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1683发布日期:2018-12-21 20:0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幕墙是当代建筑的一种新型墙体,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随着阳光、月色、灯光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均建有宏伟华丽的幕墙建筑。为了追求更好的立面效果,幕墙往往被设计师们设计成多变的曲面、弧形、凹凸等造型,诸如此类不规则的表面结构,往往带来幕墙面板安装角度多变和安装距离多变等问题。目前,幕墙面板通常是通过连接件与横梁固定连接,由于在幕墙的曲面处的两块面板的安装角度不同,若采用现有的固定连接结构,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现场实测,精确调节横梁的安装角度,而且还必须为每一块面板制作特定尺寸的连接件,导致连接件加工及安装工艺复杂,且很难满足幕墙曲度要求,因此存在安装要求高,施工效率低,外观效果差等诸多缺陷。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635210A公开了太阳能光伏建筑金属屋面系统的连接节点及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组建固定在骨架上,骨架通过拼接支撑装置固定在屋面次檩条上。该拼接支撑装置包括夹座17、夹片16和固定座11,夹座11的中端设有夹片配接槽,夹片17的上端呈弯折状与夹片配接槽相配合连接,夹座17和夹片16的下端形成夹持口以夹紧固定座11的头部;以夹片上端与夹片配接槽的接触点为支点,夹座17和夹片16的下端可实现靠近或远离的相对移动,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与夹座17相对位置不变,夹座17的下端相对于夹片16下端的相对移动即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组角度的调节。但是,上述结构的拼接支撑装置,当夹座17受到远离夹片16方向的作用力时,太阳能电池板组以及骨架的重量完全由夹座17来承担,使得夹座17的配接槽与调节螺栓15之间应力集中,易导致夹座17弯折变形或断裂;而且,夹片16上端的侧面为圆弧面,上端面为平面,夹座17仅能以夹片16上端侧面为支点进行调节,角度极为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幕墙面板支撑结构易弯折变形,可调节角度极为有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可灵活调节的支撑结构以及幕墙系统。

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及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朝向所述承托部的凸起部,

所述第一支座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所述承托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的勾形部和限位部,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均朝向所述凸起部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所述凸起部经所述第一开口勾在所述勾形部上,并被所述限位部限制在所述勾形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凸起部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

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的内壁面沿所述凸起部外壁面可转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紧固件配合将所述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

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勾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上,所述勾形部与所述限位部围成的限位区域的内壁面为圆心角大于180°的圆弧面。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勾形部内壁面抵接的第一凸起部,及与所述限位部内壁面抵接且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具有第二开口的环形,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侧。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凸型卡头;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外凹槽和第二外凹槽,所述第一外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凹槽夹设在所述凸型卡头上,且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与所述凸型卡头外壁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凹槽与所述勾形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外凹槽与所述凸起部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凸型卡头两侧端的侧壁面为平面,所述凸型卡头顶端的横截面为圆弧面,两个所述侧壁面靠近所述顶端的沿线与所述圆弧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贴合在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的外层弹性件,以及设置有内凹缺口的内层弹性件,所述内凹缺口凹向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并抵接在所述斜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幕墙系统,包括上述的支撑结构,以及至少一块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承托部上的幕墙面板。

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承托臂;

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幕墙面板的转接件,及将所述转接件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的盖板。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所述转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接段、第二转接段、第三转接段和第四转接段,所述第一转接段通过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承托本体上,所述第二转接段抵接在所述承托臂上,所述幕墙面板固定在所述第四转接段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块所述幕墙面板之间的嵌缝条,所述嵌缝条固定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承托本体一侧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及固定在承托部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支座具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及固定在第二连接部上并朝向承托部的凸起部。

第一支座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承托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的勾形部和限位部,勾形部和限位部均朝向凸起部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凸起部经第一开口勾在勾形部上,并被限位部限制在勾形部上,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此结构的支撑结构,当第一支座左右两侧受力不均等时,第二支座能够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加了第一支座的稳固性;尤其在当第一支座受到远离第二支座方向的作用力时,限位部将第二支座的凸起部限制在由限位部和勾形部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也即第一支座不会脱离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仍能对第一支座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支座独自承重而导致弯折或断裂的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第一支座的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与第二支座的凸起部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弹性件与第一连接部抵接,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使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沿凸起部外壁面转动,并配合紧固件将所述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

