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210发布日期:2018-09-04 20:1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避雨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



背景技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市场上的园林避雨亭在使用中四壁多为中空状,在面对一些大雨时,并不能充分避雨,且避雨亭的占地面积较大,不可移动,在修改园林时,给人们带来大量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园林避雨亭在使用中四壁多为中空状,在面对一些大雨时,并不能充分避雨,且避雨亭的占地面积较大,不可移动,在修改园林时,给人们带来大量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包括外部支架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外部支架的内侧上端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右侧镶嵌有第一螺纹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底部支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的底端镶嵌有卧板,且卧板两端均分布有固定支架,所述外部支架的外侧底端连接有第二链条,且第二链条的底端镶嵌有卡扣,所述第二连接管贯穿于外部支架的底端内侧,且第二连接管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外侧连接有第二螺纹螺栓,所述外部支架的外侧顶端镶嵌有顶盖,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底端安装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外部支架为圆柱体结构,且外部支架和固定架之间呈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一连接管为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管沿外部支架中心轴相对称。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架的面积和外部支架的开口处面积相吻合,且底部支架和轴承为可折叠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外侧呈垂直状结构,且第二固定杆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两侧呈向内弯曲状结构,且顶盖和外部支架之间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园林可移式避雨亭设置有外部支架,外部支架呈圆柱状结构,可以方便在不使用时移动到别处,不影响园林的占地面积,外部支架内侧连接有固定架,保证避雨亭内部的稳定性,防止在滚动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第一螺纹螺栓下端安装有底部支架,底部支架的面积和外部支架的开口处面积相吻合,且底部支架和轴承为可折叠装置,能够和外部支架连接成一个可以滚动的圆柱状,同时底部支架向内折叠可以作为固定架使用,第一链条的下端固定有卧板,在使用中左右摇晃,给人带来更舒适的体验,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外侧呈垂直状结构,在使用避雨亭时,拉下第二连接管,能够进一步对避雨亭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出现晃动,顶盖的两侧呈弯曲状结构,能够更好的将雨水引导至顶盖的开口处,防止雨水,通过支架落到支架内侧淋湿人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底部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部支架,2、固定架,3、第一固定杆,4、第一连接管,5、第一螺纹螺栓,6、底部支架,7、连接杆,8、第一链条,9、卧板,10、固定支架,11、第二链条,12、卡扣,13、第二连接管,14、第二固定杆,15、第二螺纹螺栓,16、顶盖,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可移式避雨亭,包括外部支架1、固定架2、第一固定杆3、第一连接管4、第一螺纹螺栓5、底部支架6、连接杆7、第一链条8、卧板9、固定支架10、第二链条11、卡扣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固定杆14、第二螺纹螺栓15、顶盖16和轴承17,外部支架1的内侧上端安装有固定架2,且固定架2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3,外部支架1为圆柱体结构,且外部支架1和固定架2之间呈一体化结构,第一固定杆3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且第一连接管4的右侧镶嵌有第一螺纹螺栓5,第一固定杆3和第一连接管4为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管4沿外部支架1的中心轴相对称,能够保证在对外部支架1进行固定时不会摇晃,第一连接管4的下端连接有底部支架6,底部支架6的面积和外部支架1的开口处面积相吻合,且底部支架6和轴承17为可折叠装置,使得底部支架6能对外部支架1进行固定,固定架2的外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链条8,第一链条8的底端镶嵌有卧板9,且卧板9两端均分布有固定支架10,外部支架1的外侧底端连接有第二链条11,且第二链条11的底端镶嵌有卡扣12,第二连接管13贯穿于外部支架1的底端内侧,且第二连接管1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杆14,且第二连接管13的上端外侧连接有第二螺纹螺栓15,第二固定杆14的底端外侧呈垂直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杆14设置有2个,进一步对外部支架1进行固定,并且能够保持内部的稳定性,外部支架1的外侧顶端镶嵌有顶盖16,顶盖16的两侧呈向内弯曲状结构,且顶盖16和外部支架1之间为焊接,能够更好的将雨水引导至顶盖16的开口处,第一连接管4的内侧底端安装有轴承17。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园林可移式避雨亭,首先将第一连接管4向上合拢,第一连接管4带动底部支架6向上合拢,当底部支架6和外部支架1的开口处相吻合时,拎紧第一螺纹螺栓5,然后第二固定杆14向上合拢,第二固定杆14的底端外侧呈垂直状结构,在使用避雨亭时,拉下第二固定杆14,能够进一步对避雨亭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出现晃动,拎紧第一螺纹螺栓5和第二螺纹螺栓15,防止在滚动外部支架1时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固定杆14突然滑落,阻碍外部支架1的滚动,将卡扣12放置到固定支架10处,合上卡扣12,防止在推动外部支架1时,卧板9发生左右摇晃,容易对防雨亭造成划痕,并且有可能对使用者造成损害,此时推动外部支架1至合适位置时,先将底部支架6向上折叠,拉下第一连接管4,让底部支架6对外部支架1进行固定,最后再将第二固定杆14放下,就这样完成整个园林可移式避雨亭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