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719发布日期:2018-09-28 21: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



背景技术:

房屋在建设时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从而增大了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荷及能耗,即形成墙体冷热桥,为了降低能耗墙体冷热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现在虽然屋面采用了各种保温隔热的方法,但是由于冷热桥效应的存在,还是对冷弯薄壁轻钢房屋的保温隔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冷热桥与屋架之间的保温性能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实现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和墙体间的连接,加强连接的稳定和牢固性、使用寿命长,而且隔热性能佳,保温效果好,缓震性能强,适合推广和使用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包括:墙体立柱;墙体顶滑轨,所述墙体顶滑轨固定于所述墙体立柱的顶部;防腐木,所述防腐木设于所述墙体顶滑轨的顶部;屋架下弦,所述屋架下弦设于所述防腐木的顶部;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抗拔件、第二自攻钉、屋架连接件和第三自攻钉,所述抗拔件设于所述防腐木的侧部,且所述抗拔件通过所述第二自攻钉与所述防腐木连接;所述屋架下弦的顶部设有所述屋架连接件,且所述屋架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自攻钉与所述屋架下弦连接;屋架腹杆,所述屋架腹杆固定于所述屋架连接件的侧部;屋架上弦,所述屋架上弦固定于所述屋架下弦的侧部;屋架竖杆,所述屋架竖杆固定于所述屋架腹杆与所述屋架上弦之间。

优选的,所述屋架腹杆、所述屋架上弦与所述屋架竖杆的连接处均设有枕木,且所述枕木与所述屋架腹杆、所述屋架上弦、所述屋架竖杆之间通过第一自攻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腐木的厚度约为38mm,且所述防腐木与所述屋架上弦、所述墙体顶滑轨的表面积相同。

优选的,所述墙体立柱、所述屋架上弦、所述屋架下弦、所述屋架腹杆和所述屋架竖杆均采用“C”型钢结构。

优选的,所述墙体顶导轨为“U”字形结构,且所述墙体顶导轨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所述墙体立柱。

优选的,所述屋架连接件采用“L”字形结构,且所述防腐木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屋架腹杆和所述屋架下弦。

优选的,所述第三自攻钉采用六角头的结构,且所述第三自攻钉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自攻钉与所述第二自攻钉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自攻钉与所述第二自攻钉均采用钉平圆头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屋架腹杆与所述屋架下弦之间的夹角为45°,且所述屋架腹杆位于所述屋架下弦的顶部中心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在所述墙体顶导轨和所述屋架下弦之间垫一块所述防腐木,通过所述抗拔件采用第二自攻钉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在所述防腐木与所述屋架下弦、所述屋架腹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自攻钉进行连接,实现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和墙体间的连接,不但加强连接的稳定和牢固性、使用寿命长,而且隔热性能佳,保温效果好,缓震性能强,适合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C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屋架下弦,2、屋架腹杆,3、枕木,4、屋架竖杆,5、屋架上弦,6、第一自攻钉,7、防腐木,8、连接机构,81、抗拔件,82、第二自攻钉,83、屋架连接件,84、第三自攻钉,9、墙体顶滑轨,9a、墙体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C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包括:墙体立柱9a;墙体顶滑轨9,所述墙体顶滑轨9固定于所述墙体立柱9a的顶部;防腐木7,所述防腐木7设于所述墙体顶滑轨9的顶部;屋架下弦1,所述屋架下弦1设于所述防腐木7的顶部;连接机构8,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抗拔件81、第二自攻钉82、屋架连接件83和第三自攻钉84,所述抗拔件81设于所述防腐木7的侧部,且所述抗拔件81通过所述第二自攻钉82与所述防腐木7连接;所述屋架下弦1的顶部设有所述屋架连接件83,且所述屋架连接件83通过所述第三自攻钉84与所述屋架下弦1连接;屋架腹杆2,所述屋架腹杆2固定于所述屋架连接件83的侧部;屋架上弦5,所述屋架上弦5固定于所述屋架下弦1的侧部;屋架竖杆4,所述屋架竖杆4固定于所述屋架腹杆2与所述屋架上弦5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屋架腹杆2、所述屋架上弦5与所述屋架竖杆4的连接处均设有枕木3,且所述枕木3与所述屋架腹杆2、所述屋架上弦5、所述屋架竖杆4之间通过第一自攻钉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良好的隔热性能,所述防腐木7的厚度约为38mm,且所述防腐木7与所述屋架上弦5、所述墙体顶滑轨9的表面积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整体的硬度,所述墙体立柱9a、所述屋架上弦5、所述屋架下弦1、所述屋架腹杆2和所述屋架竖杆4均采用“C”型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能,所述墙体顶导轨9为“U”字形结构,且所述墙体顶导轨9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所述墙体立柱9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良好的隔热性能,所述屋架连接件83采用“L”字形结构,且所述防腐木7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屋架腹杆2和所述屋架下弦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三自攻钉84采用六角头的结构,且所述第三自攻钉84分布有若干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良好的连接牢固性能,所述第一自攻钉6与所述第二自攻钉8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自攻钉6与所述第二自攻钉82均采用钉平圆头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所述屋架腹杆2与所述屋架下弦1之间的夹角为45°,且所述屋架腹杆2位于所述屋架下弦1的顶部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的使用原理为:首先,在所述墙体顶导轨9和所述屋架下弦1之间垫一块所述防腐木7,将所述抗拔件81置于所述防腐木7与所述屋架下弦1的侧部,利用所述第二自攻钉82进行锁紧固定,并在所述屋架腹杆2与所述屋架下弦1的连接处放置所述屋架连接件83,并利用所述采用第三自攻钉84继续锁紧固定,实现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和墙体间的连接,在所述屋架腹杆2与所述屋架竖杆4的连接处放置所述枕木3,并利用所述第一自攻钉6进行固定,实现所述屋架腹杆2与所述屋架竖杆4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防腐木7置于所述屋架下弦1与所述墙体顶滑轨9之间,可实现良好的缓震性能,同时防水性能佳,隔热性能强。

1、屋架下弦,2、屋架腹杆,3、枕木,4、屋架竖杆,5、屋架上弦,6、第一自攻钉,7、防腐木,8、连接机构,81、抗拔件,82、第二自攻钉,83、屋架连接件,84、第三自攻钉,9、墙体顶滑轨,9a、墙体立柱。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与墙体冷热桥隔断节点,在所述墙体顶导轨9和所述屋架下弦1之间垫一块所述防腐木7,通过所述抗拔件81采用第二自攻钉82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时在所述防腐木7与所述屋架下弦1、所述屋架腹杆2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自攻钉84进行连接,实现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屋架和墙体间的连接,不但加强连接的稳定和牢固性、使用寿命长,而且隔热性能佳,缓震性能强,适合推广和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