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轨道梁底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1090发布日期:2018-11-07 07:1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pc轨道梁模板,具体涉及一种pc轨道梁底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如轻轨、中低速磁悬浮等线路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单轨交通方式。pc轨道梁是单轨交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pc轨道连续梁因具有变形小、刚度大、伸缩缝少、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简单、抗震能力强等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pc轨道连续梁为变截面(变高度)的连续桥跨结构,其梁底曲线为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梁体长度根据线路桥梁跨度的不同而变化,结构相似但长度不同。由于pc轨道梁既是承受列车荷载的承重结构,同时又是列车行驶轨道及系统设备通道,因此其对于模板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都较其他的桥梁有了大幅度提升。

对这种变截面、变长度的桥梁进行预制施工,底模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将底模模板分成多个不同长度的节段,根据梁型形状需要再对各个节段进行拆分,重新排列组合,使其满足桥梁的施工。这个拆分和重新组合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因为底模纵向位置需任意变化,底模的固定方式也是一大难点。目前最常见的拆装组合方式为通过起重设备逐节吊装来拆装模板,而底模的固定则是人工调整到位后直接与台座之间焊接固定,拆除时将焊缝气割或磨除,如此反复。现有结构方式定位困难,固定方式落后,施工效率低且成型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模固定时可多自由度限位,底模调整时可自走行的pc轨道梁底模系统,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pc轨道梁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模板、纵移轨道、承载横梁、限位组件和走行装置;底模模板与承载横梁顶面连接;承载横梁置于纵移轨道上方横向架设;承载横梁的两端对称连接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可沿倾斜向上的方向顶紧纵移轨道;走行装置安装于承载横梁上对应于纵移轨道的上方,走行装置可相对承载横梁升降;梁体浇筑时,走行装置上升,承载横梁与纵移轨道接触,底模调整时,走行装置下降,承载横梁抬高,脱离纵移轨道面,走行装置可带动底模模板及承载横梁在纵移轨道上行走。

所述承载横梁沿梁体长度方向设置多组。

所述纵移轨道为工字型结构,固定于台座上。

所述承载横梁包括上下连接为整体的承托梁和连接梁,连接梁的两端底面分别置于相应侧纵移轨道的顶面上。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夹板、限位块和限位螺栓;限位夹板上端与所述连接梁的端部连为一体,下端内侧为倾斜面,限位块置于所述纵移轨道的上翼板与腹板之间的外夹角处,限位块外侧包含一个与顶紧夹板倾斜面平行的斜面,限位螺栓倾斜向上穿过限位夹板后顶紧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的内侧与纵移轨道的腹板和上翼缘贴合,并通过永磁铁吸附于纵移轨道上,限位块外侧斜面上有凹槽,所述限位螺栓插入该凹槽中。

所述走行装置包括支腿、滚轮和驱动装置,支腿的上端对称连接于所述承托梁的两端,滚轮连接于支腿的下端,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滚轮旋转。

所述支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承托梁端部通过上下销轴铰接,可绕上销轴转动。

所述承托梁两端的滚轮通过轴承及一根转轴安装。

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传动组件为链传动组件或者带传动组件或者齿轮传动组件,其主动轮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轮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本发明在底模固定时可通过限位组件实现多自由度限位:限位组件可沿倾斜向上的方向顶紧纵移轨道,实现底模模板的竖向和横向限位,同时通过顶紧后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底模模板的纵向限位,从而保证底模的定位精度,提高梁体预制质量。本发明可在承载和走行两种状态自由转换。梁体浇筑承载时,走行装置抬升脱离纵移轨道顶面,承载横梁与纵移轨道接触并通过限位组件限位;底模系统需要调整时,顶升承载横梁使其脱离纵移轨道,走行装置下降与纵移轨道顶面接触,再通过走行装置带动承载横梁及底模模板纵向移动,实现自走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自走行时,限位组件起横向限位作用,可防止走行偏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底模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纵移轨道、承载横梁、限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未画限位夹板和限位螺栓)。

