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7071发布日期:2018-11-07 11:1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家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新小区大多采用地下停车场的方式解决本小区内停车问题,但是在大部分的老旧小区,由于楼房地基等原因不可能进行地下停车场的改造建设,小区内汽车乱停乱放的情况尤为普遍,因此,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小区空间,缓解其停车难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些老旧小区,尤其是两座老旧小区相邻时,小区之间通常依靠围墙分隔,围墙与住宅山墙之间距离有限,因此这些区域常常成为闲置用地,或者用于私搭乱盖违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将两相邻的老旧小区之间的闲置用地有效利用,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包括车辆传送单元和停车区,所述停车区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停车位,所述车辆传送单元包括能在每个停车位停靠的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上设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底端设有车辆支撑单元;所述停车区侧方设有初始停车位,所述升降单元顶端设有能在初始停车位和停车区之间移动的存取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单元还包括两条与停车区长度方向平行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单元包括框架,框架通过其上的滚动轮与行走轨道连接;进一步的,当行走轨道位于围墙顶部时,所述行走轨道开有轨道槽,轨道槽槽底设有突齿,所述行走轮上设有与突齿相互配合的行走齿;当行走轨道位于地面时,行走轨道包括埋于地下的预埋件,预埋件两侧均向上突出一导向条,所述行走单元向下延伸出支脚,支脚内设有多个能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工字轮。行走轨道的结构可以根据待改造的位置的结构而定,两条行走轨道可以都安装在围墙顶部,也可以都安装在地面上,也可以一条安装在围墙顶部,另一条安装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支撑单元包括吊架,所述吊架底端两侧均设有底梁,所述底梁开有槽体,所述槽体内有多个能水平转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梁铰接;

当将车辆提起时,支撑杆能旋转至车梁下方;当将车辆放至地面时,支撑杆能旋转至槽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底梁内设有支撑电机,所述支撑杆尾端设有连接轴,支撑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杆尾端的连接轴通过一皮带连接,以控制支撑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顶部设有沿停车区宽度方向设置的存取轨道,所述存取单元设于存取轨道上且能沿轨道移动,所述存取单元一端设有转向机构,所述框架顶端与转向机构连接。用于调整吊架方向,使驾驶员在停车取车时能顺进顺出,而存取单元将车辆调整为类似侧方位停车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存取单元周侧设有升降机构,且存取单元与吊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三根同轴套接的套管,套管内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底梁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收线轮上,所述收线轮设于吊架顶端部,有一换向轮设于套管顶端,用于支撑和引导钢丝绳。

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停车位周侧设有围栏,围栏内设有车位前禁止墙和车辆后禁止线。用于辅助驾驶员将车停进初始停车位,防止车辆由于过于靠前或靠后导致移动过程中发生磕碰。

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停车位设有充电桩,所述吊架底部设有与充电桩相对的充电口,所述框架上固设有充电电机,充电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连接,所述充电口与充电电机电连接。

所述吊架上设有限高栏。所述限高栏高度不大于2000mm。

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的方法,包括所述停车区设于小区围墙以及住宅山墙之间,所述初始停车位设于小区住宅楼的楼间;当存车时,驾驶员将车辆停到初始停车位中后,锁车并离开车辆,吊架两侧的支撑杆转动至车辆下方,升降机构带动吊架向上升起,存取单元向内移动,同时转向机构调整车辆角度,然后行走单元将车移动到停车位,放下吊架,收回支撑杆,最后行走单元回到初始停车位,降下吊架,使充电口与充电桩对接;当取车时,吊架升起,存取单元向内移动,行走单元移动到停车位将吊架放下,支撑杆转动到车辆下方,之后升起吊架,行走单元移动到初始停车位降下吊架,同时存取单元向外端移动,转向机构转动吊架方向。

