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82160发布日期:2019-02-01 19:1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小型小区、老旧小区等城市居民区的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出行方便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大部分小区土地资源紧张等因素,尤其是城市中,无法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从而造成车位价格昂贵,出现乱停乱放、占道停车等现象,造成小区管理上的困难;另外,针对一些小型小区和老旧小区,受其建筑的影响,街道往往比较空间狭小,并且改建需要大量的资源,因此立体车库成为解决停车困难的重要装置。

目前,一些大型立体车库,比如商场中使用,虽然能够容纳几百辆车辆,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昂贵,不适合在小型小区或老旧小区中使用;一些小型立体车库,满足一定量车辆停驻,需要将车辆逐层进行停驻,比如先将车辆提升至高层,然后再将车辆停驻在低层,当进行取车时,高层车辆不方便提取,灵活性受到限制,另外采用高低层圆周错开转动的方式,安装较为复杂,虽然能够取车方便,但由于其高低层转动错开占用空间大,并且影响旁边道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快速安装,而且实现车辆高低层的灵活停驻和提取,占地空间小,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小型小区、老旧小区等城市居民区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包括底板、立体装置和承重装置;

所述底板上设有停车台位;所述立体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下方,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底板上方;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底座、蜗轮、蜗杆和下阶梯轴;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底座上且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所述下阶梯轴竖直放置,且上部固定设置蜗轮、中部转动安装在上支撑座上、下部转动设置在下支撑座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均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立柱、升降电机和升降组件;所述立柱竖直放置,且下端通过上阶梯轴与下阶梯轴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上端转动安装上传动轴、下端靠近上阶梯轴处转动设置下传动轴,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上传动轴一端;所述升降组件位于立柱一侧上,且包括上链轮、传动链、下链轮、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竖直设置在立柱上,所述上链轮固定安装在上传动轴上,所述下链轮固定安装在下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链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上链轮和下链轮的外部固定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所述承重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且包括载车平台和承载车架;所述承载车架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载车平台左右水平放置且位于承载车架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为一对,一对升降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在立柱左右两侧,一对上链轮分别固定设置在上传动轴两端,一对下链轮分别固定设置在下传动轴两端,所述承载车架分别连接一对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装置为一对,一对立体装置对称设置在底板前后端,所述停车台位为一对,一对停车台位前后对称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一对立体装置之间,所述承重装置为一对,且分别安装在一对升降装置上。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端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柱位于一对停车台位之间,所述支撑平台左右水平设置,且距离底板的高度大于车辆上下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端设置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在旋转电机和蜗轮的上方,所述传动链外侧设置防护罩,所述上传动轴上方罩设上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设置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滚动与滑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端设置第一行程开关、下端设置第二行程开关,所述承重装置下端设置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位于支撑装置的上方,且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应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链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滑块上部、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滑块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表面位于下传动轴上方,所述载车平台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向下倾斜的斜板。

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底板铺设在路面上、承重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距离底板的高度大于车辆自身高度,当进行低层停车时,汽车左右直接行驶至停车台位处进行停驻,完成低层的停车;

2)当进行高层停车时,启动升降电机正转,带动上传动轴和上链轮转动,利用绕设在上链轮和下链轮上的传动链带动滑块在立柱上向上移动,使得承重装置向上移动一定的高度;启动旋转电机正转,旋转电机带动蜗杆和蜗轮将下阶梯轴转动,并通过上阶梯轴带动立柱转动,使承重装置正转位于底板的左端或右端;启动升降电机反转,承重装置向下移动,载车平台与路面接触,升降电机停止工作,然后汽车直接行驶至载车平台上进行停驻;

当汽车停驻完成时,启动升降电机正转,承重装置向上移动至高于支撑装置的位置,启动旋转电机反转,立柱带动承重装置反转至支撑装置的上方,然后启动升降电机反转,承重装置向下移动至支撑装置上,升降电机停止工作,完成高层车辆停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设置旋转装置和升降装置相互配合,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蜗轮蜗杆旋转,使得下阶梯轴带动升降装置角度转动,并且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带动上链轮,使得传动链带动承重装置上下移动,因此实现对高层车辆的灵活停驻和提取,不仅避免与低层车辆的碰撞,而且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成本低。