图5为图3中承托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连接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限位夹板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限位块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走行装置支腿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纵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pc轨道梁底模系统,包括纵移轨道1、承载横梁2、限位组件3、走行装置4、底模模板5。

从图1、图2可以看出,纵移轨道1有平行布置的两条,固定于台座上。本实施例的纵移轨道采用工字钢型材制作,两侧工字钢型材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采用槽钢或h型钢等具有上翼缘的型材作为纵移轨道。

结合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承载横梁2包括上下布置的承托梁21和连接梁22,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为整体,连接梁22的两端底面分别置于相应侧纵移轨道1的顶面上。底模模板5固定于承托梁21的顶面,根据模板节段长度,可在底模模板下方设置多套承载横梁2、限位组件3和走行装置4的装配件。

如图5所示,承托梁21梁体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筋板211。

如图6所示,连接梁22梁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加强筋板,梁体的两端还连接端部连接板221。

从图3可以看出,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夹板31、限位块32和限位螺栓33,限位块32位于纵移轨道1的上翼板与腹板之间的外夹角处,限位螺栓33倾斜向上穿过限位夹板31后插入限位块32中限位。

结合图3和图6可以看出,限位夹板31的上端与连接梁22的端部连接板221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紧固,下端为内折板。为了增强限位夹板31的强度,在其外侧上部设置加强筋311。为了保证限位螺栓33连接后的强度,在限位夹板31的内折板外侧对应加强筋的末端处焊接厚螺母312,限位螺栓33先拧入厚螺母312后再穿过限位夹板的内折板。

结合图3和图8可以看出,限位块32的外侧斜面上有凹槽,限位螺栓33插入该凹槽中。本实施例限位块32的内侧与纵移轨道1的腹板和上翼缘下侧贴合,限位块32的内侧镶嵌有永磁铁321,限位块32通过永磁铁321吸附于纵移轨道1上。

结合图2、图4和图9可以看出,走行装置4包括滚轮41、支腿42和驱动装置。本实施例的支腿42有两组四个,各支腿为夹角大于90度的l型体,其长臂上端有上下布置的两个铰接孔,每组两个支腿的上端分别与承托梁3腹板端部一侧的连接筋板211通过上下销轴铰接后形成人字形结构,支腿只可绕上销轴转动。每个支腿42的短臂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滚轮41。承托梁21腹板同侧的两个滚轮安装于同一根转轴43上,转轴43与各支腿连接处均设置轴承,轴承与支腿上的安装孔过盈装配或者焊接。其他实施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只设置两个支腿。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设置一套,包括步进电机44、主动链轮45、从动链轮46和链条47,步进电机44安装于两侧的支腿42之间。主动链轮连接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链轮连接于其中的一根转轴43上,主、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47传动。其他实施例也可采用带传动。本实施例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可通过数控系统调节走行距离,步进电机的保持转矩可以防止底模系统前后晃动,提高系统稳定性。其他实施例的传动组件还可以是带传动组件或者齿轮传动组件。

如图10所示,梁体6浇筑时,本系统处于承载状态。该状态时,将各支腿上端与承托梁之间的下销轴拔出,使各支腿可绕上销轴自由转动。承载横梁位于纵移轨道上,载荷通过纵移轨道及台座传至地基。同时,限位组件的限位螺栓顶紧限位块,其竖向分力和横向分力使限位块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压在纵移轨道的上翼板和腹板上,限制底模的横向和竖向位移,而其产生的摩擦力则限制底模的纵向位移,实现多自由度限位,从而保证梁体的浇筑质量。

当底模模板需要纵向调整位置时,松开限位螺栓,由于承载横梁的连接梁底面与纵移轨道之间无固定连接,使用千斤顶类顶升装置将承载横梁顶升一定的高度,支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至滚轮接触纵移轨道顶面时将下销轴安装好,使支腿位置固定,然后拆除顶升装置。由于承载横梁已脱离纵移轨道,所以底模模板的载荷传至走行装置。控制步进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使走行装置通过滚轮沿纵移轨道的移动带着底模模板纵向移动,实现自走行。自走行时,限位组件起横向限位作用,可防止走行偏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