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145发布日期:2018-10-26 18: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预埋件也称为预制埋件,预先安装埋藏在工程内部的构件。

现有技术中,在木模板上固定预埋件通常采用钉子作为两者的固定结构,而在铝合金模板上固定预埋件通常则采用扎丝作为两者的固定结构,以捆绑的方式将预埋件固定在钢筋上。但是,针对上述两个模板,采用的固定结构均存在不足。具体的,在木模板上使用钉子固定预埋件,对木模板和预埋件都有所损坏;在铝合金模板上使用扎丝固定预埋件,存在固定不牢,容易移动,并且拆模后预埋件上有扎丝孔存在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种新型的固定结构,以满足不损坏预埋件、安装牢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建设时预埋件安装不牢固、预埋件容易受损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预埋件固定于模板上,所述预埋件包括管道预埋件、卫生间预埋件、强弱电预留木箱和管道预留木箱等,所述管道预埋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端口,分别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的尺寸足以覆盖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口;

至少一个限位部件,每个限位部件包括一个丝杆及套接在所述丝杆上的第一紧固部件和第二紧固部件,其中,所述丝杆顺次贯穿所述盖板和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将所述盖板紧固于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口上,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将所述预埋件固定于所述模板上;

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螺钉、内丝套筒,所述螺钉贯穿所述模板,旋转所述螺钉固定所述内丝套筒于所述模板上。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紧固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螺钉的螺钉头配套的垫片和与所述内丝套筒配套的垫片。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模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预埋件的第二端口固定于所述模板上。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螺纹孔的直径足以穿过螺钉,且不得超过所述垫片的直径。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螺帽。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螺帽配套的垫片。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件的垫片面积大于所述螺帽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紧固部件的螺钉头配套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螺钉头的横截面积,所述内丝套筒配套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内丝套筒的横截面积。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丝杆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预埋件的轴向长度。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盖板的形状与所述预埋件端口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模板为木模板或铝模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通过设置第一紧固部件和第二紧固部件,使所述预埋件和所述模板紧密贴合,所述预埋件牢固的安装在所述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时,可以减少预埋件的偏移,提高工件定位的精度,提高工程效率。采用第二紧固部件固定所述预埋件位置,拆模后所述预埋件上不会留下扎丝、扎丝孔和钉孔等痕迹,不会损坏所述预埋件,起到保护所述预埋件的作用。通过采用内丝套筒和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预埋件,简化本固定结构的安装方式,且十分便于拆除,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1-模板;21-预埋件;31-螺帽;32-第一垫片;33-盖板;34-丝杆;35-内丝套筒;36-第二垫片;37-螺钉;38-第三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预埋件21固定于模板11上,所述预埋件21包括管道预埋件21,所述管道预埋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形状,所述管道预埋件21包括相对的两个端口,分别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盖板33,所述盖板33的尺寸足以覆盖所述预埋件21的第一端口;

至少一个限位部件,具体需要多少个预埋件21,就可以设置多少个限位部件。每个限位部件包括一个丝杆34及套接在所述丝杆34上的第一紧固部件和第二紧固部件,其中,所述丝杆34顺次贯穿所述盖板33和所述预埋件21的第一端口,穿入所述预埋件21内部,所述第一紧固部件位于所述盖板33上,以将所述盖板33紧固于所述预埋件21的第一端口上,所述第二紧固部件位于所述预埋件21的第二端口处,以将所述预埋件21固定于所述模板11上。

