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网片的辅助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994发布日期:2018-10-09 19: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作网片的辅助夹具。



背景技术:

在假山工程、雕塑造型工程以及其他异型建筑工程中常常会用到异型钢筋网片。异型钢筋网片由异型钢筋拼装焊接而成,现有对异型钢筋网片的制作通常是在工地现场人工来对钢筋进行弯折,再对弯折的钢筋进行拼装和焊接。而人工弯折出的钢筋只能表现出大概的形体,准确度和精细度无法保证,且对弯折钢筋进行人工拼装和焊接的精度较低。另外大量的高空作业也导致工效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网片的辅助夹具,可以实现网片的精确预制拼装,以解决现有对钢筋定位拼装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制作网片的辅助夹具,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多根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垂直固定,所述钢筋笼的一个或多个面上设置有编码牌,用于制作网片的钢筋根据所述编码牌指示的编号放置于所述钢筋笼中。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是一端开口的六面体框架,包括五个面。

优选地,所述编码牌在所述钢筋笼上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的每个面的交接处固定有第一角钢。

优选地,所述编码牌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钢上。

优选地,所述网片包括边筋、填充筋和加强筋,所述辅助夹具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钢筋笼的其中一个面中待放置的加强筋相交的位置处并与该面保持垂直。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的设置所述支撑杆的面上待放置的加强筋相交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角钢,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刻度尺,刻度尺用于确定支撑杆穿过钢筋笼且位于钢筋笼内的长度,从而定位所述加强筋。

优选地,每个面上的相邻所述横向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之间的间隔均为10~25厘米。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的长度为2.5米,宽度和高度均为2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笼上设置有编码牌,便于准确、高效的定位钢筋的位置,从而根据网片设计图纸对钢筋进行定位拼装,提高精度和效率,更好地呈现网片模型的设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夹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夹具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辅助夹具包括钢筋笼1,钢筋笼1包括多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多根横向钢筋2与纵向钢筋3,横向钢筋2与纵向钢筋3垂直固定,钢筋笼1的一个或多个面上设置有编码牌4,用于制作网片的钢筋根据编码牌4指示的编号放置于钢筋笼1中,从而对钢筋进行准确的定位,便于后续对钢筋的拼装焊接,提高网片制作的精度和效率。

根据需要拼装成型的网片模型的结构,确定钢筋笼1上编码牌4的位置,使得钢筋按照编码牌4指示的位置放置之后,拼装成所需要的网片结构。优选地,钢筋笼1是六面体框架,包括五个面,在钢筋笼1上留有一个开口,以便待拼装的钢筋以及拼装好的网片从该开口进出钢筋笼1。为了便于拼装工序的进行,钢筋笼1的长度优选为2.5米,宽度和高度均为2米。钢筋笼1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编码牌4在钢筋笼1上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匀设置,以分别表示用于放置进深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钢筋位置,可以只在同一个交点处的三个面上设置编码牌4。将钢筋根据编码牌4的位置放置进钢筋笼1中,放置的钢筋与钢筋笼1的面平行或垂直,例如,进深方向的钢筋根据钢筋笼1上长度方向的编码牌4指示,将钢筋与钢筋笼1的顶面垂直放置。编码牌4的编码方式与编码牌4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六面体的框架起到了三维坐标的作用,便于钢筋根据编码牌4准确找到位置。

优选地,钢筋笼1的每个面的交接处固定有第一角钢,以对钢筋笼结构进行加固,防止钢筋笼变形。进一步地,将编码牌4设置在第一角钢上,以避免编码牌4影响钢筋的拼装,或者,也可以直接将编码标注在第一角钢上。钢筋笼1的每个面均是由相互垂直的横向钢筋2与纵向钢筋3组成的网格,优选地,相邻的横向钢筋2与相邻的纵向钢筋3之间的间隔均为10~25厘米。为了便于对待拼装的钢筋准确定位,可以将编码牌4设置在相邻的横向钢筋2或者纵向钢筋3之间,将钢筋根据编码牌4的指示放置于钢筋笼1中之后,可以参照横向钢筋2或纵向钢筋3的位置比对所放置的钢筋是否倾斜。

对用于制作异型网片模型的钢筋进行拼装定位时,按照钢筋所起到的作用,网片模型由边筋、填充筋和加强筋组成,由钢筋弯折装置弯折出所需要的边筋、填充筋和加强筋之后,再对其进行拼装。为了支撑加强筋,所述的辅助夹具还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5用于支撑加强筋,支撑杆5穿过钢筋笼1的其中一个面中待放置的加强筋相交的位置处并与该面保持垂直,且支撑杆5沿着与该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以便于根据加强筋的不同位置调整支撑杆5穿过该面且位于钢筋笼1内的长度。在加强筋交点的位置处,在钢筋笼1中设置支撑杆5的相应面上固定有第二角钢,支撑杆5穿过该面后,与第二角钢固定,第二角钢作为支撑杆5的支撑定位部件,用于加固支撑杆5与钢筋笼1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支撑杆5上设置有刻度尺,刻度尺用于确定支撑杆5穿过钢筋笼的其中一个面且位于钢筋笼1内的长度,以便于准确地定位加强筋的位置。支撑杆5可以是方钢,也可以直接在方钢表面标注刻度,指示加强筋位置。

以本实用新型在异型建筑网片制作过程中的应用为例,进一步说明。

异型建筑网片制作时,预先根据网片的设计图纸,将网片模型分割成一个个长度和宽度均为2米的方片,每个方片均由边筋、填充筋和加强筋组成。将钢筋弯折成所需要的边筋、填充筋和加强筋之后,进行拼装,弯折的钢筋的直径一般为10毫米。本实用新型即是在拼装工艺中用到的辅助夹具,便于将各钢筋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拼装精度。

辅助夹具主要包括长度为2.5米,宽度和高度均为2米的长方体钢筋笼1,且此长方体钢筋笼1包括五个面,在侧面预留开口。每个面均由相互垂直的横向钢筋2与纵向钢筋3形成的网格组成。相邻横向钢筋2以及相邻纵向钢筋3之间的间距为10~25厘米。在整个钢筋笼1的边缘处固定有第一角钢,在第一角钢上设置编码牌4或者标注编码。将钢筋笼1放置地面,面向开口处,表示水平方向的钢筋所在的平面从上至下依次的编号为H01、H02、H03……,直至钢筋笼1的底部;表示垂直方向的钢筋所在的平面从左至右依次的编号为V01、V02……,直至最右侧;表示进深方向的钢筋所在的平面从里至外依次的编号为Z01、Z02、Z03……,直至最外侧。图1中的H、V、Z分别表示三种钢筋编号递增的方向。在钢筋笼1开口的相对面,加强筋交点的位置处焊接有第二角钢,四根方钢穿过该相对面与第二角钢垂直固定,例如,在第5根和第9根钢筋处焊接第二角钢。且方钢上放置有刻度尺,以支撑和定位加强筋。

按照网片模型设计图纸,将需要的钢筋放置于钢筋笼1对应的钢筋所在面进行准确定位。将网片的边筋绑扎至钢筋笼1的顶面和三个侧面进行固定,依次放置加强筋和填充筋,各钢筋准确定位后,将所有钢筋之间的交点处焊接固定,形成网片模型,从钢筋笼1的开口处运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