进一步的,当存取单元移动到存取轨道端部时,转向机构能将吊架旋转90°。

进一步的,存车和取车过程中转向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实现顺进顺出,以方便驾驶员驾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在两个小区之间的围墙和住宅山墙处设置停车场的办法,在不影响居民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小区闲置空间,增加老旧小区机动车停车数量,缓解停车压力。

采用转向机构,调整存取车辆时的车头方向,实现顺进顺出,避免驾驶员在停车倒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在小区内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停车时车辆进入围栏示意图;

图5为车辆停入初始停车位示意图;

图6为支撑杆托起车辆示意图;

图7为吊架举升并旋转示意图;

图8为存取单元在存取轨道移动;

图9为行走单元带动吊架到指定停车位示意图;

图10为吊架降下,脱离车辆示意图;

图11为行走单元回到初始停车位示意图;

图12为吊架降下充电电机开始充电;

图13为行走轨道位于围墙顶部时,与行走轮配合示意图;

图14为行走轨道位于地面时,行走单元支脚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15为行走轨道位于地面时,行走单元支脚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底梁与支撑杆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17为底梁与支撑杆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18为升降机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停车区;11-停车位;2-行走单元;21-框架;22-行走轮;221-行走齿;23-行走轨道;231-突齿;232-轨道槽;234-预埋件;235-导向条;24-充电电机;26-存取轨道;27-支脚;271-工字轮;3-存取单元;31-转向机构;4-吊架;41-底梁;42-槽体;43-支撑杆;431-连接轴;432-支撑电机;44-限高栏;45-充电口;46-升降机构;461-套管;462-钢丝绳;463-收线轮;464-换向轮;5-充电桩;6-围栏;7-初始停车位;61-车辆后禁止线;62-自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包括车辆传送单元和停车区1,所述停车区1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停车位11,所述车辆传送单元包括能在每个停车位11停靠的行走单元2,所述行走单元2上设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底端设有车辆支撑单元;所述停车区1侧方设有初始停车位7,所述升降单元顶端设有能在初始停车位7和停车区1之间移动的存取单元3。

所述行走单元2还包括两条与停车区1长度方向平行的行走轨道23,所述行走单元2包括框架21,框架21通过其上的滚动轮与行走轨道23连接。

所述车辆支撑单元包括吊架4,所述吊架4底端两侧均设有底梁41,所述底梁41开有槽体42,所述槽体42内有多个能水平转动的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的尾端与底梁41铰接;所述底梁41内设有支撑电机432,所述支撑杆43尾端设有连接轴431,支撑电机432的输出轴与支撑杆43尾端的连接轴通过一皮带连接,以控制支撑杆43转动,如图16、17所示。

当将车辆提起时,支撑杆43能旋转至车梁下方;当将车辆放下时,支撑杆43能旋转至槽体42内。

所述框架21顶部设有沿停车区1宽度方向设置的存取轨道26,所述存取单元3设于存取轨道26上且能沿轨道移动,所述存取单元3一端设有转向机构31,所述框架21顶端与转向机构31连接。用于调整吊架4方向,使驾驶员在停车时能倒车入库,而存取单元3将车辆调整为类似侧方位停车状态。

所述存取单元3周侧设有升降机构46,且存取单元3与吊架4通过升降机构46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三根同轴套接的套管461,套管461内设有钢丝绳462,钢丝绳462的一端与底梁41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收线轮463上,所述收线轮463设于吊架4顶端部,有一换向轮464设于套管461顶端,用于支撑和引导钢丝绳462;如图18所示。

所述初始停车位7周侧设有围栏6,围栏6内设有车位前禁止墙和车辆后禁止线61。用于辅助驾驶员将车停进初始停车位7,防止车辆由于过于靠前或靠后导致移动过程中发生磕碰。

所述初始停车位7设有充电桩5,所述吊架4底部设有与充电桩5相对的充电口45,所述框架21上固设有充电电机24,充电电机24的输出轴与行走轮22连接,所述充电口45与充电电机24电连接。

