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及其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0015发布日期:2018-12-01 01:4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及其装配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用于既有老旧建筑外墙改造中可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保温隔热等性能,采用结构层、保温层、保护层复合构造,内设管线桥架及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及其安装施工方式。

背景技术

既有老旧建筑的室外管道管线包括强电弱电管线、给水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既有建筑外墙上的室外管道管线大量地存在着老化、腐蚀、变形、破损、堵塞等问题,私拉乱改乱接现象普遍,极大地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和美观。而管线改造施工头绪繁杂,故许多城市对既有老旧建筑出新大多只是对外墙墙面进行涂饰,室外管道管线改造很少触及。另外,近年来建筑节能受到广泛重视,外立面出新改造的同时常常还要求外墙增加保温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室外管道管线的乱象也增加了节能改造的困难。

为追求美观效果新建建筑中石膏类装饰柱、装饰线条制品被广泛应用。既有建筑改造涉及外立面出新、外墙等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管道管线改造等,外立面出新也可以采用装饰柱、装饰线条,但一般只是作为纯装饰构件使用,与管道管线改造没有关系,管道管线改造后往往还是大量外露,外立面美观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及其安装施工方法,预制保温装饰柱采用半封闭空心体截面构造、异形薄壁结构,外附高效绝热材料,内设管线桥架及管线。预制保温装饰柱可在工厂标准化预制、工业化生产,现场附着式装配在外墙外侧,将外墙上的管道管线隐藏在保温装饰柱内,为建设领域提供一种可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保温隔热等性能的创新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包括装饰柱结构层、绝热材料、抗裂防水保护面层、管线桥架、管道管线、连接件、锚固件、保温材料和防水嵌缝材料;

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外粉刷层外侧,预制保温装饰柱沿建筑外墙的高度方向竖直安装,采用锚固件穿过连接件上孔洞将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建筑外墙连接固定;相邻上下层预制保温装饰柱交接处设接缝,接缝处结构层采用柔性胶结材料连接,外侧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进行密封;

所述外粉刷层外侧依次设有外墙外保温层、外墙保温系统抹面层、外墙保温系统网格布,构成外墙保温系统,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密封;

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采用半封闭空心体截面构造,空心体内放置竖向的管道管线,相邻上下管道管线在接缝处设管道管线接头,预制保温装饰柱内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管道管线排设的管线桥架;

所述装饰柱结构层作为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受力层采用异形薄壁结构,所述绝热材料作为预制保温装饰柱的保温层粘贴在装饰柱结构层外侧,绝热材料外侧设抗裂防水保护面层。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柱结构层材料采用薄壁钢板或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

作为优选,所述绝热材料采用导热系数小于0.033w/(mk)、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或a级的高效保温材料,如石墨聚苯乙烯泡沫、挤塑聚苯乙烯泡沫、酚醛树脂泡沫、硬泡聚氨酯、气凝胶毡。按照设计的规格尺寸设置,保温板的厚度最小8mm,最大可达50mm以上,或根据需要设定。

作为优选,所述抗裂防水保护面层采用内置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钢丝网作为增强网的抗裂砂浆层,玻璃纤维网格布采用160g/m2及以上级别;抗裂砂浆层厚度4-6mm,或根据需要设定;保护面层可带涂料等饰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线桥架采用型钢、铝合金或pvc塑料桥架,管线桥架与装饰柱结构层采用螺栓或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棒、pe条或玻璃棉。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嵌缝材料采用硅酮密封胶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可设计成常用的尺寸规格在工厂工业化生产成型,到工程现场进行装配。

上述一种内置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拟安装预制保温装饰柱部位的建筑外墙表面;

2)根据安装施工图在建筑外墙立面上定好拟安装的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准确位置,在建筑外墙上弹线;

3)将拟安装的管道管线设置在预制保温装饰柱内的管线桥架上,并临时固定防止管道管线上下滑动;

4)从下至上,安装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将内置管道管线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就位,控制好位置偏差后,在建筑外墙钻孔,采用锚固件锚栓穿过连接件上孔洞将预制保温装饰柱沿高度方向附着式安装在建筑外墙外侧,控制平整度和垂直度,满足要求后拧紧锚栓固定预制保温装饰柱;

5)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安装前在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管道管线套上管道管线接头,第二层与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竖向对直,留有间隙,松动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内管道管线,将其下滑至接头与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管道管线对接并固定;将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下移至设计位置,控制好位置偏差后,按安装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方式固定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

