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7453发布日期:2019-01-08 20:0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

技术背景

建筑隔震支座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结构件,合理增设隔震支座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的损害,大大减少对人们人身、财产损失,是近年来抗震防灾的有效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现有技术的橡胶类隔震支座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然而现有技术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相对于压缩刚度要小很多,一般情况下,橡胶隔震支座不宜出行拉应力,在不可避免受拉的情况下。其拉应力不应大于1.2mpa,而对于线性变形系统中,该规定值在高层、超高层或大跨度桥梁系统中,是比较难做到的。

现有设计中,橡胶层、钢板层通过粘结为一体,橡胶层与钢板层均为平整的板面,叠层橡胶与加劲钢板的黏结质量差,这导致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弱。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227944u,公开了一种弹性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该隔震支座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橡胶压缩弹簧组件,橡胶压缩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球面螺栓孔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提高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然而该,橡胶压缩弹簧组件本身结构复杂,设计制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施较为困难,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抗拉能力的橡胶隔震支座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弹性抗拉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包括隔震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所述隔震体固定设置在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封板第一固定孔、建筑体第一固定安装孔,所述上封板上设置有上封板粘结槽、上封板螺栓孔,所述上连接板的封板第一固定孔通过螺栓与上封板上的上封板螺栓孔连接为一体;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封板第二固定孔、建筑体第二固定安装孔,所述下封板设置有下封板粘结槽、下封板螺栓孔,所述下连接板的封板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与下封板的下封板螺栓孔连接为一体;所述隔震体包括阶梯式芯体、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钢板层、保护胶,所述第一橡胶层设置在最上层,所述第二橡胶层与钢板层交替设置在第一橡胶层的下方,所述阶梯式芯体安装在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钢板层的中心处,所述保护胶包裹在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以及钢板层的外周上。

优选地,所述阶梯式芯体设置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第一轴颈直径小于第二轴颈直径,所述第一轴颈、第二轴颈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设置有第一粘结体、芯体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橡胶层设置有第二粘结体、橡胶层粘结槽()、芯体第二安装孔,所述钢板层设置有第三粘结体、钢板层粘结槽、芯体第三安装孔;所述阶梯式芯体的第一轴颈外径,与第一橡胶层的芯体第一安装孔内径、第二橡胶层的芯体第二安装孔内径均相同;所述阶梯式芯体的第二轴颈的外径,与钢板层的芯体第三安装孔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层的第一粘结体设置在第一橡胶层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橡胶层上下两侧的第一粘结体均设置为8个,且相互间等距离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上侧的第一粘结体与上封板的上封板粘结槽粘结为一体,所述第一橡胶层下侧的第一粘结体与钢板层上的钢板层粘结槽粘结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橡胶层的第二粘结体与钢板层的钢板层粘结槽粘结为一体,所述第二橡胶层的橡胶层粘结槽()与钢板层的第三粘结体粘结为一体,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橡胶层的第二粘结体与下封板的下封板粘结槽粘结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层的第一粘结体、第二橡胶层的第二粘结体、钢板层的第三粘结体结构尺寸均完全相同;所述第二橡胶层的橡胶层粘结槽()、钢板层的钢板层粘结槽、上封板粘结槽、下封板粘结槽结构尺寸均完全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装置中,通过设置粘结体、粘结槽、以及阶梯式芯体,大大提升隔震支座的弹性抗拉能力;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试验后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本发明的隔震体、下封板、下连接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分解剖视图;

图4:本发明的阶梯式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钢板层结构俯视图;

图6:本发明的钢板层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弹性抗拉橡胶隔震支座,包括隔震体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上封板4、下封板5,其中隔震体1固定设置在上封板4与下封板5之间。

其中,隔震体1包括阶梯式芯体11、第一橡胶层12、第二橡胶层13、钢板层14、保护胶15,所述第一橡胶层12设置在最上层,所述第二橡胶层13与钢板层14交替设置在第一橡胶层12的下方,所述阶梯式芯体11安装在第一橡胶层12、第二橡胶层13、钢板层14的中心处,所述保护胶15包裹在第一橡胶层12、第二橡胶层13、以及钢板层14的外周上。

其中,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封板第一固定孔21、建筑体第一固定安装孔22,上封板4上设置有上封板粘结槽41、上封板螺栓孔42,上连接板2的封板第一固定孔21通过螺栓与上封板4上的上封板螺栓孔42连接为一体;下连接板3上设置有封板第二固定孔31、建筑体第二固定安装孔32,下封板5设置有下封板粘结槽51、下封板螺栓孔52,下连接板3的封板第二固定孔31通过螺栓与下封板5的下封板螺栓孔52连接为一体。

其中,阶梯式芯体11设置有第一轴颈111、第二轴颈112,第一轴颈111直径小于第二轴颈112直径,其中第一轴颈111、第二轴颈112交替设置。第一橡胶层12设置有第一粘结体121、芯体第一安装孔122,第二橡胶层13设置有第二粘结体131、橡胶层粘结槽(132)、芯体第二安装孔133,钢板层14设置有第三粘结体141、钢板层粘结槽142、芯体第三安装孔143;阶梯式芯体11的第一轴颈111外径,与第一橡胶层12的芯体第一安装孔122内径、第二橡胶层13的芯体第二安装孔133内径均相同;阶梯式芯体11的第二轴颈112的外径,与钢板层14的芯体第三安装孔143的内径相同。

其中,第一橡胶层12的第一粘结体121设置在第一橡胶层12的上下两侧;第一橡胶层12上下两侧的第一粘结体121均设置为8个,且相互间等距离对称设置;第一橡胶层12上侧的第一粘结体121与上封板4的上封板粘结槽41粘结为一体,第一橡胶层12下侧的第一粘结体121与钢板层14上的钢板层粘结槽142粘结为一体。

其中,第二橡胶层13的第二粘结体131与钢板层14的钢板层粘结槽142粘结为一体,第二橡胶层13的橡胶层粘结槽(132)与钢板层14的第三粘结体141粘结为一体,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橡胶层13的第二粘结体131与下封板5的下封板粘结槽51粘结为一体。第一橡胶层12的第一粘结体121、第二橡胶层13的第二粘结体131、钢板层14的第三粘结体141结构尺寸均完全相同;第二橡胶层13的橡胶层粘结槽(132)、钢板层14的钢板层粘结槽142、上封板粘结槽41、下封板粘结槽51结构尺寸均完全相同。

如图5-6所示,现以钢板层14设置的第三粘结体141、钢板层粘结槽142对钢板层14的结构进行说明:

钢板层14的第三粘结体141为圆锥形凸台结构,第三粘结体141横截面为凸起的梯形,形成弧段一n1、弧段二n2、弧段三n3、弧段四n4,弧段一n1、弧段二n2、弧段三n3、弧段四n4半径尺寸相等且为16mm,凸起的梯形高度尺寸h1为16mm;钢板层14的钢板层粘结槽142横截面为凹陷的梯形,形成弧段五n1、弧段六n2、弧段七n3、弧段八n4,弧段五n1、弧段六n2、弧段七n3、弧段八n4半径尺寸相等且为16mm;钢板层14的第三粘结体141中心轴线与钢板层粘结槽142中心轴线共线;钢板层14的第三粘结体141、钢板层粘结槽142分别设置有8个,第三粘结体141、钢板层粘结槽142中心位于以钢板层14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40mm的圆上,第三粘结体141、钢板层粘结槽142均匀布置在以钢板层14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40mm的圆上。

上述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