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5458发布日期:2018-07-20 21:0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的车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出行量越来越大。现有交通日渐拥挤,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顺畅的需求,如空铁等轨道交通工具应运而生,空铁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基于建设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空铁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空铁、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运行周期短,随着交通网的逐步扩大完善,车辆数量也越来越大,这类轨道交通工具运营后需要进站维修、保养或清洁等,以摆放停运的轨道交通工具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浪费了空间,增加了车库成本,清洁、维修和单纯的停放均设置于水平的空间内,不便于管理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移动部水平平移或竖直方向平移将轨道交通工具运送至指定的停放单元,用于进行清洗、停放或检修,轨道交通工具出入库由移动部进行临时承载进行对接,不需要设置若干个分支与车库模块中的每一个停放单元对接,具有管理方便、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包括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至少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工具的轨道梁对接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的设置于车库模块的一侧,所述车库模块与所述移动部对接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部的竖直和水平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车库模块包括若干成矩形阵列分布的停放单元,所述停放单元上水平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平行的第二承载部,所述轨道交通工具上方的转向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匹配。

优选的,所述停放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清洗层、停放层和检修层,每一所述清洗层、停放层或检修层内的顶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承载部;

沿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的若干停放单元中,相邻的清洗层、停放层或检修层中的第二承载部依次首尾相连。

优选的,所述清洗层包括:

设置于所述清洗层内的顶面下方的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轨道交通工具上方的转向架;

设置于所述清洗层内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设置于靠近所述移动部的一侧,所述感应单元电连接有清洗组件。

优选的,所述清洗组件包括:

水平设置的第一滚筒组,设置于所述清洗层内的第二承载部的下侧,所述第一滚筒组包括若干等距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辊轴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

竖直设置的第二滚筒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滚筒组包括若干等距平行排列的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辊轴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滚筒组和所述第二滚筒组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连接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连接有泵送装置;

所述清洗层远离移动部的一侧设置有风干模块,所述风干模块包括若干对称设置于所述清洗层内部两侧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清洗层的内部;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泵送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所述感应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通过传动带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的辊轴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密封的箱体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伸出至密封的箱体外。

优选的,所述停放层或检修层内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与所述轨道交通工具的底面匹配;

所述停放层或检修层内的底面和其内设置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举升机构;

所述停放层或检修层内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举升机构。

优选的,所述停放层还包括设置有充电装置和/或补气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交通工具的电源模组匹配的接头;所述补气装置用于向气动组件补充气体。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水平驱动组件和升降装置,

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移动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套装有齿轮;

所述停放单元与所述移动部对接一侧的端面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设置于所述清洗层、停放层和检修层的顶部,所述第一开口槽内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位于所述第一齿条下方的所述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承载部至少一个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的正下方;

相邻所述停放单元之间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清洗层、停放层或检修层中的第一开口槽通过移动的升降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齿条于下方的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组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一侧端面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突出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端面,所述行走轮支撑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停放单元的立柱两侧,所述升降装置套装有链条,通过链条连接设置于停放单元顶部的驱动机构;

所述升降装置为可沿立柱升降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截面向匹配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左右两侧相邻的第一齿条对接形成完整的齿条齿廓。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本申请公开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包括用于临时承载轨道交通工具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用于运行轨道交通工具的轨道梁对接,当移动部上承载有轨道交通工具时,所述移动部水平平移或竖直方向平移将轨道交通工具运送至指定的停放单元,用于进行清洗、停放或检修,车库模块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停放单元阵列组成,沿所述轨道交通工具的摆放方向,若干个停放单元彼此相互连通,相邻停放单元之间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承载部依次对接,轨道交通工具可以从一个停放单元驶入相邻的停放单元中。移动部具有水平平移或竖直方向平移的自由度,因此轨道交通工具的轨道梁可以为单向或双向的轨道,不需要设置若干个分支与车库模块中的每一个停放单元对接,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优点。

所述停放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清洗层、停放层和检修层,移动部可以通过升降使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对接,实现清洗、停放或检修作业,具有功能分区的优点,集中清洗、集中停放或集中进行检修作业,方便管控,避免列车过多时造成运营维护混乱。

所述清洗层靠近所述移动部一侧设置的感应单元用于检测轨道交通工具驶入或驶出,通过感应单元的信号变化驱动清洗组件启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清洗组件可以自动对轨道交通工具进行清洗和烘干,减少了人力使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清洗组件中用于驱动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密封的箱体内,并通过带传动进行传动,避免了清洗过程中水侵蚀驱动机构,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停放层或检修层内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设置有连接光电传感器的举升机构,当光电传感器检测上方有轨道交通工具时,光电传感器产生电信号,驱动举升机构抬起,当轨道交通工具停放时,可以通过举升机构和支撑板分担部分重量,第二承载部仅用于承受部分轨道交通工具的重量,并对轨道交通工具进行限位,保证了第二承载部的使用寿命,避免长期受力导致变形或损坏。

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滚动摩擦并支撑所述移动部的行走轮,和用于驱动的齿轮齿条,相邻所述停放单元中的齿条通铺整体设置,使移动部可以由一个停放单元水平移动至相邻的停放单元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个停放单元(31)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个停放单元(31)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移动部(1)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清洗层(5)内的清洗组件系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停放层(6)内或所述检修层(7)内支撑板(61)的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综合式立体车库,包括移动部(1)和若干个车库模块(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车库模块(3)同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1)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作为本申请的其他可替代实施例,所述车库模块(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移动部(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移动部(1)的左右两侧。

