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034发布日期:2018-11-16 20:3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城镇化建设,建筑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传统的建筑中,墙体都是由建筑工人手动堆砌砖块而成的,这种建筑方式周期长、对人力的需求大,建筑成本非常高,且传统方式的建筑的墙都是土砖或者水泥砖等单层砖,这种建筑结构的隔音效果差,防水,防潮等功能不好,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房屋的要求。且在建筑领域,墙体隔绝室内与室外,不仅起到防风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保温作用。在夏季防止室外阳光照射引起室内温度升高,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散失到室外。以保障冬天暖气的供暖效果和夏季降温设备的降温效果,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墙体保温材料可大量节约墙体材料,提高墙体保温性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专注于做内外墙保温的新型材料。外墙保温多种多样,传统外墙保温,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等材料复合而成,现场粘结施工。新型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是通过流水线生产,集保温、防水、饰面等功能于一体,是满足当前房屋建筑节能需求,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水平的优选材料,也是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首选材料。因此需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现有的建筑外墙的施工结构基本是在建筑外墙上涂刮砂浆层,砂浆层上再粉刷乳胶漆涂层,该建筑外墙的结构稳定性差,易出现脱落或开裂现象,影响建筑外墙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墙面和预制砖,所述建筑墙体由多个预制砖堆砌而成,且预制砖首先堆砌形成墙面,所述预制砖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且通槽内设有贯通上下预制砖的钢筋框架,所述预制砖的下表面四端均设有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预制砖的上表面四端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预制砖的通槽内均设有混凝土层,且预制砖的上表面还涂有一层抗裂防水砂浆,所述预制砖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多个吸尘孔,且预制砖的前后两面设有隔音槽, 所述建筑墙面外周面上涂刷有界面剂层,所述界面剂层外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外周面上设有抗酸碱层,所述抗酸碱层的外周面设有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由网格布和灰砂浆层所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涂料层为仿砂岩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为圆柱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框架呈“井”字型,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槽由珍珠岩和气凝胶混合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首先无需逐个连接砖体,故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进度,且混凝土部分连接于通槽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与预制砖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连接强度。其次本实用用新型在墙面结构上采用了结构的创新,在防护层外周面上设有抗酸碱层,且抗碱底漆层位于灰砂浆层与涂料层之间。这种外墙施工结构的稳定性好,不易脱落、收缩、开裂,并且建筑外墙施工结构的外观美观。再次,本实用新型还在预制砖上增设了隔音槽,可以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最后,本实用新型还在预制砖上增设了吸尘孔和抗裂防水砂浆,其中吸尘孔可以保持砖块的清洁干净,抗裂防水砂浆则可以延长砖块的使用年限。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省力,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为施工进展赢得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墙面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制装快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中:1-建筑墙体;2-预制砖;3-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第四凹槽;9-通槽;10-钢筋框架;11-涂料层;12-抗酸碱层;13-防护层;14-界面剂层;15-建筑墙面;16-抗裂防水砂浆;17-吸尘孔;18-隔音槽;19-第三凸起;20-第四凸起;21-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土建筑墙体成型施工结构,包括建筑墙体1、墙面15和预制砖2,所述建筑墙体1由多个预制砖2堆砌而成,且预制砖2首先堆砌形成墙面15,所述预制砖2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9,且通槽9内设有贯通上下预制砖的钢筋框架10,所述预制砖2的下表面四端均设有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3、第二凸起4、第三凸起19和第四凸起20,所述预制砖2的上表面四端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和第四凹槽8,且所述第一凸起3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6的深度;所述预制砖2的通槽9内均设有混凝土层21,且预制砖2的上表面还涂有一层抗裂防水砂浆16,所述预制砖2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多个吸尘孔17,且预制砖2的前后两面设有隔音槽18, 所述建筑墙面15外周面上涂刷有界面剂层14,所述界面剂层14外周面设有防护层13,所述防护层13外周面上设有抗酸碱层12,所述抗酸碱层12的外周面设有涂料层11。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13由网格布和灰砂浆层所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涂料层11为仿砂岩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9为圆柱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框架10呈“井”字型,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槽18由珍珠岩和气凝胶混合制成。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时,该墙本体为由多个预制砖2堆砌而成,预制砖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3,且其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6,上下两块预制砖2可通过第一凸起3与第一凹槽6进行定位安装,且第一凸起3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6,这使得上下两块预制砖2堆砌好后,在两块预制砖2之间会留有间隙;同理左右方向的预制砖2则通过第二凸起4与第二凹槽5配合定位安装,同样可保留间隙;且预制砖2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9,可在墙本体堆砌好或堆砌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从上方预制砖2的通槽9处贯入混凝土,直到混凝土溢出,从而将通槽9以及间隙处均灌满;

混凝土凝固后拆卸模板即可。本实用新型,由于其无需逐个连接砖体,故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进度,且混凝土部分连接于通槽9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与预制砖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连接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