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及其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4681发布日期:2019-04-03 04:16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及其浇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及其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性发展是各个领域都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建筑领域内,人们对采暖范围及采暖时间的要求都有增大、增长的趋势,因此发展和推广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经济意义,sw结构保温一体化体系就是近年来研究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节能体系。

sw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施工技术体系同目前普遍采用外墙粘贴张挂聚苯板相比,解决了外墙粘贴、外挂保温层技术产生的易裂缝、空鼓、渗漏、脱落等隐患,并集保温、抗震、环保、施工周期短、技术成熟先进、造价低等众多优点于一身。可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减少建筑垃圾,节约资源,符合建筑绿色发展的需求。但是这种体系给墙体混凝体浇筑带了很大的困难,采用传统方法浇筑外墙将会导致保温板严重偏移,外墙保护层厚度不够,拆模后外观差、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sw建筑结构体系同其他结构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抗震、自重轻、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是一种由复合式外墙板、复合式承重墙板、复合式楼板(或普通楼板)、轻骨料混凝土内隔板组成的全新结构体系,它是集建筑结构与保温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但是这种体系给墙体混凝体浇筑带了极大地挑战,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必须同时浇筑,并且要保证两侧混凝土的高度要一致,以防止网架板中保温板因两侧混凝土的高差产生侧压力而导致偏移或变形,这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保护层的厚度,如何保证两侧混凝土浇筑时在同一高度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技术要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及其浇筑方法

,要解决传统方法浇筑外墙导致保温板严重偏移,外墙保护层厚度不够,拆模后外观差、蜂窝麻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设置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正上方,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可移动的分配器。

所述壳体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圆柱状筒体,下部分整体呈斜四棱台状的筒体,下部分的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向外倾斜的坡面、顶面上开有圆形的通孔,通孔的尺寸与上部分的尺寸一致。

下部分的一对竖直面上对称开设有水平向设置的固定沟槽,固定沟槽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部固定沟槽和下部固定沟槽,且上、下部固定沟槽的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并下部固定沟槽的长度是上部固定沟槽的长度的两倍。

所述分配器呈空心的正三棱柱状,其正三角形的前、后面的角部对称开设有三对穿插孔。

所述分配器通过长螺栓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一对竖直面上的固定沟槽之间,一长螺栓穿过位于分配器的前、后面的顶角的穿插孔及一对上部固定沟槽,另外两个长螺栓穿过位于分配器的前、后面的两底角的穿插孔及一对下部固定沟槽。

所述壳体的上部分的上口设有水平向外的翻边。

所述壳体的上部分的上口固定连接有泵管接口。

所述泵管接口呈圆柱状筒体,其下口设有向内水平弯折弯折的卡边、上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环状凹槽。

所述卡边的宽度与所述壳体的翻边的宽度一致。

所述卡边对应卡合在翻边的外侧下方,并卡边和翻边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壳体的下部分设有l形向下弯折的连接边。

所述连接边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橡胶挡板。

所述壳体的下部分的一对向外倾斜的坡面的底端之间的间距与保温一体化墙体的厚度相同。

应用所述的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的浇筑方法,

步骤一,将混凝土分配装置设置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正上方,调节混凝土分配装置,使得所述壳体1的下部分的一对向外倾斜的坡面的底沿与保温一体化墙体的两侧的模板对齐。

步骤二,根据设计,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设置保温板,保温板与模板平行设置。

步骤三,调节分配器,使得分配器的前、后面的顶角之间的顶沿与保温板的顶面的长轴对齐。

步骤四,将泵管接口与布料机的出口连接,将布料机的出口卡接在泵管接口的环状凹槽上。

步骤五,启动布料机,混凝土进入壳体内,并经过分配器分配,等速浇筑在保温板的两侧,浇筑在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至完成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待浇筑保温一体化墙体正上方设置相匹配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并通过在混凝土分配装置内设置可移动的分配器,可根据具体施工需要和不同墙体的施工需要,调节可移动的分配器位于墙体内保温板的正上方,并通过贯穿分配器的长螺栓固定其位置,

