系强度最大,也最牢固。

较佳地,配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还包括检修门30,该检修门30安装于安装洞口110的面向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的第二侧开口处,检修门30的作用是在不需要检修阻尼器12时封堵住安装洞口110的第二侧开口,在需要检修阻尼器12时可打开检修门、露出阻尼器。因而,检修门30可开合地安装于安装洞口110处的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位于室内,环境较室外优越很多,所以可不用特别设置防水结构。检修门30的第一端枢接于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墙面,构造可参考现有的门窗构造,在此不赘,检修门30的第二端与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墙面之间通过卡扣可开合相连,卡扣采用现有的卡扣,具有一卡件和一扣件,彼此接触并用力压紧便可实现连接,彼此分离便可打开,卡件设于检修门30的第二端,扣件设于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墙面,卡件和扣件两者对应设置,以便对接配合。

再结配合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阻尼器安装节点的迎水面防水构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安装洞口110的面向建筑主体11的背水面的第二侧封堵有石膏板31(代替前述检修门),在石膏板31的外侧设置有抗裂网片32和建筑面层33,作为安装洞口110的背水面防水构造。其中,建筑面层33可采用20mm厚的砂浆面层,外刷粉刷面层,以作修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