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166发布日期:2018-11-23 18:2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属于工程结构耗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耗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物中的某些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耗能部件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连接处)装阻尼器。在风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构件或耗能器处于弹性状态,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构件或耗能器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大量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进入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从而保证主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中免遭损坏。

铅阻尼器是一类利用铅的塑性变形耗散振动能量的一种振动控制装置,其耗能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制作方便、耐久性好,几乎不需维护,是一类非常优异的耗能装置。目前研究开发的铅阻尼器类型主要有:铅挤压阻尼器、铅剪切阻尼器、铅节点阻尼器、圆柱形铅阻尼器、异形铅阻尼器等。

传统的铅挤压阻尼器一般为圆筒式,需要在筒壁开灌铅孔,热熔灌铅填充,凝固之后用螺栓封堵,工序较为麻烦;另外,还有一种圆筒和挤压轴内填充铅粒,铅粒之间存在空隙,会影响铅挤压耗能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的是挤压材料状态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避免传统热熔灌铅工序,同时挤压材料从圆筒式的三维转换为二维状态。利用机加工好的铅块,放入用螺栓使盖板和滑动板形成的密闭腔内,滑动板中部设有轴突,通过轴突挤压盖板和挤压轴内封闭的铅块,由于滑动板与盖板有相对运动,铅受到挤压而产生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包括下盖板1、上盖板2、滑动板3、铅块4、端板5构成。其中,下盖板1具有凹槽10,滑动板3放入凹槽10中,将机加工铅块4放入带轴突凹槽的余下位置,上盖板2和下盖板1相对,用螺栓7使上下盖板形成密闭腔体;滑动板3中部设有轴突8,通过轴突8挤压上盖板2、下盖板1和滑动板3内封闭的铅块4,由于滑动板3与下盖板1和上盖板2有相对运动,铅受到挤压而产生阻尼力。

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所述滑动板3中部设有轴突,通过轴突8挤压铅块4,进而耗能。

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滑动板3与端板5连接采取加腋板6方法进行加强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铅块4为机加工,按照相匹配轴突的尺寸现场装配使用,轴突角度、高度通过挤压力计算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避免传统热熔灌铅工序,同时挤压材料从圆筒式的三维转换为二维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力学途径明确,性能可靠,组装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小震时,可以发挥阻尼器轴向运动耗能,减少其他杆件破坏;大震下损坏,耗能部位的阻尼器可拆铰接部位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板式铅挤压阻尼器侧面示意图。

图2:板式铅挤压阻尼器正面示意图。

图3:板式铅挤压阻尼器断面示意图。

图4:下盖板示意图。

图5:上盖板示意图。

图6:滑动板示意图。

图7:机加工铅块示意图。

图中1.下盖板,2.上盖板,3.滑动板,4.铅块,5.端板,6.加腋板,7.螺栓,8.轴突,9.销轴孔,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新型板式铅挤压阻尼器制作顺序如下:

上盖板2和下盖板1接触面需打磨,减少接触的摩擦力,也能防止铅漏出。

机加工铅块4,按照相匹配滑动板轴突的尺寸现场装配使用,轴突角度、高度通过挤压力计算来确定。

加工好的下盖板1具有凹槽10,将滑动板3放入凹槽10中,将机加工铅块4放入带轴突凹槽的余下位置,上盖板2和下盖板1相对,用螺栓7使上下盖板形成密闭腔体;滑动板3中部设有轴突8,通过轴突8挤压上盖板2、下盖板1和滑动板3内封闭的铅块4,由于滑动板3与下盖板1和上盖板2有相对运动,铅受到挤压而产生阻尼力。

滑动板3与端板5进行焊接连接,同时加腋板6用于加强连接,阻尼器两端端板5用销轴与结构两端连接,由于销轴不传递力,保证阻尼器二力杆受力。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