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377发布日期:2018-11-13 20:0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



背景技术:

在楼梯是建筑物的楼层间的主要通行构件,即使在设电梯的高层建筑中也同样必须设置楼梯;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人们一般选择楼梯作为逃生通道,地震时,楼梯会受到很多方向的挤压,不仅有水平的力,还有竖直的力,而楼梯本身是和房屋的整体框架连在一起的,如果楼梯受到强大的挤压力时,会造成断开,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出现了能够抗震的楼梯。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08257U的一种楼梯及混凝土预制楼梯的滑动支座,包括楼梯、滑动支座、楼梯支撑平台,滑动支座支撑在楼梯支撑平台上,而楼梯一端滑动支撑在滑动支座上。上述方案通过楼梯与滑动支座的滑动连接,来为楼梯变形时提供一个滑动的空间。

但是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地震时,楼梯会受到很多方向的挤压,不仅有水平的力,还有竖直的力,则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中预留有一定滑动空间,但是并不具备有多方向的滑动限位,即地震时,楼梯没有受到足够的限位力,易从滑动支座上分离、脱出,从而无法保证楼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可对楼梯主体进行各个方位的限位以及缓冲,从而不仅对楼梯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防止楼梯与支撑平台过度移动导致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包括多个支撑平台以及楼梯主体,楼梯主体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两个支撑平台上,所述楼梯主体两端为支撑部,支撑平台的边缘开有抵接槽口且支撑部支承在抵接槽口内;支撑部与抵接槽口之间夹设有用于降低水平方向上支撑部与支撑平台之间撞击力的缓冲件;支撑部上间隙穿设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杆,且定位杆间隙穿过支撑平台,定位杆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与支撑部之间或第二定位板与支撑平台之间至少有一处安装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可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降低支撑部与支撑平台之间撞击力的作用,且间隙穿在支撑部与支撑平台上的定位杆也可防止楼梯主体在水平方向上过度移动;而弹性件在配合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后,可防止楼梯主体在竖直方向上过度移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楼梯主体装配在相邻两个支撑平台上,可使楼梯主体与房屋的整体框架分离,从而降低房屋的整体框架作用在楼梯主体上的剪力。同时由于支撑平台往往只有一边与房屋的整体框架接触并固定连接,则房屋的整体框架作用在支撑平台上的剪力能在支撑平台的另一端消散掉很大一部分。

而且通过设置缓冲件、弹性件、定位杆、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等部件,一方面可为楼梯主体的晃动提供一个水平及竖直方向上滑动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内降低由于楼梯主体晃动而带来的撞击力,另一方面可限制楼梯主体过度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二定位板与支撑平台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性件位于第一定位板与支撑部之间或第二定位板与支撑平台之间均可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降低楼梯主体晃动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弹性件安装在第一定位板与支撑部之间,则行人踩踏在第一定位板上时,可能会由于弹性件的伸缩性发生上下浮动的情况,影响行人的正常行走。如果把弹性件安装在第二定位板与支撑平台之间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会影响行人正常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与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分力板,分力板固定在弹性件上且分力板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支撑平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力板可扩大弹性件作用在支撑平台上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支撑平台受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的下侧开有拱形孔,抵接槽口固定有弧形块,当支撑部安装在抵接槽口内时,弧形块抵接进拱形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拱形孔和弧形块的接触面时曲面的,由于楼梯主体的自重,在楼梯主体发生偏移时,曲面可提供复位力,使楼梯主体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包括橡胶层以及固定在橡胶层两侧的钢片,两片钢片分别抵接在支撑部和抵接槽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楼梯主体发生晃动时,橡胶层会与支撑部、抵接槽口发生摩擦,久而久之,橡胶层的体积将越来越小,也就很容易失去缓冲的作用。而增设两块钢片可大大延缓橡胶层被磨损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层上贯穿有灌注孔,灌注孔内填充有铅芯且铅芯两端分别抵接在两片钢片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铅芯的弹塑性性能可以耗散能量,这可以达到抗震的效果。因为铅的屈服应力不高并且在塑性变形条件下拥有优良的疲劳特性,所以能成为较好的阻尼器,即整个缓冲件滞回特性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平台上螺栓连接有盖板,盖板盖设在缓冲件上侧且盖板上侧面与第一定位板上侧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用于降低缓冲件遭到外界损坏的概率,同时降低凹凸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梯主体两端设有吊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连接吊装孔将楼梯主体吊装至相邻两个支撑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可对楼梯主体进行各个方位的限位以及缓冲,从而不仅对楼梯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防止楼梯与支撑平台过度移动导致分离;

