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181发布日期:2019-02-01 19:1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位严重短缺是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但是城市中可用土地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空地配建停车场。停车难是当前我国城市出现的一大疾患,困绕着城市广大居民,也困绕着城市的管理者,有客来访,开车转了三圈,费了近一个小时找不到停车位,这是常态。言而总之,停车难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运转效率,引发了诸多的停车交通纠纷,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社会的祥和与安宁。如石家庄市,市区内小汽车保有量,2017年底统计数为265万辆,其中小汽车为190万多辆,这其中大约有一半的车辆停放在主干道以外的大小街道的车道和人行道上,这种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城市运行秩序、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包括多层垂直固定在山墙外侧的停车平台、平面设置在屋顶的水平停车位以及设置在山墙外部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车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车机构包括位于两列停车平台之间的升降通道、设置在升降通道上的垂直导轨和滑动连接在垂直导轨上的泊渡车;所述水平停车位之间留有泊渡车通过的平面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车机构包括设置在山墙上且位于最上层停车平台上方的起升机构和悬挂在起升机构下方的泊渡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升机构可左右移动对应不同列停车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平台通过锚固固定在山墙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平台与其下方的山墙之间固定支撑有斜撑;所述停车平台与其上方的山墙之间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泊渡车包括平台底座、设置在平台底座上的载车平台以及分别设置在载车平台底部的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所述横向车轮与载车平台之间连接有垂直升降液压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底座上设置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与纵向车轮滑动匹配,所述横向轨道与横向车轮滑动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交汇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通道设置有与纵向轨道相对应的纵移导轨,所述水平停车位内设置有与横向轨道相对应的横移导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分别由伺服变频电机驱动,伺服变频电机的启停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均采用含油尼龙材料制造;所述平台底座的四角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载车平台前后端设置有便于车辆驶进的引导斜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可靠的特点;在已建成的住宅楼、公寓楼、办公楼、写字楼以及一些商业楼宇的两侧山墙上,贴墙建设钢结构框架,安装智能化全自动无人垂直停车场,故称之为金壁虎上墙,如果两侧山墙停车位尚不能满足停车需要,可将楼顶屋面加以改造,在保证防水层不被破坏和维修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个车辆自动化无人停车场;利用本发明在城市建筑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见缝插针”的解决车辆停放的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泊渡车降落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泊渡车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屋顶停车位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泊渡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停车平台与山墙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山墙、2泊渡车、21平台底座、22连接杆、23顶板、24载车平台、25横向车轮、26纵向车轮、29引导斜板、3停车平台、4垂直导轨、5锚固、6l型连接件、7起升机构、8平面通道、9水平停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6所示,对于新建筑物,山墙宽度一般大于普通小轿车长度三倍,一种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包括多层垂直固定在山墙1外侧的停车平台3、平面设置在屋顶的水平停车位9以及设置在山墙1外部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车机构。

所述升降车机构包括位于两列停车平台3之间的升降通道、设置在升降通道上的垂直导轨4和滑动连接在垂直导轨4上的泊渡车2;所述水平停车位9之间留有泊渡车2通过的平面通道8。

所述停车平台3通过锚固5固定在山墙1上。

所述停车平台3与其下方的山墙1之间固定支撑有斜撑4;所述停车平台3与其上方的山墙1之间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件6。

所述泊渡车2包括平台底座21、设置在平台底座21上的载车平台24以及分别设置在载车平台24底部的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所述横向车轮25与载车平台24之间连接有垂直升降液压缸。

所述平台底座21上设置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与纵向车轮26滑动匹配,所述横向轨道与横向车轮25滑动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交汇相通。

所述平面通道8设置有与纵向轨道相对应的纵移导轨,所述水平停车位9内设置有与横向轨道相对应的横移导轨。

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分别由伺服变频电机驱动,伺服变频电机的启停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均采用含油尼龙材料制造;所述平台底座21的四角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顶部设置有顶板23;所述载车平台24前后端设置有便于车辆驶进的引导斜板29。

该系统采用泊渡车结构简单,容易维修保养,有利于自动控制,停取车方便,可适用于屋顶平面停车场所,并组成的停车系统可大可小,布置方便灵活,需要升降机构少等优越性。为实现屋顶自动化停车,载车平台能纵向横向移动,采用以下方案:平台底座内设有用于实现载车平台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的轨道,载车平台下部有四个纵向车轮和四个横向车轮,这些轮子由伺服变频电机直接驱动。用户把车停在入口处的载车平台上即可,剩下的存车动作自动完成。升降设备将车升到有车位的某一层,横向车轮启动载车平台沿着平台底座的横向轨道进入垂直方向停车平台3,在屋顶停车时,泊渡车2的纵向车轮沿平台底座21上的纵向轨道滑动到屋顶水平通道的纵移导轨,在纵向移动到需要停车位时,纵向车轮停止,垂直升降液压缸伸长,从而使横向车轮将载车平台撑起,纵向车轮悬空,横向车轮的伺服变频电机启动,将载车平台横移到水平通道左侧或右侧的水平停车位9中,取车的原理与停车相反。

实施例二

如附图5-8所示,对于老旧建筑物,山墙宽度较小,没有普通小轿车长度三倍的距离,一种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包括多层垂直固定在山墙1外侧的停车平台3、平面设置在屋顶的水平停车位9以及设置在山墙1外部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车机构。所述升降车机构包括设置在山墙1上且位于最上层停车平台3上方的起升机构7和悬挂在起升机构7下方的泊渡车2。

所述起升机构7可左右移动对应不同列停车平台3。

所述停车平台3通过锚固5固定在山墙1上。

所述停车平台3与其下方的山墙1之间固定支撑有斜撑4;所述停车平台3与其上方的山墙1之间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件6。

所述泊渡车2包括平台底座21、设置在平台底座21上的载车平台24以及分别设置在载车平台24底部的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所述横向车轮25与载车平台24之间连接有垂直升降液压缸。

所述平台底座21上设置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与纵向车轮26滑动匹配,所述横向轨道与横向车轮25滑动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交汇相通。

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分别由伺服变频电机驱动,伺服变频电机的启停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均采用含油尼龙材料制造;所述平台底座21的四角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顶部设置有顶板23;所述载车平台24前后端设置有便于车辆驶进的引导斜板29。

屋顶的水平停车位9停车与实施例一原理相同,区别仅在于,水平通道左侧或右侧仅一列停车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运行机制如下:用户使用ic卡启动停车开关,升降机将悬挂在其下方的泊渡车停在地面通道上,接收用户存车,用户将车开上泊渡车,再按升降机的启动按钮,升降机即把泊渡车提升至相对应用户的车房位置,泊渡车将会按照指令自动泊车到车房内。提车过程时,用户用ic卡启动升降机,车房内的车辆进入到升降机下方的泊渡车内,降落到地面通道,用户开车离开,存车场设备关闭,提成程序完成。

本发明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可靠的特点;在已建成的住宅楼、公寓楼、办公楼、写字楼以及一些商业楼宇的两侧山墙上,贴墙建设钢结构框架,安装智能化全自动无人垂直停车场,故称之为金壁虎上墙,如果两侧山墙停车位尚不能满足停车需要,可将楼顶屋面加以改造,在保证防水层不被破坏和维修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个车辆自动化无人停车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在城市建筑物“见缝插针”的解决车辆停放的难题。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