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1653发布日期:2018-07-20 20:1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室内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现代房屋一般通过隔墙将室内空间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玻璃幕墙和混凝土墙体是较为常见的隔墙种类。

玻璃幕墙由于其具有开阔的视野被广泛运用于办公楼之内,这类玻璃幕墙一般包括框架1、固定安装于框架1内的钢化玻璃2以及安装于框架1上边沿的百叶窗帘3;当房间内的人员需要开阔视野时,驱动百叶窗帘3的各个叶片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透过相邻叶片的间隙,看到玻璃幕墙之外的情况;当房间内的人员需要私密性时,驱动百叶窗帘3的各个叶片转动至首尾贴合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挡帘,避免室外人员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室内情况。

但是由于百叶窗帘3具有多个叶片,当灰尘堆积于各个叶片之上,需要清洁时,必须依次对每一个叶片进行擦拭,存在一定的不便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玻璃幕墙,通过将遮挡组件的叶片设置于幕墙内部,从而避免灰尘掉落于叶片之上,进而达到无需擦拭叶片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室内玻璃幕墙,包括框架、钢化玻璃以及遮挡组件,所述框架包括立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空心立柱,所述立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空心立柱首尾相连围成矩形的框架;所述钢化玻璃的数量为两块,且均固定于框架内,两块所述钢化玻璃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遮挡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其包括多个转动连接于立柱和空心立柱之间的叶片,所述空心立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叶片转动的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控制各个叶片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为房内人员提供开阔的视野,控制组件控制各个叶片转动至首尾相连状态,从而阻挡外部视线,为房内人员提供私密性;同时由于遮挡组件处于两块玻璃与框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因此仅需确保该容纳空间内不具有灰尘,即可避免叶片上沾染灰尘,进而达到无需清洁叶片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具备传统玻璃幕墙的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无需清洁叶片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空心立柱相对面均设置有凸出沿和两个夹条,两个所述夹条与凸出沿形成两个用于夹持钢化玻璃的夹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化玻璃放置于框架内,并对钢化玻璃施加一定的推力,确保钢化玻璃贴于凸出沿,再通过铁钉将夹条固定于框架内,从而由夹条和凸出沿配合夹持钢化玻璃,最后将玻璃胶涂抹于夹条与钢化玻璃的缝隙之中,从而完成一块钢化玻璃的安装固定,再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固定另一块钢化玻璃;综上所述,通过夹持钢化玻璃,并配合玻璃胶加固,有效提高了钢化玻璃与框架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出沿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垫条的弹性形变能力,一方面提高夹条与凸出沿对于钢化玻璃的夹紧力,另一方面有效提高钢化玻璃与凸出沿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包括转轴以及夹持转轴的两个铝合金薄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轴的刚性避免叶片发生弯曲,利用铝合金薄皮质量较轻的特性,降低叶片整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两端延伸出铝合金薄片,所述立柱与空心立柱相对面均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圆与转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于立柱和空心立柱之间的技术要求,同时利用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降低转轴转动时所受的摩擦,达到更容易驱动叶片转动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邻近空心立柱端穿过轴承,并延伸入空心立柱内,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转轴位于空心立柱内端的齿轮以及滑移连接于空心立柱内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推动齿条,从而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对转轴产生扭转力,进而控制叶片转动至水平状态;向下推动齿条,从而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对转轴产生反向的扭转力,进而控制叶片转动至首尾贴合状态;综上所述,仅需上下滑动齿条即可控制所有叶片转动,从而达到控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立柱底端转动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一端延伸入空心立柱内,并转动连接有顶起杆,所述顶起杆顶端与齿条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横杆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滑移连接有插接柱,所述齿条开设有与插接柱插接配合的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踩动踏板,迫使踏板发生转动,从而推动顶起杆上移,进而推动齿条向上滑动,完成遮挡组件的开启,并推动插接柱使其插入插接孔内,从而限制齿条的下滑能力,进而避免遮挡组件非正常关闭;滑动插接柱使其脱离插接孔,此时齿条受重力作用向下滑落,从而关闭遮挡组件;综上所述,仅需踩踏踏板并滑动插接柱即可开启遮挡组件,达到开启遮挡组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仅需滑动插接柱即可关闭遮挡组件,达到关闭遮挡组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固定设置有拉柄,所述上横杆开设有供拉柄穿过的行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拉柄提供一个滑动插接柱的施力点,进而为滑动插接柱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与伸缩孔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齿条顶端高度始终高于插接柱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遮挡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齿条下滑至最低端,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推动插接柱抵接于齿条表面;当踩动踏板推动齿条上滑的过程中,插接柱逐渐靠近插接孔,直至遮挡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插接柱对准插接孔,从而由压缩弹簧释放弹性势能推动插接柱自动插入插接孔内;综上所述,仅需踩踏踏板无需手动控制插接柱,即可开启遮挡组件,进一步为开启遮挡组件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遮挡组件设置于两块钢化玻璃之间,从而在具备传统玻璃幕墙的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无需清洁叶片的技术效果;通过夹持钢化玻璃,并配合玻璃胶加固,有效提高了钢化玻璃与框架的连接强度;通过增设橡胶垫条,一方面提高对于钢化玻璃的夹持效果,另一方面提高钢化玻璃与凸出沿的密封性;通过转轴和铝合金薄片组成叶片,在避免叶片弯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叶片的整体重量;通过滑动齿条驱动所有叶片转动,达到控制叶片转动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仅需踩踏踏板并滑动插接柱即可开启遮挡组件,达到开启遮挡组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仅需滑动插接柱即可关闭遮挡组件,达到关闭遮挡组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增设压缩弹簧推动插接柱自动插入插接孔内,进一步为开启遮挡组件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遮挡组件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钢化玻璃与框架的配合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片的截断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插接柱与齿条的配合关系;