所述吊架4上设有限高栏44。

所述限高栏44高度不大于2000mm。

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所述停车区1设于小区围墙以及住宅山墙之间,所述初始停车位7设于小区住宅楼的楼间;当存车时,驾驶员将车辆停到初始停车位7中后锁车并离开车辆,吊架4两侧的支撑杆43转动至车辆下方,升降机构46带动吊架4向上升起,存取单元3向内移动,同时转向机构31调整车辆角度,然后行走单元2将车移动到停车位11,放下吊架4,收回支撑杆43,最后行走单元2回到初始停车位7,降下吊架4,使充电口45与充电桩5对接;当取车时,吊架4升起,存取单元3向内移动,行走单元2移动到停车位11将吊架4放下,支撑杆43转动到车辆下方,之后升起吊架4,行走单元2移动到初始停车位7降下吊架4,同时存取单元3向外端移动,转向机构31转动吊架4方向。

当存取单元3移动到存取轨道26端部时,转向机构31能将吊架4旋转90°。

存车和取车过程中转向机构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以方便驾驶员驾驶。

当存取单元3移动到存取轨道26最内端时,转动单元置于存取轨道26中部。

所述吊架4上方设有限高栏44。

正常情况下,对车辆的要求为轴距不小于2500mm,车长不大于5200mm,车高不大于2000mm(满足市面上大多数四家车使用)。

所述转向机构31内设有转轴套(图中未示出),其依靠电机控制转动且升降机构46顶部与转轴套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46和支撑杆43工作的线束穿过轴套与相应部分连接。

每个停车位11均与一信息卡相对应,围栏6外设有刷卡器,控制车辆存储,转向机构31内设有控制器,识别控制电机转动方向。所述充电桩5和充电口45可同步传输刷卡器发出的信号到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也可控制充电电机24工作,以控制行走单元2运作。

所述两行走轨道23分别设于地面上和围墙顶部,其中如图13所示,设于围墙顶部的行走轨道23包括轨道槽232,轨道槽232的槽底设有突齿231,所述行走轮22上设有与突齿231相互配合的行走齿221;如图14和15所示,设于地面上的行走轨道23包括埋于地下的预埋件234,预埋件234两侧均向上突出一导向条235,所述行走单元2向下延伸出支脚27,支脚27内设有多个能与导向条235相配合的工字轮271,用于稳定行走方向,并支撑行走单元。

围栏6的一侧设有自动门62,自动门62设在后禁止线61的上方,自动门62的运动轨道和车辆后禁止线61重合。

当本发明设于两相邻小区之间时,停车区1可以两小区间墙为中心镜像设置,初始停车位7可以在小区内的楼间交错设置(也可镜像设置,其行走单元2不互相影响)。

停车流程:

1、设备在初始停车位处于充电待机状态,需停车的用户将车辆停到自动门62处,自动门62打开。(图4)

2、用户将车头向内,顺停至初始停车位内,下车确认后离开围栏区。(图5)

3、自动门62关闭,用户离开,同时吊架底部水平梁的起重臂放出。(图6)

4、吊架底部水平梁的起重臂放出后,车辆吊架底梁的支撑杆托起车辆,通过升降机构实现抬升,同时车辆吊架旋转。(图7)

5、完成抬升及旋转动作后,存取单元通过存取轨道向内侧移动。(图8)

6、行走单元携带车辆移动至指定停车位。(图9)

7、车辆吊架的升降机构下降,将车辆放置地面,支撑杆收起。(图10)

8、放下车辆后车辆吊架升起,移动框架移动回至停车位,(图11)

9、存取单元移动,车辆吊架旋转并下放,充电座与充电桩对接,进入待机状态。(图12)

取车流程:

取车时,吊架升起,行走单元带动吊架移动到指定停车位,吊架下降,支撑杆将指定车辆托起,行走单元带动车辆到初始停车位吊架下降。取出的车辆车头向外,然后自动门62开启,用户将车辆开出,驶离围栏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