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842发布日期:2018-06-28 03:2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自己生活体验,且一些传统的领域渐渐的向智能化转移。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3091U,一种智能家居的智能墙面,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有感应模块、控制模块、选择模块、布局模块、LED显示墙面;感应模块:随时感应外界的气候变化,并且根据变化以及气候指标参数产生感应信号;控制模块:接收感应信号,并且产生选择信号;选择模块:接收选择信号,且产生反馈选择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受反馈选择信号并且产生控制信号;布局模块:接收控制信号,且产生布局信号;LED显示墙面:接收布局信号,并在墙面上显示画面;

由于上述智能墙面集成了多个模块,其一般在工厂完成制作后在运输到室内进行装修,为了方便装修一般的做法是将墙面分成多块,然后进行组装,由于多个模块分布在不同块墙内,在组装时一般需要拼装、接线等步骤,尤其在接线时施工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具有快速拼装墙面、完成多个墙面的功能模块连通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包括:

若干集成了不同功能模块的拼装单元,所述拼装单元的背面的面积大于前面的面积以在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相对的面形成倾斜的拼装面,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相互拼装后两个倾斜的拼装面之间形成安装槽;

设置在拼装面的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与对应的功能模块电性连接;

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安装槽两侧的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的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拼装单元之间形成了安装槽,将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内,完成拼装过程,拼装过程简单,由于通过连接件上的第二磁吸式连接端子连接两个拼装单元的第一磁吸式连接端子,实现了两个拼装单元之间信息传输,较现有技术的繁琐的接线步骤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拼装面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通过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可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做周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采用浮动式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即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内做周向移动,这样拼装及安装连接件时不需要严格的使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对齐,通过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的浮动式移动,可以自动吸合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拼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通过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可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做周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采用与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采用相同的浮动式安装方式,进一步使拼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胶粘于所述拼装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胶粘于拼装面,使得连接件与拼装面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拼装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于拼装面,方便拆卸和更换拼装单元。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拼装单元表面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拼装单元表面齐平,使整个墙面更加平整。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接件准确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定位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安装连接件时能快速找到较准确的安装位置,拼装过程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为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和定位孔结构简单,能实现快速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拼装单元之间形成了安装槽,将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内,完成拼装过程,拼装过程简单,由于通过连接件上的第二磁吸式连接端子连接两个拼装单元的第一磁吸式连接端子,实现了两个拼装单元之间信息传输,较现有技术的繁琐的接线步骤更加方便快捷;

2、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采用浮动式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即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内做周向移动,这样拼装及安装连接件时不需要严格的使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对齐,通过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的浮动式移动,可以自动吸合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拼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温度采集元件的布置方式;

图3为实施例一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连接件与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装饰墙板;101、感温墙板;102、显温墙板;110、温度采集元件;111、控制模块;112、存储器;113、中央处理单元;114、显示单元;120、感温板;121、温度传感器;130、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40、电磁开关;150、防水薄膜;160、拼装面;170、安装槽;180、第一安装孔;190、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200、弹簧;201、连接件;202、第二安装孔;203、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10、定位柱;220、定位孔;230、LED灯;300、功能模块;301、拼装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实施例一

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参见图1,包括了至少三块集成了不同功能模块300的拼装单元301,该拼装单元301分别为装饰墙板100、感温墙板101和显温墙板102,其中,感温墙板101内设有温度采集元件110,温度采集元件110例如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121(参见图2);装饰墙板100内设有控制模块111,上述温度传感器121(参见图2)通过输入输出端口耦合至该控制模块111,该控制模块111,优选地,可以包括存储器112和中央处理单元113,用于接收温度采集元件110传输的温度信号和用于输出该温度信号;显温墙板102内设有耦合于上述控制模块111的显示单元114,该显示单元114例如可以为显示屏,用以显示温度数值,这样方便人们及时且直观的得到房间内的温度值,从而及时的采取降温或升温措施。

