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系统及智能停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3917发布日期:2018-08-01 00:4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停车,尤其涉及一种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系统及智能停车方法。



背景技术:

“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棘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当下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共两种,分别为:纵向停车(德国沃夫斯堡的立体停车场)与分时段停车(上海的夜间停车新政),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空间资源浪费,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停车难”问题。本装置主要针对老式小区,将两种解决方法合二为一,延续了“空中停车”的概念,也实现了本装置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用途。

现市场上投入商用的小型“机械式升降类立体车库(专利公开号cn101886487a)”存在先下后上的顺序限制,即需要下方机动车驶离后才可挪动上方车辆,存在诸多不便。除此之外,大型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较大,例如合肥巍华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塔式立体停车设备”,不适用于老式小区的整体布局和区域结构设计。

调查还发现,在小区内还存在严重的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通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停车系统,包括立体停车装置及云端,立体停车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有4根竖杆,4根竖杆围成矩形,4根竖杆的底部设置有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的底部均以转动连接方式固定在竖杆底部;

可升降载车板,包括主载车板和位于主载车板两侧的副载车板,主载车板、副载车板的侧边中部分别与框架前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副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且主载车板、副载车板后端分别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副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包括电源、驱动电机和驱动轴,电源和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的末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的转轴同轴,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框架后端2根竖杆上的副支撑杆转动;

控制电路,与驱动机构相连,该控制电路上设有蓝牙芯片,且控制电路与云端网络连接;

云端包括数据库、验证服务器和指令生成服务器;

其中,控制电路通过蓝牙芯片将立体停车装置自身的id信息发送给手机,手机app将立体停车装置的id信息、app注册信息以及停车/取车请求指令发送给云端,验证服务器遍历数据库对id信息和app注册信息匹配通过后,发送确认指令至指令生成服务器,指令生成服务器返回停车/取车命令至手机app,手机app将停车/取车命令通过蓝牙发送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启动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正反转,使主载车板或副载车板抬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主支撑杆设置在每根竖杆在围成矩形区域的内侧,副支撑杆设置在每根竖杆外侧;

主载车板的两侧中部与框架前端2根竖杆的主支撑杆转动连接,两侧后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的主支撑杆转动连接,

各副载车板靠近主载车板的侧边中部与框架2根前端竖杆的副支撑杆转动连接,后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的副支撑杆转动连接;

其中,主载车板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围成矩形区域内,副载车板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围成矩形区域两侧。

进一步的,驱动轴设置在框架后端2根竖杆之间,驱动轴上设置有涡轮,涡轮与第一电机转轴上的蜗杆啮合。

进一步的,后端2根竖杆上的副支撑杆转轴处设置有齿轮,该齿轮与第二电机转轴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框架两侧的2根竖杆之间均设有接缝板;

可升降载车板完全升到顶部时,主载车板、副载车板和接缝板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可升降载车板前端设置有斜坡。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智能停车系统的智能停车方法,包括:

手机app通过手机蓝牙链接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包含当前停车装置的id信息通过蓝牙返回至手机app;

手机app通过无线网络链接到云端,手机app将包含当前停车装置的id信息、app注册信息及停车/取车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

云端对id信息和app注册信息进行验证匹配,验证通过后生成停车/取车命令发送至手机app;

手机app通过手机蓝牙发送停车/取车命令和控制指令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由驱动电机来驱动后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或副支撑杆转动,而使主载车板或副载车板抬升或下降

本发明针对小区内还存在严重的非机动车“乱停放”占用私家车停车位的问题,提供的立体停车装置,有效利用了空间,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在空中,并通过手机app来实现载车板的升降,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停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立体停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副载车板及其副支撑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立体停车装置及云端。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框架、可升降载车板、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

框架有4根竖杆2,4根竖杆2围成矩形,4根竖杆2的底部设置有主支撑杆15和副支撑杆6,主支撑杆15和副支撑杆6的底部均以转动连接方式固定在竖杆2底部;

