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6049发布日期:2018-10-19 22:0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音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



背景技术:

吸音棉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纯碱、硼砂等化工原料熔成玻璃,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

现有的吸音棉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本身体积比较大,而且在安装的时候是横向的固定在墙面上,会非常的不稳定,需要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将其固定住,同时吸音棉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在需要更换吸音棉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好将其取出墙体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吸音棉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本身体积比较大,而且在安装的时候是横向的固定在墙面上,会非常的不稳定,需要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将其固定住,同时吸音棉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在需要更换吸音棉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好将其取出墙体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包括薄膜,所述薄膜的上方通过沾粘设置有黏胶层,所述黏胶层的上方通过沾粘设置有无纺布隔音层,所述无纺布隔音层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熔喷高聚物纤维层,所述熔喷高聚物纤维层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膨体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层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所述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的表面设置有凹洞,所述凹洞的上方设置有凹洞横条,且所述凹洞横条与所述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的高度一致,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上下面均为波浪状的起伏面。

优选的,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层为防油防水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层。

优选的,所述薄膜为一个透明片状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洞横条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有十个圆点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黏胶层,避免了吸音棉在安装时不好固定的问题,不需要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将其用手扶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达到了一个简单方便、快速安装的目的。

(2)通过设计的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避免了吸音棉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腐烂的问题,吸音棉不会快速的腐烂,延长了吸音棉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3)通过设计的凹洞横条装置,避免了工作人员更换吸音棉时不好更换的问题,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更换吸音棉,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薄膜、2-无纺布隔音层、3-铝箔层、4-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5-膨体聚四氟乙烯层、6-熔喷高聚物纤维层、7-黏胶层、8-凹洞、9-凹洞横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吸音棉,包括薄膜1,薄膜1的上方通过沾粘设置有黏胶层7,黏胶层7的上方通过沾粘设置有无纺布隔音层2,无纺布隔音层2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熔喷高聚物纤维层6,熔喷高聚物纤维层6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铝箔层3,铝箔层3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膨体聚四氟乙烯层5,膨体聚四氟乙烯层5的上方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4,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4的表面设置有凹洞8,凹洞8的上方设置有凹洞横条9,且凹洞横条9与石墨烯环氧富锌防腐层4的高度一致,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便于吻合熔喷高聚物纤维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铝箔层3的上下面均为波浪状的起伏面。

为了便于吸音棉长时间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层5为防油防水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层。

为了便于更好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薄膜1为一个透明片状长方体结构。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握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凹洞横条9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有十个圆点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在安装吸音棉时,当需要固定住吸音棉,首先将薄膜1撕下,让黏胶层7接触到墙体,在黏胶的作用下,吸音棉能固定在墙体上,不会轻易的移动,方便了吸音棉的安装,在需要更换吸音棉时,首先将手放入凹洞8内,握住凹洞横条9,向后拉,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吸音棉分离出墙体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