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489发布日期:2018-07-13 14:5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建筑结构体系以建造材料可划分为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三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钢部件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部件组合成为整体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兼具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特性;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前两类体系施工时现场湿作业量大、工业化程度低;而钢结构为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工业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为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型产业,我国鼓励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推进建筑工业化,以此带动整个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时有施工节奏快,产品质量好、预算造价低,施工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等优势。预制装配式构件易于生产和维护,经济效益很高,利用范围广泛,符合我国当前的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钢框架可以很好的实现结构的预制装配化,同时具有建筑空间大、布置灵活等特点,但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钢框架柱的抗侧刚度显得相对不足。钢-混凝土组合柱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柱需要立模板、支撑、养护、拆模等一系列繁琐的工艺流程,且不能与钢框架梁同步装配施工,造成施工工期长,造价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等问题,背离工业化建筑快速、经济的核心,这就制约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包括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预制钢梁和梁柱节点拼接装置;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用多个角钢和多个缀板焊接形成闭合的钢骨架和所述钢骨架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在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体侧面预设有长螺栓和短螺栓;所述预制钢梁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体的侧面、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的侧面与所述端板依次连接,梁柱节点拼接装置的底面与所述预制钢梁底部的下翼缘板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短螺栓用于连接固定梁柱节点拼接装置;所述长螺栓用于连接所述预制钢梁的端板,安装定位后用螺母固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为l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的侧面和底面预留有螺栓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翼缘板和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角钢的数量为四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角钢为等边角钢。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包括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预制钢梁、梁柱节点拼接装置。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闭合钢骨架对核心混凝土施加侧向约束,使其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比现有单面受压的组合柱提高约2倍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横断面为矩形,立面上缀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这就有效的解决了梁柱节点的连接问题。钢骨架是劲性承重骨架,在施工阶段它可起劲性骨架的作用,其焊接工作可以通过工厂机械化实现,从而可大大减少现场焊接量,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可拆卸,便于运输。现场连接主要采用高强螺栓,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强螺栓的使用提高了结构在地震中的耗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角钢、2缀板、3混凝土、4长螺栓、5短螺栓、6预制钢梁、7梁柱节点拼接装置、8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包括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预制钢梁和梁柱节点拼接装置。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钢骨架和所述钢骨架内的混凝土3;所述钢骨架由4块等边角钢1和缀板2焊接形成,并且四面闭合;分段向钢骨架内部浇筑混凝土3,形成钢-混凝土柱组合柱;所述钢骨架对核心区混凝土施加侧向约束,同时闭合的钢骨架还具有耐侧压模板和劲性承重骨架的作用,与内部混凝土3一起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在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侧面预留有包括长螺栓4和短螺栓5在内的高强螺栓。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采用l型,在侧面和底面预留有螺栓孔。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侧面和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的侧面通过所述短螺栓5连接;所述预制钢梁6的端部设置有端板8,在所述端板8和预制钢梁6底部的下翼缘板上对应位置预留螺栓孔,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体的侧面、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的侧面与所述端板8通过所述长螺栓4依次连接,形成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具体的,等边角钢1的边长为90mm,厚度为12mm,数量为四个;缀板2采用8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沿4块等边角钢纵向进行焊接,形成矩形的闭合式钢骨架。当闭合式钢骨架完成之后,用泵送混凝土将钢骨架内的空域填满并振捣密实,闭合钢骨架还具有耐侧压模板和劲性承重骨架的作用,省去了支模拆模的工作,养护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即可使用。

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侧面相应的节点位置横向预留长、短;两种高强螺栓,螺栓的杆端部向外露出。拼装时先用预留的长、短螺栓连接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并先用螺母对短螺栓5进行固定,首先将所述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与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预制钢梁6的端部焊接有端板8,在端板8相应位置预留螺栓孔洞,安装时将所述端板8与所述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的长螺栓4进行拼装,并用螺母连接固定。在预制钢梁6底部的下翼缘板上预留螺栓孔洞,与梁柱节点拼接装置7的底面进行拼接,并用高强螺栓予以固定。

经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与传统钢框架相比,在保持自重相近和承载能力相同的条件下,可节省钢材约百分之五十,焊接工作量可大幅度减少;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在保持构件横截面积相近和承载能力相同的条件下,可节省钢材约百分之五十,施工更为简便;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在保持钢材用量相近和承载能力相同的条件下,构件的横截面面积可减小约一半,从而建筑的有效面积得以加大,混凝土和水泥的用量以及构件自重相应减少约百分之五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属于结构工程领域。该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包括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预制钢梁、梁柱节点拼接装置。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用多个角钢和多个缀板焊接形成闭合的钢骨架和钢骨架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在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体侧面预设有长螺栓和短螺栓;预制钢梁的端部设有端板,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柱体的侧面、梁柱节点拼接装置的侧面与端板依次连接,梁柱节点拼接装置的底面与预制钢梁底部的下翼缘板连接。本发明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可拆卸,便于运输。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强螺栓的使用提高了结构在地震中的耗能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邹昀;陈杰希;王城泉;李天祺;丁杰;康金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1.24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