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7374发布日期:2018-10-12 19:4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伴随土地资源的紧张,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房屋建筑不断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地下室的修建已经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地下室修建深度的逐渐加深,需要地下室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步骤通常依次包括:开挖基坑;在基坑内砌筑导墙,导墙围成防水区;在防水区内铺设基面防水卷材,基面防水卷材铺设至导墙处时,沿导墙的内壁上翻甩出导墙并位于导墙外侧;架设模板,浇筑连续墙;拆除模板,将甩出导墙的基面防水卷材向上铺设于连续墙;在连续墙的外侧铺设与基面防水卷材搭接的立面防水卷材。

上述施工工艺中,导墙或连续墙的水平截面通常为长方形,基面防水卷材的铺设通常分两个方向进行,即分别沿导墙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铺设。如此,在将基面防水卷材上翻铺设于连续墙外侧时,两个方向的基面防水卷材的交接处的衔接性较差,容易造成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以达到提高地下室防水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开挖基坑,沿基坑的内壁砌筑第一导墙,第一导墙围成工作区,在工作区内铺设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第一基面防水卷材铺设至第一导墙内壁时预留余量;

s2沿第一导墙的内壁砌筑第二导墙,第一导墙和第二导墙之间预留操作通道,第二导墙围成防水区,在防水区内铺设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第二基面防水卷材沿第二导墙的内壁上翻甩出第二导墙并位于第二导墙外侧;

s3架设模板,浇筑连续墙;

s4拆除模板,将之前甩出第二导墙的第二基面防水卷材向上铺设于连续墙的外壁,然后,将预留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回翻,并沿第二导墙外壁上翻铺设于第二导墙的外壁和连续墙的外壁;

s5在连续墙的外侧铺设立面防水卷材,与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第二基面防水卷材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导墙隔离基坑内壁,围成操作安全的工作区。用作连续墙浇筑基准的第二导墙,整体位于由第一导墙围成的工作区内,因此,沿第一导墙横截面长度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墙同方向的长度,同样的,沿第一导墙横截面宽度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墙同方向的长度。如此,当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回翻至第二导墙的外壁时,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交接处会出现重叠,能够更好的包裹第二导墙的外壁拐角处,同样的,当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继续上翻至连续墙的外壁时,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交接处会出现更大的重叠,以更好的包裹连续墙的外壁拐角处,进而提高地下室防水功能。

较佳的,步骤s2中操作通道之间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顶面设置防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护板能够对第一基面防水卷材起到保护作用,减小在砌筑第二导墙以及后续架设模板、浇筑连续墙的过程中,对第一基面防水卷材造成的损坏,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防护板为eva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eva材质回弹性、抗震性能佳,能够有效隔离保护第一基面防水基材,且质轻、便于施工操作。

较佳的,所述操作通道内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在铺设过程中不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在回翻时,能够直接沿第二导墙的外壁上翻,不在操作通道内留存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减少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用量,降低成本。

较佳的,步骤s3架设模板之前,将预留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成卷堆放于第二导墙的外壁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架设模板、浇筑连续墙的过程中,能够减小对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损坏,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效果。

较佳的,s2中所述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甩出第二导墙后,用砖压住并覆盖第二导墙顶端的第二基面防水卷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此固定并保护该部分的第二基面防水卷材,避免干涉后续施工,便于后续与立面防水卷材的搭接,且能够减少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破损,提高地下室防水效果。

较佳的,s2中所述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甩出第二导墙之前,在第二导墙顶面设置隔离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减小第二导墙对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磨损和污染,进一步提高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清洁度和完整度,进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在连续墙外侧的铺设高度大于第二基面防水卷材在连续墙外侧的铺设高度,立面防水卷材搭接在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层层遮挡搭接的方式,错开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第二基面防水卷材和立面防水卷材的端部,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第二基面防水卷材和立面防水卷材均铺设有多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小单层时某处破损即丧失防水效果的可能性,有效提高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导墙围成安全的工作区,用作连续墙浇筑基准的第二导墙位于工作区内,使得两个方向的基面防水卷材的交接处出现重叠,能够更好的包裹第二导墙和连续墙的外壁拐角处,进而提高地下室防水功能;