2)本发明设置一对升降组件完成对高层车辆的提升,并通过一对立体装置对称设置,一对承重装置分别位于一对升降装置上,因此不仅使得提升更加稳定,安全性更强,而且实现多辆车辆的停驻,提高停车空间利用率。

3)本发明设置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柱位于一对停车台位之间,支撑平台左右水平设置并位于承重装置下方,因此当车辆进行提升并旋转后,将承重装置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即减轻传动链的承载力,避免升降装置在提升车辆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更加安全可靠。

4)本发明由于在立柱上端设置第一行程开关、下端设置第二行程开关,并且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因此通过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实现对升降装置的自动限位,保护升降装置安全使用,并利用感应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实现承重装置的自动升降和旋转,操作灵活,更加方便自动停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本车库停车升降状态时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本车库停车旋转状态时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本车库的低层和高层停车时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本车库的立体装置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本车库的旋转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本车库的立体装置中a-a向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停车台位,3、升降装置,31、防护罩,32、传动链,33、上链轮,34、上传动轴,35、升降电机,36、上盖板,37、立柱,38、滑块,39、下链轮,310、连接杆,311、导向滚轮,312、滑轨,313、下传动轴,4、旋转装置,41、上阶梯轴,42、旋转电机,43、联轴器,44、蜗轮,45、蜗杆,46、上支撑座,47、底座,48、下阶梯轴,49、下支撑座,410、保护罩,5、承重装置,51、载车平台,52、承载车架,53、斜板,6、支撑装置,61、支撑柱,62、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板1、立体装置和承重装置5,所述底板1上设有停车台位2;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立体装置包括旋转装置4和升降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4位于升降装置3下方,所述升降装置3位于底板1上方;

所述升降装置3位于旋转装置4上方;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旋转电机42、底座47、蜗轮44、蜗杆45、上阶梯轴41和下阶梯轴48;所述旋转电机42设置在底座47上端且输出端通过联轴器43与蜗杆45连接,所述下阶梯轴48竖直放置,且上部固定设置蜗轮44、中部转动安装在上支撑座46上、下部转动设置在下支撑座49上,所述蜗轮44与蜗杆45啮合连接,所述上支撑座46和下支撑座49均固定在底座47上;

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立柱37、升降电机35和升降组件;所述立柱37竖直放置,且下端通过上阶梯轴41与下阶梯轴48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7上端转动安装上传动轴34、下端靠近上阶梯轴41处转动设置下传动轴313,所述升降电机35输出端固定连接上传动轴34一端,

所述升降组件位于立柱37一侧上,且包括上链轮33、传动链32、下链轮39、滑轨312和滑块38;所述滑轨312竖直设置在立柱37上,所述上链轮33固定安装在上传动轴34上,所述下链轮39固定安装在下传动轴313上,所述传动链32一端固定安装在滑块38上、另一端绕过上链轮33和下链轮39的外部固定安装在滑块38上,所述滑块38滑动设置在滑轨312上,