在不改变配合比的前提条件下按照sw保温一体化墙体厚度与保护层厚度的比例关系进行等比例分配到各个浇筑区域,这样可以控制保温板两侧混凝土在浇筑时保持同一高度,解决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时,因混凝土高度差产生的侧压力导致保温板移动的问题,确保混凝土承重墙厚度和保护层厚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解决外墙保护层厚度不够,拆模后外观差、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2、分配仪器呈正三棱柱状,三角形的结构设计更加稳定,且其结构简单、轻巧,加工焊接方便,且正三角形的设计顶角朝上,便于准确定位其位置;在壳体上开设上部固定沟槽和下部固定沟槽,并通过穿过上部固定沟槽和下部固定沟槽的长螺栓固定分配器,分配器的固定简单方便、在壳体外部即可实现分配器的移动和固定,移动分配器在壳体中的位置,将出口的混凝土进行分配,同时到达各自的浇筑区域。

3、壳体上口设置泵管接口,泵管接口与布料机出口连接处只需要管卡便可连接,并泵管接口上部设置环状凹槽,用于与布料机出口的卡合,使得连接更加紧固,使用时连接拆卸操作性强,缩短安装拆卸时间,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施工进度。

4、壳体的下口设置橡胶挡板,用来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时喷溅,同时防止混凝土喷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最总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管道连接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混凝土分配装置的正向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混凝土分配装置的正向剖面图。

图3是混凝土分配装置的侧向剖面图。

图4是混凝土分配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6是壳体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混凝土分配装置浇筑完成后的sw保温剪力墙构造。

图8是实施例二中混凝土分配装置浇筑完成后的sw保温填充墙构造。

附图标记:1—壳体、1.1—翻边、1.2—连接边、2—分配器、3—上部固定沟槽、4—下部固定沟槽、5—长螺栓、6—泵管接口、6.1—卡边、6.2—凹槽、7—螺钉、8—橡胶挡板、9—保温板、10—保温板保护层外侧墙体、11—混凝土剪力墙内侧墙体、12—保温网架、13—拉结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及其浇筑方法,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的总高度包括泵管接口和橡胶挡板为575mm,其中泵管接口的高度为150mm、橡胶挡板的高度为100mm、壳体的高度为325mm,上口宽度为150mm、下口宽度为320mm;设置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正上方,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可移动的分配器2;参见图6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圆柱状筒体,由壁厚5mm的钢套筒制作,下部分整体呈斜四棱台状的筒体,下部分的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向外倾斜的坡面、顶面上开有圆形的通孔,通孔的尺寸与上部分的尺寸一致;所述壳体1的上部分的高度为150mm,下部分的高度为175mm;下部分的一对竖直面上对称开设有水平向设置的固定沟槽,固定沟槽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部固定沟槽3和下部固定沟槽4,且上、下部固定沟槽的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并下部固定沟槽4的长度是上部固定沟槽3的长度的两倍;上部固定沟槽3的长度为90mm;下部固定沟槽4180mm;所述壳体1的上部分的上口设有水平向外的翻边1.1;所述壳体1的上部分的上口固定连接有泵管接口6;所述泵管接口6呈圆柱状筒体,其下口设有向内水平弯折弯折的卡边6.1、上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环状凹槽6.2;所述卡边6.1的宽度与所述壳体1的翻边1.1的宽度一致;所述卡边6.1对应卡合在翻边1.1的外侧下方,并卡边6.1和翻边1.1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壳体1的下部分设有l形向下弯折的连接边1.2;所述连接边1.2上通过螺钉7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橡胶挡板8;所述壳体1的下部分的一对向外倾斜的坡面的底端之间的间距与sw保温墙体的厚度相同。

壳体的制作,壳体的整体结构采用5mm厚钢材制作,壳体顶部为φ150mm的圆口即翻边,用来与中部的圆柱筒状的上部分焊接,壳体底部呈矩形即连接边,尺寸为320mm*150mm,在四棱台状的下部分的前后两侧面设计上、下部固定沟槽,上部固定沟沟槽长90mm,下部固定沟槽长180mm,每道固定沟槽宽度均为5mm,此固定沟槽用来移动和固定分配器;将制作好的分配器通过三个长螺栓固定安装在上、下部沟槽上,并且可以通过移动三个长螺栓来移动分配器在壳体中的位置,从来改变壳体出口的混凝土的分配比例。

参见图5所示,所述分配器2呈空心的正三棱柱状,其正三角形的前、后面的角部对称开设有三对穿插孔;所述分配器2通过长螺栓5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一对竖直面上的固定沟槽之间,一长螺栓5穿过位于分配器2的前、后面的顶角的穿插孔及一对上部固定沟槽3,另外两个长螺栓5穿过位于分配器2的前、后面的两底角的穿插孔及一对下部固定沟槽4;所述分配器2的边长115mm、长146mm。

