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其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641发布日期:2018-11-02 22:5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及混凝土塔架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及其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端模结构是一种用于浇筑例如风力发电机混凝土塔筒管片的混凝土构件的工具,其通常与外模具和内模具彼此围接,形成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内注入流体形态下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成为固体后,拆除外模具、内模具以及端模结构,获得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现有的端模结构的示意图以及沿图1中A-A线切割的剖面视图,其中,该端模结构包括直钢板1、C形钢板2以及多个加劲肋板3。直钢板1通过螺栓与外模具连接,形成浇筑空间。在直钢板1内侧上设置C形钢板2,C形钢板2朝浇筑空间的方向上凸出,用于在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上形成C型侧边。多个加劲肋板3等距间隔设置在C形钢板2内部,用于增强模具的整体稳定性。

但是,由于仅在直钢板1的一侧上通过螺栓固定外模具,这大大降低了端模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受力性能,容易发生变形。其次,通常C形钢板2是由3个长钢板彼此拼接而成,这不仅导致在制造C型侧边时在钢板之间的拼接处容易发生损坏,还同时增加了制造端模结构的用钢量,增加了端模结构的整体重量。另外,加劲肋板3设置在由直钢板1与C形钢板2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增加了加劲肋板3的焊接难度。

综上,现有的端模结构存在受力性能差,在浇筑时容易发生变形,易损坏,以及加工难度大,整体重量大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具及其端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力性能差,在浇筑时容易发生变形、易损坏、加工难度大或者整体重量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端模结构,包括:

端模具主体,用于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形成浇筑空间;

所述端模具主体包括多块钢板,所述多块钢板彼此拼接固定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开口指向远离所述浇筑空间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端模具主体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

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拼接且与所述外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钢板与所述内模具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彼此拼接固定形成以所述第三钢板为底且以所述第二钢板和第四钢板为侧壁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和第四钢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模具和内模具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或第四钢板中的任一钢板具体是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

优选地,所述端模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块背部钢板,所述至少一块背部钢板都设置在所述第三钢板朝向所述浇筑空间的一面上。

优选地,当所述至少一块背部钢板具体包括至少两块背部钢板时,所述至少两块背部钢板沿所述第三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背部钢板整体上呈台体,该台体的第一底面小于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三钢板上,所述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连接有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三钢板之间的夹角呈指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钢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钢筋预留孔;

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钢筋预留孔的位置和所述两个两块背部钢板的位置,沿所述第三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和/或,所述钢筋预留孔具体为指定长度的腰形孔且所述腰形孔的长轴与所述第三钢板的长度方向成指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端模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肋板,每个所述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内,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钢板和第四钢板上;

和/或,每个所述加强肋板具体为平面钢板或者两个三角钢板的拼合体等。

优选地,所述端模结构还包括:

附加钢板,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比所述加强肋板更靠近所述凹陷部开口的指定位置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钢板和第四钢板上。

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

外模具和/或内模具;以及

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个方面提供的端模结构,所述端模结构中的端模具主体与所述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形成浇筑空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模结构的端模具主体能够分别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连接方式灵活可选,都能形成浇筑空间,当端模具主体与外模具和内模具都连接时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性能更加可靠,大大增强了端模结构的受力性以及整体稳定性。此外,由于端模具所用螺栓约束处很多,能够承受更大的受力等负荷,结构更为稳固,也能够不使用加强肋板或减少加强肋板,降低制造难度,节省材料,减少成本;且凹陷部的开口指向远离浇筑空间的方向,避免了对浇筑空间的影响。