可升降载车板包括主载车板3和位于主载车板3(用于停放机动车)两侧的副载车板5(用于停放非机动车),主载车板3、副载车板5的侧边中部分别与前端2根竖杆2上的主支撑杆15、副支撑杆6顶部转动连接,且主载车板3、副载车板5后端分别与后端2根竖杆2上的主支撑杆15、副支撑杆6顶部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包括电源、驱动电机和驱动轴7,电源和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8用于驱动驱动轴7转动,驱动轴7的末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2上的主支撑杆15的转轴同轴,第二电机11用于驱动框架后端2根竖杆2上的副支撑杆6转动;

控制电路与驱动机构相连,该控制电路上设有蓝牙芯片。

云端包括数据库、验证服务器和指令生成服务器。其中,控制电路通过蓝牙芯片将立体停车装置自身的id信息发送给手机,手机app将立体停车装置的id信息、app注册信息以及停车/取车请求指令发送给云端,验证服务器遍历数据库对id信息和app注册信息匹配通过后,发送确认指令至指令生成服务器,指令生成服务器返回停车/取车命令至手机app,手机app将停车/取车命令通过蓝牙发送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启动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正反转,使主载车板或副载车板抬升或下降。

具体的,主支撑杆15设置在每根竖杆2在围成矩形区域的内侧,副支撑杆6设置在每根竖杆2外侧;主载车板3的两侧中部与框架前端2根竖杆2的主支撑杆15转动连接,两侧后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2的主支撑杆15转动连接,各副载车板5靠近主载车板3的侧边中部与框架2根前端竖杆2的副支撑杆6转动连接,后端与框架后端2根竖杆2的副支撑杆6转动连接。主载车板3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围成矩形区域内,副载车板5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围成矩形区域两侧。

框架前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为曲杆,后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为直臂。图2示出了其中一副载车板及其副支撑杆的示意图,前端的副支撑杆为曲杆6a,前端的副支撑杆为直臂6b。

驱动轴7设置在框架后端2根竖杆2之间,驱动轴7上设置有涡轮12,涡轮12与第一电机8转轴上的蜗杆(图中未示出)啮合。蜗轮、蜗杆与第一电机输出端相连,起到减速与自锁效果,保证装置工作的安全性,避免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在移动过程中坠落。

后端2根竖杆2上的副支撑杆6转轴处设置有齿轮9,该齿轮9与第二电机11转轴上的驱动齿轮10相啮合。

框架两侧的2根竖杆2之间均设有接缝板14,可升降载车板完全升到顶部时,主载车板3、副载车板5和接缝板的上表面齐平。进一步的,可升降载车板前端(主载车板)设置有斜坡4,便于汽车开上去。在框架顶部还设置有光伏太阳能板1,设置在框架顶部,通过逆变器与电源相连,可以为驱动机构提供一些辅助电力供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系统的智能停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手机app通过手机蓝牙链接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包含当前停车装置的id信息通过蓝牙返回至手机app;

s2、手机app通过无线网络链接到云端,手机app将立体停车装置的id信息、app注册信息以及停车/取车请求指令发送给云端;

s3、云端对id信息和app注册信息进行验证匹配,验证通过后发送停车/取车命令至手机app;

s4、手机app通过手机蓝牙发送停车/取车命令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由驱动电机来驱动后端2根竖杆上的主支撑杆或副支撑杆转动,而使主载车板或副载车板抬升或下降。

下面以主载车板的升降为例进行说明:

车主通过手机app操控,将主载车平台移至地面位置,并停放车辆至规定区域。车主使用手机app,通过蓝牙功能(云端验证的过程不多做赘述),向装置发出“停车”的指令,接收器将信号传至第一电机使其正向转动。步进电机驱动驱动轴7转动,驱动轴7向后端2根根竖杆上的直臂主支撑杆和前端2根竖杆上的曲杆主支撑杆提供相应的正作用力和正向转动力矩,使主载车板随着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轨迹,由地面位置平动至空中停车位置。到达既定位置时,第一电机将自动收到制动指令,停止运转。停放机动车操作完成。取车过程类似,控制第一电机反转即可,在此不予赘述。

本发明停取车,需要借助app并进行云端验证,使得停车过程更加安全,同时与便于管理方能够基于大数据平台对停车数据进行收集,及时获悉分布于各地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使用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