图2示出了上述温度采集元件110的优选布置方式。参见图1和图2,温度采集元件110包括设于感温墙板101的外墙面的感温板120和与感温板120贴合的用于检测感温板12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21,感温板120直接与室内空气接触,该感温板120可以采用例如铝合金材料制成,温度传感器121的测温部位与该感温板120贴合。为了提高温度传感器121与感温板120的温度交换,该温度传感器121的感温部与感温板120之间设有导温硅脂。该温度采集元件110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感温墙板101上。多个温度采集元件110用于将各自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11,控制模块111用于接收该温度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求取平均值,确定的平均值为最终确定的温度信号。这样通过求取平均值并作为最终确定的温度信号的方式,能较准确的反映房间内的整体温度,使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饰墙能更准确的感知房间的温度。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室内装饰墙还包括与控制模块111的中央处理单元113电性连接的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30,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30用于感知人体接近并向中央处理单元113发送人体接近信号,中央处理单元113接收该人体接近信号,并启动显示单元114进行温度显示。通过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30感知人体信号,当感知到有人接近时启动显示单元114进行温度显示,而未检测到人体信号时,显示元件处于不工作状态,即未检测到人体信号使显示元件处于断电状态,该断电状态采用受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13控制的电磁开关140执行,从而,使得该室内装饰墙更加节能环保。

参见图4,若干拼装单元301的背面(图4中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于前面(图4中的上表面)的面积以在两个拼装单元301相对的面形成倾斜的拼装面160,两个拼装单元301相互拼装后两个倾斜的拼装面160之间形成安装槽170;拼装面16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80,第一安装孔180用于容纳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与对应的功能模块300电性连接,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采用浮动式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80内,具体地,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通过弹簧200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80内,第一安装孔180的尺寸大于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的尺寸以使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可在第一安装孔180内做周向移动。

上述安装槽170用于安装连接件201,连接件20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安装槽170两侧的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的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具体地,连接件201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的第二安装孔202,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通过弹簧200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02内,第二安装孔202的尺寸大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的尺寸以使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可在第二安装孔202内做周向移动,位于连接件201两侧地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对应耦合,即通过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作为中间元件将位于安装槽170两侧的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进行连通。

这样,由于拼装单元301之间形成了安装槽170,将连接件201安装在安装槽170内,完成拼装过程,拼装过程简单,由于通过连接件201上的第二磁吸式连接端子连接两个拼装单元301的第一磁吸式连接端子,实现了两个拼装单元301之间信息传输,较现有技术的繁琐的接线步骤更加方便快捷。

并且,由于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和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都采用相同的浮动式安装方式,即可以做周向移动,这样拼装及安装连接件201时不需要严格的使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对齐,通过第一磁吸式接线端子190的浮动式移动,可以自动吸合于第二磁吸式接线端子203,拼装方便快捷。

由于该室内装饰墙内集成了用于感知并显示温度的电器元件,拼装单元301外表面(图4中上表面)设有透明的防水薄膜150,由于感温墙板101上具有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感温板120(结合图2),因此本实施例只在装饰墙板100和显温墙板102外设置防水薄膜150。连接件201也设有贴附于上表面的防水薄膜150,优选地,防水薄膜150为防水透气膜,从而减少水分进入墙体,使各电器元件的工作更加稳定,也可以使在墙体自身的湿气排出,防止墙体发生霉变。

参见图5,连接件201胶粘于拼装面160,使得连接件201与拼装面16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当然,连接件20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于拼装面160(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地,连接件201安装于安装槽170后,连接件201和拼装单元301表面齐平,使整个墙面更加平整。

为了使安装连接件201时能快速找到较准确的安装位置,拼装过程方便快捷,连接件201与安装槽17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连接件201准确安装于安装槽170内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例如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定位柱210和定位孔220,定位柱210和定位孔220结构简单,能实现快速定位。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显示单元114,可与上述显示单元114替换使用,也可与其结合使用。

参见图6,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单元114由若干不同颜色LED灯230组成,例如红色、黄色和绿色,该LED灯230分别与控制模块111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111获知温度采集元件110传递的温度信号时,控制模块111将温度信号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12内数据库中的温度区间对应的LED灯230进行判断,找出该温度值对应的LED灯230,然后点亮该LED灯230,用户根据不同颜色的LED灯230或组合进行判断当前房间温度值的温度区间。

例如,将绿色对应的温度值设置为22-26℃,当前温度值大于该温度区间时对应红色,当前温度值小于该区间时对应黄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