分配器的制作,制作一个前后两侧面是边长115mm、长146mm的正三棱台,在正三棱台前后两侧面打φ12mm的穿插孔,每个侧面留置三个穿插孔,共需留置六个穿插孔,此孔用于长螺栓的安装、移动和固定。

参见图1和图7所示,实施例一,应用所述的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浇筑sw保温剪力墙的浇筑方法。

sw保温剪力墙的厚度与混凝土分配装置的宽度相同、均为320mm,此时保温板位于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靠近左侧模板的位置,保温板左侧浇筑完成后为保温板保护层外侧墙体10,保温板右侧浇筑完成后为混凝土剪力墙内侧墙体11,保温板的厚度与保温板保护层外侧墙体的厚度相同、均为60mm,混凝土剪力墙内侧墙体的厚度为200mm;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板为挤塑聚苯板。

步骤一,将混凝土分配装置设置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正上方,调节混凝土分配装置,使得所述壳体1的下部分的一对向外倾斜的坡面的底沿与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对齐。

步骤二,根据设计,在保温一体化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靠近左侧模板的位置设置保温板,保温板9与模板平行设置。

步骤三,在保温板左侧间隔设置两层保温网架12,在保温板的右侧设置一层保温网架。

步骤四,在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设置双向拉结钢筋13牢固拉结。

步骤五,调节分配器2,使得分配器2的前、后面的顶角之间的顶沿与保温板9的顶面的长轴对齐。

步骤六,将泵管接口6与布料机的出口连接,将布料机的出口卡接在泵管接口的环状凹槽6.2上。

步骤七,启动布料机,混凝土进入壳体1内,并经过分配器2分配,等速浇筑在保温板9的两侧,浇筑在保温板9两侧的混凝土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至完成sw保温墙体浇筑。

参见图2和图8所示,实施例二,应用所述的用于保温一体化墙体浇筑的混凝土分配装置浇筑sw保温填充墙的浇筑方法。

sw保温填充墙的厚度与混凝土分配装置的宽度相同、均为320mm,此时保温板位于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的中间位置,保温板两侧浇筑完成后均为保温板保护层外侧墙体,保温板的厚度为200mm,两侧的保温板保护层外侧墙体的厚度相同、均为60mm;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板为挤塑聚苯板。

步骤一,将混凝土分配装置设置在sw保温墙体的正上方,调节混凝土分配装置,使得所述壳体1的下部分的一对向外倾斜的坡面的底沿与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对齐。

步骤二,根据设计,在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保温板,保温板9与模板平行设置。

步骤三,在保温板的两侧各间隔设置两层保温网架。

步骤四,在sw保温墙体的两侧的模板之间设置双向拉结钢筋牢固拉结。

步骤五,调节分配器2,使得分配器2的前、后面的顶角之间的顶沿与保温板9的顶面的长轴对齐。

步骤六,将泵管接口6与布料机的出口连接,将布料机的出口卡接在泵管接口的环状凹槽6.2上。

步骤七,启动布料机,混凝土进入壳体1内,并经过分配器2分配,等速浇筑在保温板9的两侧,浇筑在保温板9两侧的混凝土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至完成sw保温墙体浇筑。

本发明采用具有分配器的混凝土分配装置浇筑保温一体化墙体,解决了混凝土外观蜂窝麻面,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分配式浇筑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浇筑速度,省去因保温板偏移停止浇筑的时间,整体浇筑速度提高16%。提高了楼层施工速度,节省了工期,经济效益显著。

使用具有分配器的混凝土分配装置的分配式混凝土浇筑方法,与传统浇筑法对比发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用分配式浇筑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sw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浇筑速度,解决了无法控制保温板两侧混凝土浇筑高度差的技术难题,同时保证剪力墙的厚度和保温板的保护层厚度,使得混凝土浇筑方便快捷,质量稳定可靠,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外墙整体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在专业方面经过实践后,并成功应用于现场实际生产中,很好的解决了保温一体化施工浇筑的技术难题,在管理技术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施工方法解决现在保温板应两侧混凝土高度差而偏移的的难题,设计形式及现场实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该工程的施工为同类工程施工总结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