此结构的支撑装置,弹性件对第一连接部产生作用力,能够实现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沿凸起部的外壁面有相对较大角度的转动,将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并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无需调整其它构件,方便异行。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系统,采用上述结构的支撑装置,仅需调节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角度,即可实现幕墙面板的多变的曲面、弧形、凹凸等造型的安装;而且,全过程为干式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幕墙系统配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幕墙系统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幕墙系统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1-固定座;12-金属屋面板;13-内凹缺口;14-金属屋面板;15-调节螺栓;16-夹片;17-夹座;18-紧定螺栓;

2-支撑结构;21-支架;211-底座;212-支杆;213-凸型卡头;2131-第一侧端;2132-第二侧端;2133-顶端;22-弹性件;221-内层弹性件;2211-内凹缺口;222-外层弹性件;23-第一支座;231-承托部;2311-承托本体;2312-承托臂;232-第一连接部;2321-第一外凹槽;233-勾形部;234-限位部;24-第二支座;241-凸起部;2411-第一凸起部;2412-第二凸起部;242-第二连接部;2421-第二外凹槽;25-紧固件;

3-屋面结构;31-保温层;311-第一屋面面板;312-第二屋面面板;

4-幕墙面板;

5-转接件;51-第一转接段;52-第二转接段;53-第三转接段;54-第四转接段;

6-盖板;

7-嵌缝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支架21、弹性件22、第一支座23、第二支座24、紧固件25。

其中,如图2所示,支架21包括底座211、支杆212和凸型卡头213。底座211上设置有通孔,采用紧固装置经通孔可将支架21固定混凝土墙体或钢结构上等。支杆212垂直设置在底座211上,其远离底座211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型卡头213。凸型卡头213具有两个侧端:第一侧端2131、第二侧端2132以及顶端2133;第一侧端2131和第二侧端2132的侧壁面均为长方形平面,顶端2133的横截面为圆弧面,两个侧壁面靠近顶端2133的沿线与顶端2133的圆弧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优选地,底座211、支杆212和凸型卡头213为一体成型的钢结构。

如图2所示,弹性件22包括内层弹性件221和外层弹性件222,内层弹性件221上设置有内凹缺口2211,内凹缺口2211抵接在凸型卡头213的斜面上,外层弹性件222包覆在内层弹性件221外表面。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座23包括承托部231、第一连接部232、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其中,承托部231包括承托本体2311和承托臂2312,承托部23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部232上,其固定方式采用如焊接、螺栓固定或者一体成型,优选一体成型;承托本体2311的另一端设置有承托臂2312,承托臂2312垂直于承托部231所在的平面。优选地,第一支座23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承托部231,每个承托部231上各具有一个承托臂2312。

第一连接部232设置在两个承托部231的连接处,且垂直于承托部231所在的平面,第一连接部232上设置有第一外凹槽2321。勾形部23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32上,限位部234设置在承托部231上远离承托臂2312一侧表面上;勾形部233与限位部234相对设置,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该限位区域的内壁面为圆心角大于180°的圆弧面。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支座24包括凸起部241和第二连接部242。其中,凸起部241包括第一凸起部2411和第二凸起部2412;第一凸起部2411和第二凸起部2412的横截面为具有第二开口的环形。凸起部241经第一开口伸入到勾形部233与限位部234围成的限位区域内,第二开口朝向限位区域内侧,勾形部233、限位部234与凸起部241的内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其中,第一凸起部2411抵接在勾形部233的内壁面,第二凸起部2412抵接在限位部234的内壁面,并被限位部234限制在勾形部233上。

