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900发布日期:2018-08-17 20: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饰墙板。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如果使墙体具有立体效果,通常会采用装饰板。装饰板主要包括集成板以及装饰板,安装时,一般都是先安装龙骨形成结构框架,再在龙骨之间安装饰墙板,现在市场供应的龙骨与墙板连接多楼采用拉铆焊接方式,其龙骨与墙体连接,多数使用螺钉连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安装强度大,墙板的拆卸比较难,当需要通过大型货物时,往往需要将大型货物拆分成若干小部件搬运至室内再进行组装,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搬运货物时容易碰坏墙板,进而影响墙板的美观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饰墙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饰墙板,包括横梁一和位于所述横梁一下方的横梁二,所述横梁一与所述横梁二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柱一、支撑柱二和支撑柱三,所述支撑柱一远离所述支撑柱二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一,所述支撑柱二靠近所述支撑柱三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二,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墙板一、墙板二、墙板三和墙板四,所述墙板一上端设置有驱动杆一,所述驱动杆一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并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外侧,所述驱动杆一与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结合处分别均设置有轴承一,所述驱动杆一靠近所述支撑柱三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端与所述横梁一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远离所述驱动杆一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三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下方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三的内壁依次固定设置有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器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墙板一底部两端和所述墙板三底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连接块一,所述墙板二顶部两端和所述墙板四顶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与所述连接块二中间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墙板二底部设置有驱动杆二,所述墙板三顶部设置有驱动杆三,所述驱动杆二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并分别与所述滑槽一内和所述滑槽二内分别均设置的滑轮一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三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并分别与所述滑槽一内和所述滑槽二内分别均设置的滑轮二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二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与所述墙板一之间和所述墙板一与所述支撑柱二之间分别均套设有齿轮一,所述驱动杆三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与所述墙板一之间和所述墙板一与所述支撑柱二之间分别均套有与所述齿轮一相啮合的齿轮二,所述驱动杆二和所述驱动杆三之间且位于所述齿轮一内侧通过连接块三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块三分别与所述驱动杆二及所述驱动杆三的结合处均设置有轴承二,所述墙板四底部设置有驱动杆四,所述驱动杆二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并与所述滑槽一和所述滑槽二内均设置的滑轮三中间位置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柱三一侧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器及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支撑柱三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相配合的遥控器。

进一步,所述横梁一底部靠近所述支撑柱三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墙板一、所述墙板二、所述墙板三及所述墙板四外侧分别均设置有玻璃纤维层。

进一步,所述玻璃纤维层外侧设置有自洁层。

进一步,所述滑轮一、所述滑轮二及所述滑轮三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齿轮一和所述齿轮二齿顶半径和齿数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从而使得使用人员通过遥控器与无线收发模块建立信号联系,进而驱动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驱动电机正反转,进而实现驱动杆一的正反转,进而使得驱动杆一驱动墙板一运动,进而墙板一通过连接块一、转轴和连接块二驱动墙板二运动,进而墙板二通过驱动杆二和驱动杆三驱动墙板三运动,进而墙板三通过另一组连接块一、转轴和连接块二驱动墙板四运动,进而实现整块墙板的收缩和伸展,进而当需要搬运大型货物时可以直接通过墙框进入,进而在保证墙板整体性和美观性的同时为用户带来生活便利,进而提高墙板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饰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横梁一;2、横梁二;3、支撑柱一;4、支撑柱二;5、支撑柱三;6、滑槽一;7、滑槽二;8、墙板一;9、墙板二;10、墙板三;11、墙板四;12、驱动杆一;13、轴承一;14、驱动电机;15、电机驱动模块;16、控制器;17、无线收发模块;18、连接块一;19、连接块二;20、转轴;21、驱动杆二;22、驱动杆三;23、滑轮一;24、滑轮二;25、齿轮一;26、齿轮二;27、连接块三;28、轴承二;29、驱动杆四;30、滑轮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墙板。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墙板,包括横梁一1和位于所述横梁一1下方的横梁二2,所述横梁一1与所述横梁二2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柱一3、支撑柱二4和支撑柱三5,所述支撑柱一3远离所述支撑柱二4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一6,所述支撑柱二4靠近所述支撑柱三5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二7,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墙板一8、墙板二9、墙板三10和墙板四11,所述墙板一8上端设置有驱动杆一12,所述驱动杆一12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并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外侧,所述驱动杆一12与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结合处分别均设置有轴承一13,所述驱动杆一 12靠近所述支撑柱三5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4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14上端与所述横梁一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4远离所述驱动杆一 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三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4下方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三5的内壁依次固定设置有电机驱动模块15、控制器16和无线收发模块17,所述墙板一8底部两端和所述墙板三10底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连接块一18,所述墙板二9顶部两端和所述墙板四11顶部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连接块二19,所述连接块一18与所述连接块二19中间位置通过转轴20活动连接,所述墙板二9底部设置有驱动杆二21,所述墙板三10顶部设置有驱动杆三22,所述驱动杆二21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并分别与所述滑槽一6内和所述滑槽二7内分别均设置的滑轮一23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三22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并分别与所述滑槽一6内和所述滑槽二7内分别均设置的滑轮二24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二2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3与所述墙板一8之间和所述墙板一 8与所述支撑柱二4之间分别均套设有齿轮一25,所述驱动杆三22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3与所述墙板一8之间和所述墙板一8与所述支撑柱二4之间分别均套有与所述齿轮一25相啮合的齿轮二26,所述驱动杆二21和所述所述驱动杆三22之间且位于所述齿轮一25内侧通过连接块三27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块三27分别与所述驱动杆二21及所述驱动杆三22的结合处均设置有轴承二28,所述墙板四11底部设置有驱动杆四29,所述驱动杆二21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并与所述滑槽一6和所述滑槽二7内均设置的滑轮三30中间位置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柱三5 一侧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驱动电机14、电机驱动模块15(型号为L298N)、控制器16(型号为单片机STC12C5A60S2) 及无线收发模块17(型号为AB433G)电连接,所述支撑柱三5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17相配合的遥控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一1底部靠近所述支撑柱三5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板一8、所述墙板二9、所述墙板三10及所述墙板四11外侧分别均设置有玻璃纤维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层外侧设置有自洁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一23、所述滑轮二24及所述滑轮三30半径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一25和所述齿轮二26齿顶半径和齿数均相同。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电机14,从而使得使用人员通过遥控器与无线收发模块17建立信号联系,进而驱动控制器16控制电机驱动模块15实现驱动电机14正反转,进而实现驱动杆一12 的正反转,进而使得驱动杆一12驱动墙板一8运动,进而墙板一8通过连接块一18、转轴20和连接块二19驱动墙板二9运动,进而墙板二9通过驱动杆二21和驱动杆三22驱动墙板三10运动,进而墙板三10通过另一组连接块一18、转轴20和连接块二19驱动墙板四11运动,进而实现整块墙板的收缩和伸展,进而当需要搬运大型货物时可以直接通过墙框进入,进而在保证墙板整体性和美观性的同时为用户带来生活便利,进而提高墙板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