2、操作通道之间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顶面设置防护板,或者,操作通道之间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不进行固定,能够成卷堆放于第二导墙的外壁底部,对第一基面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减小其破损,进而提高防水效果;

3、在第一导墙的顶面和设置隔离板,减小对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磨损和污染,提高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清洁度和完整度,进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4、第一基面防水卷材、第二基面防水卷材和立面防水卷材采用层层遮挡搭接的方式,错开三者的端部,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体现基坑、第一导墙、第二导墙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第一基面防水卷材和第二基面防水卷材的铺设位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s4中第二基面防水卷材铺设完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体现s8中立面防水卷材铺设完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体现防护板铺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体现第一基面防水卷材成卷堆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立面防水卷材铺设完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2、第一导墙;21、工作区;22、第一基面防水卷材;3、第二导墙;31、防水区;32、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3、隔离板;4、操作通道;41、防护板;5、连续墙;51、立面防水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s1如图1所示,开挖基坑1,基坑1的内部空间呈长方体状,底面为基坑1的底壁,竖直侧面为基坑1的内壁。沿基坑1的四个内壁砌筑第一导墙2,第一导墙2围成一个长方体区域,该区域为工作区21,第一导墙2靠近工作区21中心的侧壁为其内壁;

s2结合图2,在工作区21内铺设两层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分别沿工作区2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两个方向进行铺设。结合图3,铺设进行至第一导墙2内壁时,预留出一段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

s3结合图3,沿第一导墙2的内壁砌筑第二导墙3,第一导墙2和第二导墙3之间预留操作通道4,在第二导墙3的顶面铺设eva材质的隔离板33。回看图1,第二导墙3围成一个长方体区域,该区域为防水区31,第二导墙3靠近或远离防水区31中心的侧壁分别为其内壁或外壁;

s4结合图2,在防水区31内铺设两层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分别沿防水区3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两个方向进行铺设。结合图3,铺设进行至第二导墙3的内壁时,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沿第二导墙3的内壁上翻甩出第二导墙3并位于第二导墙3外侧,用两皮砖压住并覆盖隔离板33顶面的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以对其进行固定和保护;

结合图4:

s5架设模板,浇筑连续墙5,连续墙5位于防水区31内,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包裹连续墙5的底部。连续墙5靠近第二导墙3的竖直侧面为其外壁,连续墙5的外侧面与第二导墙3之间夹有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

s6拆除模板,除去压住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的两皮砖,将之前甩出第二导墙3的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向上铺设于连续墙5的外壁;

s7将预留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回翻铺设,回翻至第二导墙3的外壁时,沿第二导墙3的外壁上翻铺设,铺设于第二导墙3的外壁和连续墙5的外壁,且在连续墙5外壁的铺设高度高于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在连续墙5外壁的铺设高度,即覆盖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在连续墙5外壁的端头处。由该步骤可见,s2中预留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的长度,应当满足其回翻铺设时,在连续墙5外壁的铺设高度高于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在连续墙5外壁的铺设高度。结合图2,当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回翻至第二导墙3的外壁时,在第二导墙3的外壁拐角处,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会出现重叠,能够更好的包裹第二导墙3的外壁拐角,同样的,当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继续上翻至连续墙5的外壁时,在连续墙5的外壁拐角处,两个方向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会出现更大的重叠,能够更好的包裹连续墙5的外壁拐角,进而提高地下室防水功能;

s8在连续墙5的外壁铺设立面防水卷材51,与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搭接。立面防水卷材5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端头的底部,及覆盖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在连续墙5外壁的端头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第二基面防水卷材32和立面防水卷材51采用层层遮挡搭接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结合图5,s2中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铺设完毕后,对于后续会存在于s3中提到的操作通道4内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在其上铺设eva材质的防护板41,对其进行覆盖和保护,减小后续施工对其进行的损坏,提高防水效果。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结合图6,s2中铺设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时,对于后续会存在于s3中提到的操作通道4内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不进行固定。第二导墙3砌筑完毕后,将未固定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卷成卷,堆放于第二导墙3的外壁底部。如此一来,结合图7,s7中回翻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时,能够将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直接沿第二导墙3的内壁上翻,不在操作通道4内留存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减少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的使用长度,降低成本,且能够减小对操作通道4内的第一基面防水卷材22的损坏,进而提高防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