2、由于未封闭凹陷部开口,且通过多个螺栓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进行固定,这使得施加在端模具主体的钢板上的力较为均匀分散,钢板的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模具主体的钢板厚度可以较薄,同时也可减少加强肋板的数量,还可以缩减部分钢板的尺寸从而减小端模具主体的截面面积,从而降低整个端模结构的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省钢板等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3、由于端模具主体的第三钢板可以为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要么不设置背部钢板,即使设置背部钢板由于背部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现有的C型钢的槽深,这使得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具有更为平整的端面;背部钢板所形成的预留槽口深度小,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现有的C型钢槽口深且边缘窄,本实用新型的背部钢板所形成槽口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截面不容易破损,更为坚固耐磨损;本实用新型中背部钢板具有指定宽度(垂直于第三钢板的长度方向),小于现有的C型钢的宽度,使得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大于现有的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使得混凝土端部更加厚实坚固。另外,在浇筑完成后背部钢板使平整端面上具有凹槽,形成抗剪键,改善了端模结构的受力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端模结构的端模具主体仅由几块钢板彼此焊接而成,且焊接难度小,因此,端模结构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加工过程也较为简单,降低了制造端模结构的加工难度,减少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的端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切割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端模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种端模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端模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介绍如下:

1-直钢板;2-C形钢板;3-加劲肋板;

4-端模具主体;41、42、43和44-分别为端模具主体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

5-钢筋预留孔;6-加强肋板;7-背部钢板;8-附加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模结构的示意图和俯视图。如图3-图4所示,该端模结构包括:端模具主体4,用于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形成浇筑空间。端模具主体4包括多块钢板,该多块钢板彼此拼接固定形成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指向远离浇筑空间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端模结构的端模具主体能够分别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连接方式灵活可选,能形成浇筑空间,当端模具主体与外模具和内模具都连接时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性能更加可靠,大大增强了端模结构的受力性以及整体稳定性。此外,由于端模具所用螺栓约束处很多,能够承受更大的受力等负荷,结构更为稳固,也能够不使用加强肋板或减少加强肋板,降低制造难度,节省材料,减少成本;且凹陷部的开口指向远离浇筑空间的方向,避免了对浇筑空间的影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模具主体4包括第一钢板41、第二钢板42、第三钢板43和第四钢板44。其中,第一钢板41与第二钢板42拼接且与外模具固定连接,第四钢板44与内模具固定连接。第二钢板42、第三钢板43和第四钢板44彼此拼接固定形成以第三钢板43为底且以第二钢板42和第四钢板44为侧壁的凹陷部。

由于端模具主体4是由第一钢板41、第二钢板42、第三钢板43和第四钢板44彼此拼接而成,第一钢板41与外模具固定连接,第四钢板44与内模具连接,实现了在增强端模结构的受力性以及整体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减少制造成本。此外,这样的结构也能够简单地在端模具主体4上形成凹陷部,实现在降低制造难度的同时,减少制造成本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第一钢板41和第四钢板44通过螺栓分别与外模具和内模具固定连接。

由于未封闭凹陷部开口,且通过多个螺栓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进行固定,这使得施加在端模具主体的钢板上的力较为均匀分散,钢板的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模具主体4的钢板厚度可以较薄,同时可以减少额外加强筋钢板的使用,并且还可以缩减部分钢板的尺寸从而减小端模具主体4的截面面积,从而降低整个端模结构的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省钢板等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通过螺栓分别与外模具和内模具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实现端模具主体4分别与外模具和内模具之间的连接,还因为可以用螺栓成本较低,加工简单,进一步减少端模结构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第一钢板41、第二钢板42、第三钢板43或第四钢板44中的任一钢板可以是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

根据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的不同需要,可以将第一钢板41、第二钢板42、第三钢板43或第四钢板44中的任一钢板设置成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进一步增强端模结构的使用性。

进一步,第三钢板43为平面钢板,这使得在浇筑空间中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与第三钢板43紧贴的侧面更加平整,易于组合混凝土塔筒管片并在侧面上设置抗剪键。

优选地,端模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块背部钢板7,该至少一块背部钢板7都设置在第三钢板43朝向浇筑空间的一面上,用于在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的侧面形成抗剪键,改善端模结构的受力性能。

具体地,由于端模具主体4的第三钢板43可以为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要么不设置背部钢板7,即使设置背部钢板7,由于背部钢7的厚度远远小于现有的C型钢板2的槽深,这使得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具有更为平整的端面;背部钢板7所形成的预留槽口深度小,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现有的C型钢板2槽口深且边缘窄,本实用新型的背部钢板7所形成槽口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截面不容易破损,更为坚固耐磨损。