图7为图5的C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踏板与齿条的配合关系。

附图说明:1、框架;11、立柱;12、上横杆;13、下横杆;14、空心立柱;15、凸出沿;16、夹条;17、橡胶垫条;2、钢化玻璃;3、遮挡组件;31、叶片;32、转轴;33、铝合金薄片;34、轴承;35、齿轮;36、齿条;361、竖直滑槽;362、滑移条;37、踏板;38、顶起杆;39、伸缩孔;391、插接柱;392、插接孔;393、拉柄;394、行程槽;395、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室内玻璃幕墙,如图1、图2所示,包括框架1、钢化玻璃2以及遮挡组件3,其中框架1包括立柱11、上横杆12、下横杆13以及空心立柱14,四者通过焊接的方式首尾相连围成矩形的框架1;钢化玻璃2的数量为两块,且均固定于框架1内,两块钢化玻璃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遮挡组件3设置于容纳空间之内,其包括多个转动连接于立柱11和空心立柱14之间的叶片31,空心立柱14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叶片31转动的控制组件。

控制组件驱动各个叶片31转动至水平,从而室内人员的视线可以透过玻璃幕墙,此状态命名为遮挡组件3开启状态;控制组件驱动各个叶片31转动至首尾相连,从而遮挡室外人员的视线,确保室内的私密性,此状态命名为遮挡组件3关闭状态;同时由于遮挡组件3的各个叶片31处于两块钢化玻璃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因此仅需确保容纳空间内的洁净度,即可避免叶片31沾染灰尘,从而实现无需清洁叶片31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钢化玻璃2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于框架1内,如图2、图3所示,立柱11、上横杆12、下横杆13以及空心立柱14相对面均一体成型有凸出沿15,并螺栓固定有两个夹条16,两个夹条16与凸出沿15形成两个用于夹持钢化玻璃2的夹口;将一块钢化玻璃2放置于框架1内,并通过按压的方式确保钢化玻璃2与凸出沿15贴合,将夹条16固定于框架1内,从而由夹条16配合凸出沿15夹持钢化玻璃2,并在夹条16与钢化玻璃2的间隙内涂抹玻璃胶,从而完成一块钢化玻璃2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另一块钢化玻璃2以相同方式与框架1固定。