第二连接部242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凹槽2321相对的第二外凹槽2421。第一外凹糟2321和第二外凹槽2421夹设在凸型卡头213上,外层弹性件222贴合在第一外凹糟2321和第二外凹槽2421的内壁面,内层弹性件221的内凹缺口2211凹向第一外凹槽2321设置。

在第一外凹槽2321和勾形部233之间,以及在第二外凹槽2421和凸起部24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25,优选螺栓紧固。

此结构的支撑结构,第一支座23和第二支座24配合固定在支架21上,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的内壁面沿凸起部241的外壁面可转动,将第一支座23调节至所需角度后,将紧固件25固定即可,实现灵活调节。而且,当第一支座23左右两侧受力不均等时,第二支座24能够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加了第一支座23的稳固性;尤其在当第一支座23受到远离第二支座24方向的作用力时,限位部234将第二支座24的凸起部241限制在由限位部234和勾形部233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也即第一支座23不会脱离第二支座24,第二支座24仍能对第一支座23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支座23独自承重而导致弯折或断裂的的情况。

再者,第一支座23的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的内壁面与第二支座24的凸起部241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弹性件22与第一连接部232抵接,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232使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的内壁面沿凸起部241外壁面转动,并配合紧固件25将所述第一支座23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此过程中,弹性件22对第一连接部232产生作用力,能够实现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的内壁面沿凸起部241的外壁面有相对较大角度的转动,将第一支座调23节至所需要的角度,并通过紧固件25将其固定,无需调整其它构件,简单易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幕墙系统,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屋面结构3,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结构2以及幕墙面板4。

屋面结构3上设有保温层31,支撑结构2的支架21底座211嵌入到保温层311中,并固定在屋面结构3上;保温层31上设置有第一屋面面板311和第二屋面面板312,第一屋面面板311沿支架21延伸并包裹在凸型卡头213上,并形成内凹缺口2211,即得到内层弹性件221,第二屋面面板312沿支架21延伸并包裹在凸型卡头213的内层弹性件221的外表面,形成外层弹性件222。第一支座23的第一外凹糟2321和第二支座24的第二外凹槽2421夹设在外层弹性件222上。

幕墙系统至少包括一块固定在承托部231上的幕墙面板4,通过转接件5将幕墙面板4固定到承托部231上,转接件5通过盖板6固定,盖板6远离承托本体23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嵌缝条7,嵌缝条7设置在相邻两块幕墙面板4之间。其中,转接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接段51、第二转接段52、第三转接段53和第四转接段54,第一转接段51通过盖板6固定在承托本体2311上,并在第一转接段51和承托本体2311之间设置缓冲条,第二转接52段抵接在承托臂2312上,幕墙面板4固定在第四转接段54上。幕墙面板4为玻璃面板、金属面板,优选金属面板;支撑结构2、转接件5、盖板6优选铝合金型材。

上述的幕墙系统,采用实施例的支撑装置2,仅需调节第一支座23与第二支座24的角度,即可实现幕墙面板4的多变的曲面、弧形、凹凸等造型的安装;而且,全过程为干式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幕墙系统配件。

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幕墙系统中,相邻两块幕墙面板4之间可以不设置嵌缝条7,而是采用软性胶层填充,也能适应相邻幕墙面板4之间的挤压或变换角度等,同时阻挡外界雨水渗入。

作为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幕墙系统中,转接件5可以不采用上述的S型,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型等,只要能将幕墙面板4固定牢固即可。

作为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支撑结构中,弹性件22可以不仅限于两层结构,而是采用一层或者三层、四层等层叠设置,只要能对第一支座23产生远离第二支座24的作用力,并且与紧固件25配合将第一支座23固定即可。

作为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支撑结构中,第一外凹槽2321还可以设置在紧固件25与勾形部233之间,对应地,第二外凹槽2421设置在紧固件25与凸起部241之间,凸型卡头213夹设在第一外凹槽2321和第二外凹槽2421之间,也能实现第一支座23和第二支座24的角度调节及固定。

作为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支撑结构中,凸起部241还可以设置成球形结构或者椭球体结构,也能实现第一支座23和第二支座24的相对转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