优选地,当至少一块背部钢板7具体包括至少两块背部钢板7时,至少两块背部钢板7沿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背部钢板7整体上宜呈台体,该台体的第一底面小于第二底面,第二底面设置在第三钢板43上,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连接有侧面,侧面与第三钢板43之间的夹角呈指定角度,这有利于在浇筑完成之后,端模结构更加容易地从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上脱离。进一步,背部钢板7垂直于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为指定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背部钢板7由于具有指定宽度(垂直于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小于现有的C型钢的宽度,使得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大于现有的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使得混凝土端部更加厚实坚固。

为了更进一步地增强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的牢固性,可以在凝土塔筒管片结构中设置多条钢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钢板43还可以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钢筋预留孔5。至少一个钢筋预留孔5的位置和两个两块背部钢板7的位置,沿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钢筋预留孔5具体为指定长度的腰形孔且腰形孔的长轴与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成指定角度。进一步,作为钢筋预留孔5的指定长度的腰形孔的长轴与第三钢板43的长度方向成指定角度。

由于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通常体型较大,因此需要改善端模结构使其能够承受施加才其主体上的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的端模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肋板6,每个加强肋板6设置在凹陷部内,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钢板42和第四钢板44上。优选地,每个加强肋板6具体为平面钢板或者两个三角钢板的拼合体等形状。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强本实施例的端模结构的稳定性,端模结构还可以包括附加钢板8。该附加钢板8设置在凹陷部中比加强肋板6更靠近凹陷部开口的指定位置处,附加钢板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钢板42和第四钢板44上。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以及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端模结构,端模结构中的端模具主体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形成浇筑空间。

优选地,在使用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端模结构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件分别与外模具和内模具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浇筑空间。之后,将流体形态的混凝土注入到浇筑空间中,同时将钢筋经钢筋预留孔插入到混凝土中。待流体形态的混凝土凝固成固体形态后,将外模具、内模具以及端模结构从固体形态的混凝土上分离,可以获得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并且通过背部钢板在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的侧端面上形成了抗剪键。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

1、端模结构的端模具主体能够分别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连接,连接方式灵活可选,都能形成浇筑空间,当端模具主体与外模具和内模具都连接时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性能更加可靠,大大增强了端模结构的受力性以及整体稳定性。此外,由于端模具所用螺栓约束处很多,能够在不影响浇筑空间后续浇筑工作的基础上,承受更大的受力等负荷,结构更为稳固,且能够节省(即不使用)加强肋板或减少加强肋板,降低制造难度,节省材料,减少成本。

2、由于未封闭凹陷部开口,且通过多个螺栓与外模具和/或内模具进行固定,这使得施加在端模具主体的钢板上的力较为均匀分散,钢板的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模具主体的钢板厚度可以较薄,同时也可减少加强肋板的数量,还可以缩减部分钢板的尺寸从而减小端模具主体的截面面积,从而降低整个端模结构的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省钢板等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3、由于端模具主体的第三钢板可以为平面钢板或曲面钢板,要么不设置背部钢板,即使设置背部钢板由于背部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现有的C型钢的槽深,这使得成型的混凝土塔筒管片结构具有更为平整的端面;背部钢板所形成的预留槽口深度小,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现有的C型钢槽口深且边缘窄,本实用新型的背部钢板所形成槽口截面小,对截面削弱小,截面不容易破损,更为坚固耐磨损;本实用新型中背部钢板具有指定宽度(垂直于第三钢板的长度方向),小于现有的C型钢的宽度,使得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大于现有的外围的混凝土端部的宽度,使得混凝土端部更加厚实坚固。另外,在浇筑完成后背部钢板使平整端面上具有凹槽,形成抗剪键,改善了端模结构的受力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端模结构的端模具主体仅由几块钢板彼此焊接而成,且焊接难度小,因此,端模结构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加工过程也较为简单,降低了制造端模结构的加工难度,减少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