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螺钉37和内丝套筒35,所述螺钉37贯穿所述模板11,旋转所述螺钉37固定所述内丝套筒35于所述模板11上。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内丝套筒35为一个中间连接固定构件,一端连接固定所述螺钉37,通过旋转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螺钉37,即可固定所述内丝套筒35,所述内丝套筒35上与所述螺钉37连接相对的一端连接所述丝杆34,通过旋转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丝杆34,即可以将所述丝杆34固定设置在所述模板11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预埋件21放置在所模板11上,内部由所述固定结构贯穿。通常的,在所述模板11上施工时一般都是采用编号整体上翻的形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反复在所述模板11上开孔,既省工省料,同时又保护所述模板11。在所述模板11拆模时固定好的预制配件无需取下,上层施工时所述预埋件21直接用所述丝杆34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紧固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螺钉37头配套的第三垫片38和与所述内丝套筒35配套的第二垫片36。所述第三垫片38位于所述螺钉37头和所述模板11之间,用于增加所述螺钉37头的施力面积;所述第二垫片36位于所述内丝套筒35和所述模板11之间,用于增加所述内丝套筒35的施力面积。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模板1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37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内丝套筒35旋转连接,以固定所述内丝套筒35在所述模板11上的位置,从而固定所述预埋件21在所述模板11上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的直径范围优选为10mm~10.5mm,采用M10类型的螺钉37穿过所述螺纹孔,以固定所述预埋件21。为了匹配所述M10号螺钉37,需采用直径为10mm的内丝套筒35和丝杆34,从而达到固定所述丝杆34和所述预埋件21的效果。

所述螺钉37使所述内丝套筒35固定在所述模板11上,所述丝杆34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丝套筒35上,以使所述丝杆34稳固的安装在所述模板11上,不能轻易移动,增加了所述丝杆34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螺帽31。所述螺帽31用于向所述盖板33施加朝向所述模板11的压力,使所述预埋件21被紧固于所述盖板33和所述模板11之间,所述预埋件21通过两面受力达到固定所述预埋件21的位置的目的。

进一步的,由于螺帽31和所述内丝套筒35均要旋转连接所述丝杆34,因此所述螺帽31的型号应匹配所述丝杆34,优选为M10号螺帽31。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螺帽31配套的第一垫片32。所述第一垫片32位于所述螺帽31和所述盖板33之间,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使所述盖板33受力更均匀,更有利于向所述预埋件21施加压力,使所述预埋件21只受一个方向的压力,避免结构受损。具体的,所述第一垫片32上有孔,且与所述螺帽31的孔重合,孔的大小不得大于所述螺帽31的截面,所述丝杆34可以穿过即可。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32上孔的大小和所述螺帽31孔的大小接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中,由于所述垫片起到增加受力面积的作用,所述第一紧固部件的第一垫片32面积大于所述螺帽3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紧固部件的第三垫片38的面积大于所述螺钉37头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垫片36的面积大于所述内丝套筒35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垫片的形状不定,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形状。优选的,由于螺帽31、螺钉头和所述内丝套筒35接近圆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择圆形垫片,以节约所述垫片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需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能增大受力面积;需要所述垫片比较薄,且足以承受所述预埋件上所施加的压力,所述垫片的厚度不能影响所述固定结构的内部稳定;还需要所述垫片不易生锈,不能因为所述垫片生锈而影响所述固定结构的正常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垫片优选由3毫米厚的不锈钢材料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所述丝杆34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预埋件21的轴向长度。如图2所示,在固定结构示意图中,所述丝杆34穿过所述预埋件21、所述盖板33、所述第一垫片32和所述螺帽31之后还预留有长度。在施工过程中,所述螺帽31存在被不小心转动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所述丝杆34刚刚只到所述螺帽31的长度,可能会导致所述螺帽31滑落,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预埋件21都将被拆散,影响施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丝杆34预留的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既不会使所述螺帽31滑落,也不会影响施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盖板33的形状与所述预埋件21的形状相同或不同,所述盖板33的尺寸足以覆盖所述预埋件21的第一端口即可,从而向所述预埋件21施加朝向所述模板11的压力,使所述预埋件21牢固的固定在所述模板1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所述模板11为木模板或铝模板。现在的建筑模板11包括木模板和铝模板等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型模板11。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通过设置第一紧固部件和第二紧固部件,使所述预埋件和所述模板紧密贴合,所述预埋件牢固的安装在所述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时,可以减少预埋件的偏移,提高工件定位的精度,提高工程效率。采用第二紧固部件固定所述预埋件位置,拆模后所述预埋件上不会留下扎丝、扎丝孔和钉孔等痕迹,不会损坏所述预埋件,起到保护所述预埋件的作用。通过采用内丝套筒和螺钉固定的方式活动固定预埋件,简化本固定结构的安装方式,且十分便于拆除,提高安装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