所述承重装置5安装在升降装置3上,且包括载车平台51和承载车架52;所述承载车架52一端与滑块38固定连接,所述载车平台51水平放置且位于承载车架52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为一对,一对升降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在立柱37左右两侧,一对上链轮33分别固定设置在上传动轴34两端,一对下链轮39分别固定设置在下传动轴313两端,所述承载车架52分别连接一对滑块38;因此通过一对升降组件共同提升承载车架52,使得承载重量更大,避免车辆在提升过程中不稳定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装置为一对,一对立体装置对称设置在底板1前后端,所述停车台位2为一对,一对停车台位2前后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且位于一对立体装置之间,承重装置5为一对,且分别安装在一对升降装置3上;因此将多个车辆分别停驻在一对停车台位2和一对载车平台51上,提高停车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支撑装置6,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支撑柱61和位于支撑柱61上端的支撑平台62,所述支撑柱61位于一对停车台位2之间,所述支撑平台62左右水平设置并位于承重装置5下方,并且支撑平台62距离底板1的高度大于车辆上下高度;为避免升降装置3在提升车辆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传动链32处于绷紧状态,从而造成使用寿命的下降,因此通过设置支撑装置6,当车辆进行提升并旋转后,将承重装置5放置在支撑装置6上,即承载车架52与支撑平台62接触,减轻传动链32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47上端设置保护罩410,所述保护罩410罩设在旋转电机42和蜗轮44的上方,所述传动链32外侧设置防护罩31,所述上传动轴34上方罩设上盖板36;因此通过设置保护罩410、防护罩31和上盖板36避免使用时间过长,灰尘等杂质落入旋转装置4和升降装置3内,影响使用装置旋转和升降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38上设置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一端转动设置导向滚轮311,所述导向滚轮311滚动与滑轨312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37上端设置第一行程开关、下端设置第二行程开关,所述承重装置下端设置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位于支撑装置6的上方,且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应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5和旋转电机42的启动和停止;当进行高层停车时,人工给出准备停驻的控制信号,升降电机35正转,其带动传动链32实现承重装置5上升,当上升至第一行程开关处,升降电机35停止工作,旋转电机42正转,并将承重装置5转向至立柱37的外侧,然后升降电机35反向转动,带动传动链32实现承重装置5下降至第二行程开关处,升降电机35和旋转电机42均停止工作;再将汽车移动至承重装置5上,然后人工给出完成停驻的控制信号,升降电机3正向转动,承重装置5上升至第一行程开关处,升降电机35停止工作,旋转电机42反转,将承重装置5转向至立柱37的内侧,即支撑装置6的上方,旋转电机42停止工作,升降电机35反向转动,当承重装置5位于支撑装置6上时,即感应装置工作,升降电机35停止工作,因此不仅对承重装置5进行限位,保护升降装置3安全使用,而且实现其自动升降和旋转,操作灵活,更加方便自动停驻。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链3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滑块38上部、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滑块38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上表面位于下传动轴313上方,所述载车平台5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向下倾斜的斜板53;因此当底板1与路面齐平时,需要对车辆进行立体停驻时,通过升降装置3将承重装置5进行下降,使得载车平台51上的斜板53与底板1上表面齐平,避免载车平台51高于底板1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至载车平台51上,或造成车辆前板与载车平台51进行碰撞。

本一种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主要分为上下两层,当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底板1铺设在路面上,一对承重装置5位于支撑装置6上,并且支撑装置6距离底板1的高度大于车辆自身高度,底板1的上表面与路面齐平或方便车辆行驶至底板1上,旋转装置4可以隐藏在路面下,使得车库整体美观;当进行低层停车时,汽车可直接左右行驶至停车台位2处进行停驻,实现低层的停车;

当需要进行高层停车时,通过升降电机35正转带动上传动轴34和上链轮33转动,利用绕设在上链轮33和下链轮39上的传动链32实现滑块38在滑轨312上的向上移动,即带动承重装置5向上移动,使得载车平台51距离支撑装置6一定的高度方便其转动,再启动旋转电机42正转,旋转电机42带动蜗轮44蜗杆45转动,实现套装在蜗轮44上的下阶梯轴48转动,然后通过上阶梯轴41实现立柱37的旋转运动,因此立柱37将带动承重装置5转动到底板1的左侧或右侧,即立柱37带动承重装置5正转位于底板1的左端或右端,再反向转动升降电机35,利用升降装置3将承重装置5下降,使载车平台51与路面接触或方便车辆行驶至载车平台51上;当车辆行驶至承重装置5上时,启动升降电机35正转,即升降装置3带动承重装置5上升,使得承重装置5高于支撑装置6的位置,启动旋转电机42反转,即旋转装置4将承重装置5进行反转至支撑装置6的上方,最后利用升降装置3实现将承重装置5下降至支撑平台6,完成高层停车;

另外本立体车库设置一对立体装置和承重装置5,一对立体装置中的升降装置3和旋转装置4可单独控制,因此存在四个车位,当进行高层车辆停驻时,承重装置5可以错开升降和停驻,互相不干扰,最后一对承重装置5均位于支撑装置6上,因此实现四个车辆的停驻;本立体车库提高停车控制的利用率,并且整体方便安装,建设与运行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