2、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由于拱形孔和弧形块的接触面时曲面的,由于楼梯主体的自重,在楼梯主体发生偏移时,曲面可提供复位力,使楼梯主体回复至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楼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梯主体;11、支撑部;12、吊装孔;13、拱形孔;14、上定位孔;2、支撑平台;21、抵接槽口;22、弧形块;23、下定位孔;3、定位杆;31、第一定位板;32、第二定位板;33、弹性件;34、分力板;4、缓冲件;41、钢片;42、铅芯;43、橡胶层;44、灌注孔;4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装配式抗震楼梯,参考图1,包括多个支撑平台2以及楼梯主体1,楼梯主体1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两个支撑平台2上。楼梯主体1两端设有吊装孔12,可通过连接吊装孔12将楼梯主体1吊装至相邻两个支撑平台2上。

参考图4和图5,楼梯主体1(参考图3)两端为支撑部11,支撑平台2的边缘开有抵接槽口21,且支撑部11支承在抵接槽口21内。支撑部11与抵接槽口21之间夹设有缓冲件4,缓冲件4用于降低水平方向上支撑部11与支撑平台2之间撞击力。缓冲件4包括橡胶层43、固定在橡胶层43两侧的钢片41,两片钢片41分别抵接在支撑部11和抵接槽口21的槽壁上。橡胶层43上贯穿有灌注孔44,灌注孔44内填充有铅芯42,且铅芯42两端分别抵接在两片钢片41上。铅芯42的弹塑性性能可以耗散能量,这可以达到抗震的效果。因为铅的屈服应力不高并且在塑性变形条件下拥有优良的疲劳特性,所以能成为较好的阻尼器,即整个缓冲件4滞回特性优良。支撑平台2上螺栓连接有盖板45,盖板45盖设在缓冲件4上侧,从而降低缓冲件4遭到外界损坏的概率。

参考图4和图5,支撑部11上竖直开有上定位孔14,支撑平台2上竖直开有下定位孔23,上定位孔14与下定位孔23对齐连通,且上定位孔14与下定位孔23等孔径。上定位孔14和下定位孔23内共同穿设有定位杆3,且定位杆3与上定位孔14、下定位孔23均留有用于缓冲的间隙,间隙内可填充有橡胶材料(图中未示出)。定位杆3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第一定位板31与支撑部11相抵接,且盖板45上侧面与第一定位板31上侧面平齐。第二定位板32与支撑平台2之间设有弹性件33,弹性件33可以是弹簧。弹性件33下端固定在第二定位板32上,弹性件33上端固定有分力板34,且分力板34在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支撑平台2上。

参考图4和图5,支撑部11(参考图6)的下侧开有拱形孔13(参考图6),抵接槽口21固定有弧形块22,当支撑部11安装在抵接槽口21内时,弧形块22抵接进拱形孔13(参考图6)内。

具体实施过程:缓冲件4可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降低支撑部11与支撑平台2之间撞击力的作用,且间隙穿在支撑部11与支撑平台2上的定位杆3也可防止楼梯主体1在水平方向上过度移动;而弹性件33在配合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之后,可防止楼梯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过度移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楼梯主体1装配在相邻两个支撑平台2上,可使楼梯主体1与房屋的整体框架分离,从而降低房屋的整体框架作用在楼梯主体1上的剪力。同时由于支撑平台2往往只有一边与房屋的整体框架接触并固定连接,则房屋的整体框架作用在支撑平台2上的剪力能在支撑平台2的另一端消散掉很大一部分。

而且通过设置缓冲件4、弹性件33、定位杆3、第一定位板31、第二定位板32等部件,一方面可为楼梯主体1的晃动提供一个水平及竖直方向上滑动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内降低由于楼梯主体1晃动而带来的撞击力,另一方面可限制楼梯主体1过度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