所述移动部(1)对接有轨道交通工具(2)的轨道梁(21),所述轨道梁(21)从轨道交通工具(2)的车站(8)延伸至本申请公开的综合式立体车库内,所述轨道交通工具(2)在移动部(1)与轨道梁(21)对接的前提下,其顶部的转向架可以从轨道梁(21)运行至移动部(1)上。如图所示,一部分车库模块(3)设置于所述轨道梁(21)和移动部(1)的左右两侧,一部分车库模块(3)设置于所述轨道梁(21)的末端,并同时对接所述移动部(1)。

所述车库模块(3)包括若干成矩形阵列分布的停放单元(31),每一停放单元(31)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清洗层(5)、停放层(6)和检修层(7),其中,所述停放层(6)可以为一层或多层,且每一层结构相同。每一停放单元(3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移动部(1)用于临时承载轨道交通工具(2),并将轨道交通工具(2)运送至指定的停放单元(31)中指定的清洗层(5)、停放层(6)或检修层(7)。

所述移动部(1)上至少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工具(2)的轨道梁(21)对接的第一承载部(11),所述第一承载部(11)具体为具有向下开口的箱梁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11)的截面与所述轨道梁(21)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一承载部(11)用于支撑所述转向架。

所述移动部(1)为方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移动部(1)的宽度与停放单元(31)宽度相同,所述移动部(1)的长度至少等于轨道交通工具(2)的长度。所述移动部(1)的四周轮廓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结构的加强肋板。

所述车库模块(3)与所述移动部(1)对接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部(1)的竖直和水平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水平驱动组件和升降装置(34),其中:

所述升降装置(34)设置于停放单元(31)的立柱两侧,所述升降装置(34)套装有链条(36),通过链条(36)连接设置于停放单元(31)顶部的驱动机构(35);

所述升降装置(34)为可沿立柱升降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槽(33)的截面向匹配的第二开口槽(37),所述第二开口槽(3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齿条(38),

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移动部(1)的前后两端面的左右两侧的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第一承载部(1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套装有齿轮(13),每一清洗层(5)、停放层(6)或检修层(7)顶部靠近与移动部(1)对接一侧的端面的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槽(33),所述第一开口槽(33)内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齿条(32),

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一侧端面的行走轮(14),所述行走轮(14)突出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的端面,所述行走轮(14)支撑于所述第一开口槽(33)的下表面;

所述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齿轮(13)旋转,驱动所述移动部(1)水平移动至指定的停放单元(31)。所述第二承载部(4)至少一个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32)的正下方。当此时,所述移动部(1)上临时承载的轨道交通工具(2)驶入对接的第二承载部(4)中。

当移动部(1)位于一停放单元(31)时,移动部(1)上的行走轮(14)支撑在第二开口槽(37)内,所述第二齿条(38)可与左右两侧相邻的第一齿条(32)对接形成完整的齿条齿廓,使移动部(1)可以水平移动。所述驱动机构(35)套装有链条(36),所述链条(36)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移动部(1)上。所述升降装置(34)用于驱动升降装置(34)升降至该停放单元(31)的任一清洗层(5)、停放层(6)和检修层(7)。

所述清洗层(5)包括:

设置于所述清洗层(5)内的顶面下方的第二承载部(4),所述第二承载部(4)用于放置所述轨道交通工具(2)上方的转向架;

设置于所述清洗层(5)内的感应单元(51),所述感应单元(51)设置于靠近所述移动部(1)的一侧,所述感应单元(51)电连接有清洗组件。

所述清洗组件包括:

水平设置的第一滚筒组,设置于所述清洗层(5)内的第二承载部(4)的下侧,所述第二承载部(4)与所述第一滚筒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轨道交通工具(2)的高度,所述第一滚筒组包括若干等距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筒(52),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52)的辊轴垂直于所述第二承载部(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滚筒(52)的辊轴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53);

竖直设置的第二滚筒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4)的左右两侧,相对的两个第二滚筒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轨道交通工具(2)的宽度;所述第二滚筒组包括若干等距平行排列的第二滚筒(54),所述第二滚筒(54)的辊轴垂直于水平平面设置,所述第二滚筒(54)的辊轴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55);

所述第一滚筒组的上方和或所述第二滚筒(5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喷淋装置(56),所述喷淋装置(56)连接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连接有泵送装置(57);

在清洁层内远离所述移动部(1)的一侧设置有风干模块,所述风干模块包括若干对称设置于所述清洗层(5)内部两侧的风机(58),所述风机(58)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清洗层(5)的内部;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3)、第二驱动机构(55)、泵送装置(57)、风机(58)电连接所述感应单元(51)。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5)分别通过传动带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筒(52)和所述第二滚筒(54)的辊轴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5)设置于密封的箱体(59)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5)的输出轴伸出至密封的箱体(59)外。所述箱体(59)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5)在运行过程中被清洗层(5)内的水分侵蚀,保证第一驱动机构(5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5)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停放层(6)或所述检修层(7)包括:

设置于所述停放层(6)内或所述检修层(7)内的顶面下方的第二承载部(4),所述第二承载部(4)用于放置所述轨道交通工具(2)上方的转向架;

停放层(6)内或所述检修层(7)内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61),相邻所述支撑板(61)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板(61)的宽度与所述轨道交通工具(2)的底面匹配;

所述停放层(6)内或所述检修层(7)内的底面和其内设置的所述支撑板(61)之间设置有举升机构(62);

所述停放层(6)或检修层(7)内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3),所述光电传感器(63)电连接所述举升机构(62)。

所述停放层(6)还包括设置有充电装置(64)和/或补气装置(65),所述充电装置(64)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交通工具(2)的电源模组匹配的接头;所述补气装置(65)用于向气动组件补充气体。

所述检修层(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围挡装置,所述围挡装置的高度不小于1米。

在所述车库模块(3)远离移动部(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攀爬的直梯,所述直梯从地面连接至车库模块(3)的顶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