6)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好各层预制保温装饰柱;

7)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密封;

8)相邻上下预制保温装饰柱接缝处,装饰柱结构层采用柔性胶结材料粘结,缝内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9)检查、清理后进行涂饰等后续工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半封闭空心体截面构造可隐藏管道管线,采用带保温层的复合结构,使保温装饰柱集保温、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2)装饰柱构造简单,易于制造,重量轻;3)装饰柱可重复利用,主要材料可回收再利用;4)装饰柱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技术先进;5)附着式安装在外墙外侧,干法连接,安全无污染,施工能耗低;6)施工操作简单、安装快捷、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制;7)可灵活拆装、移动,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的正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的侧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柱体的水平横向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预设管线桥架的预制保温装饰柱的水平横向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安装上墙的水平横向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相邻上下预制保温装饰柱接缝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相邻上下预制保温装饰柱接缝构造详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接缝处相邻上下管道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装饰柱结构层;2—绝热材料;3—抗裂防水保护面层;4—增强网;5—连接件;6—孔洞;7—管线桥架;8—管道管线;9—建筑外墙;10—内粉刷层;11—外粉刷层;12—锚固件;13—外墙外保温层;14—外墙保温系统抹面层;15—外墙保温系统网格布;16—保温材料;17—防水嵌缝材料;18—接缝;19—柔性胶结材料;20—管道管线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4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基本构造图。图5~8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安装构造图。

实施例1:

所述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如图1~4所示,柱截面采用半封闭空心圆弧状异形截面,构造包括装饰柱结构层1、绝热材料2、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增强网4、连接件5、孔洞6、管线桥架7,管道管线8。装饰柱结构层1采用厚度1.5mm冷弯异形薄壁钢板;薄壁钢板外侧粘贴25mm厚导热系数0.033w/(mk)、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的绝热材料2石墨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保温层,保温层外侧采用5mm厚抗裂砂浆压入160g/m2级耐碱玻纤网布(增强网4)作为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保温装饰柱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间隔两侧设置钢板的连接件5,每个连接件5均设孔洞6。保温装饰柱内壁面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间隔设管线桥架7用于竖向的管道管线8的排设。

建筑外墙9设有内粉刷层10和外粉刷层11,该保温装饰柱安装在建筑外墙9的外粉刷层11外侧。如图5所示,保温装饰柱沿建筑外墙9的高度方向竖直安装,采用膨胀锚栓的锚固件12穿过连接件5孔洞6将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建筑外墙9连接固定。所述外粉刷层外11侧依次设有外墙外保温层13、外墙保温系统抹面层14、外墙保温系统网格布15,构成外墙保温系统,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聚苯乙烯棒作为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16外侧采用硅酮密封胶作为防水嵌缝材料17密封。相邻上下层保温装饰柱交接处设接缝18,如图6、7所示;保温装饰柱内置的相邻上下的管道管线8在接缝处设管道管线接头20预先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上下柱的接缝18处结构层采用结构胶等柔性胶结材料19连接,外侧采用聚苯乙烯棒作填充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外侧设硅酮密封胶的防水嵌缝材料17进行密封。

实施例2:

所述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如图1~4所示,柱截面采用半封闭空心方状异形截面,构造包括装饰柱结构层1、绝热材料2、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增强网4、连接件5、孔洞6、管线桥架7,管道管线8。装饰柱结构层1采用厚度20mm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材料;装饰柱结构层1外侧粘贴15mm厚导热系数0.023w/(mk)、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的绝热材料2硬泡聚氨酯保温板作保温层,保温层外侧采用4mm厚抗裂砂浆压入160g/m2级耐碱玻纤网布(增强网4)作为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保温装饰柱沿高度方向每隔450mm间隔两侧设置钢板的连接件5,每个连接件5均设孔洞6。保温装饰柱内壁面沿高度方向每隔600mm间隔设管线桥架7用于竖向的管道管线8的排设。

建筑外墙9设有内粉刷层10和外粉刷层11,该保温装饰柱安装在建筑外墙9的外粉刷层11外侧。如图5所示,保温装饰柱沿建筑外墙9的高度方向竖直安装,采用化学锚栓的锚固件12穿过连接件5孔洞6将连接件5与建筑外墙9连接固定。所述外粉刷层外11侧依次设有外墙外保温层13、外墙保温系统抹面层14、外墙保温系统网格布15,构成外墙保温系统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pe棒作为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16外侧采用硅酮密封胶作为防水嵌缝材料17密封。相邻上下层保温装饰柱交接处设接缝18,如图6、7所示;保温装饰柱内置的相邻上下的管道管线8在接缝处设管道管线接头20预先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接缝18处结构层采用结构胶等柔性胶结材料19连接,外侧采用pe作填充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外侧设硅酮密封胶的防水嵌缝材料17进行密封。