为提高夹条16与凸出沿15的夹持效果,如图3所示,凸出沿15两侧均胶固有橡胶垫条17,从而利用橡胶垫条17的弹性形变能力,有效提高夹条16与凸出沿15对于钢化玻璃2的夹持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凸出沿15与钢化玻璃2的密封性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31包括转轴32以及夹持转轴32的两个铝合金薄片33,其中转轴32为硬质金属柱,两个铝合金薄片33通过胶固的方式与转轴32夹持固定,从而利用转轴32的硬度,确保叶片31不会因重力而发生弯折,同时利用铝合金薄片33重量较轻的特性,有效降低叶片31的整体重量,使其更容易被转动。

叶片31通过如下方式转动连接于立柱11与空心立柱14之间,如图5、图6所示,转轴32两端延伸出铝合金薄片33,立柱11与空心立柱14相对面均卡接固定有轴承34,轴承34内圆与转轴32固定,从而通过轴承34实现叶片31转动连接于立柱11和空心立柱14之间的技术要求,同时利用轴承34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转轴32与立柱11、空心立柱14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叶片31转动更加顺畅的技术效果。

控制组件通过如下方式驱动叶片31转动,如图5、图6所示,转轴32邻近空心立柱14端穿过轴承34,并延伸入空心立柱14内,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转轴32空心立柱14内端的齿轮35以及滑移连接于空心立柱14内的齿条36,其中空心立柱14内壁相对开设有竖直滑槽361,齿条36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与竖直滑槽361滑移配合的滑移条362,从而通过滑移条362滑移连接于竖直滑槽361之内,实现齿条36滑移连接于空心立柱14内的技术要求。

当齿条36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对齿轮35产生扭转力,从而推动各个叶片31逐步转动至水平状态,进而开启遮挡组件3;当齿条36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对齿轮35产生反向的扭转力,从而推动各个叶片31转动至首尾相连状态,进而关闭遮挡组件3;综上所述,仅需向上或者向下滑动齿条36,即可控制遮挡组件3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为控制遮挡组件3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控制齿条36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如图5、图6、图7所示,空心立柱14底端转动连接有踏板37,踏板37一端延伸入空心立柱14内,并转动连接有顶起杆38,顶起杆38顶端与齿条36底端转动连接;上横杆12开设有伸缩孔39,伸缩孔39内滑移连接有插接柱391,齿条36开设有与插接柱391插接配合的插接孔392。

向下踩动踏板37,迫使踏板37发生转动,从而推动顶起杆38上移,进而推动齿条36向上滑动,完成遮挡组件3的开启,并推动插接柱391使其插入插接孔392内,从而限制齿条36的下滑能力,进而避免遮挡组件3非正常关闭;滑动插接柱391使其脱离插接孔392,此时齿条36受重力作用向下滑落,从而关闭遮挡组件3;综上所述,仅需踩踏踏板37并滑动插接柱391即可开启遮挡组件3,达到开启遮挡组件3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仅需滑动插接柱391即可关闭遮挡组件,达到关闭遮挡组件3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插接柱391焊接固定有拉柄393,上横杆12开设有供拉柄393穿过的行程槽394,从而由拉柄393提供一个滑动插接柱391的施力点,进而为滑动插接柱391提供便利。

遮挡组件3开启的过程中不仅要踩踏踏板37还需要滑动插接柱391,依旧存在一定的不便性,为此如图5、图6、图7所示,插接柱391与伸缩孔39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95,齿条36顶端高度始终高于插接柱391的高度;当遮挡组件3处于关闭状态时,齿条36下滑至最低端,压缩弹簧395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推动插接柱391抵接于齿条36表面;当踩动踏板37推动齿条36上滑的过程中,插接柱391逐渐靠近插接孔392,直至遮挡组件3处于开启状态时,插接柱391对准插接孔392,从而由压缩弹簧395释放弹性势能推动插接柱391自动插入插接孔392内;综上所述,仅需踩踏踏板37无需手动控制插接柱391,即可开启遮挡组件3,进一步为开启遮挡组件3提供便利。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