实施例3:

所述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如图1~4所示,柱截面采用半封闭空心方状异形截面,构造包括装饰柱结构层1、绝热材料2、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增强网4、连接件5、孔洞6、管线桥架7,管道管线8。装饰柱结构层1采用厚度25mm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材料;装饰柱结构层1外侧粘贴30mm厚导热系数0.030w/(mk)、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的绝热材料2酚醛树脂保温板作保温层,保温层外侧采用6mm厚抗裂砂浆压入180g/m2级耐碱玻纤网布(增强网4)作为抗裂防水保护面层3。保温装饰柱沿高度方向每隔450mm间隔两侧设置钢板的连接件5,每个连接件5均设孔洞6。保温装饰柱内壁面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间隔设管线桥架7用于竖向的管道管线8的排设。

建筑外墙9设有内粉刷层10和外粉刷层11,该保温装饰柱安装在建筑外墙9的外粉刷层11外侧。如图5所示,保温装饰柱沿外墙的高度方向竖直安装,采用化学锚栓的锚固件12穿过连接件5孔洞6将连接件5与建筑外墙9连接固定。所述外粉刷层外11侧依次设有外墙外保温层13、外墙保温系统抹面层14、外墙保温系统网格布15,构成外墙保温系统,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pe棒作为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16外侧采用硅酮密封胶作为防水嵌缝材料17密封。相邻上下层保温装饰柱交接处设接缝18,如图6、7所示;保温装饰柱内置的相邻上下的管道管线8在接缝处设管道管线接头20预先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接缝18处结构层采用结构胶等柔性胶结材料19连接,外侧采用pe作填充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外侧设硅酮密封胶防水嵌缝材料17进行密封。

利用上述3个实施例所述的保温装饰柱进行安装施工,如图5~8所示,具体安装施工方法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拟安装预制保温装饰柱部位的建筑外墙9外粉刷层11表面;

2)根据安装施工图在建筑外墙9立面上定好拟安装的预制保温装饰柱的准确位置,在建筑外墙9外粉刷层11上弹线;

3)将拟安装的管道管线8设置在预制保温装饰柱内的管线桥架7上,并临时固定防止管道管线8上下滑动;

4)从下至上,安装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将内置管道管线8的预制保温装饰柱就位,控制好位置偏差后,在建筑外墙9钻孔,采用锚固件12锚栓穿过连接件5上孔洞6将预制保温装饰柱沿高度方向附着式安装在建筑外墙9外侧,控制平整度和垂直度,满足要求后拧紧锚栓固定预制保温装饰柱;

5)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安装前在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管道管线8套上管道管线接头20,第二层与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竖向对直,留有间隙,松动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内管道管线8,将其下滑至接头与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管道管线8对接并固定;将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下移至设计位置,控制好位置偏差后,按安装第一层预制保温装饰柱的方式固定第二层预制保温装饰柱;

6)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好各层预制保温装饰柱;

7)预制保温装饰柱与外墙保温系统交接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17密封;

8)相邻上下预制保温装饰柱接缝处,装饰柱结构层采用柔性胶结材料19粘结,缝内填充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外侧采用防水嵌缝材料17进行密封处理;

9)检查、清理后进行涂饰等后续工程。

该预制保温装饰柱及其安装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半封闭空心体截面构造可隐藏管道管线,采用带保温层的复合结构,使保温装饰柱集保温、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2)该保温装饰柱构造简单,易于制造,采用高强结构层材料及导热系数低的高效保温材料使其重量轻,易于运输安装;

3)该保温装饰柱结构层材料、保温材料等主要材料皆是可重复利用或可回收再利用材料,符合循环发展理念;

4)该保温装饰柱可进行标准化设计,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业化生产,在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施工,技术先进;

5)该保温装饰柱附着式安装在外墙外侧,干法连接,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施工无污染、能耗低,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的要求;

6)该保温装饰柱安装施工操作简单、安装快捷、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制;

7)该保温装饰柱可灵活拆装、移动,重复使用。

8)该保温装饰柱尤其适合既有建筑的外墙节能、装饰与管道管线改造工程。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