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1617发布日期:2018-12-28 20:1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间装配实现预定地点,在预定地点装配好车间之后,便固定了车间位置之后不再改变,因此一次性的装配使得整个选料和固定过程都不需要考虑后续的升级或者拆卸问题。

随着基建设施的大力发展,一次性使用的装配车间成本升高,通过车间的回收能够有效节约成本,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的车间装配主要是保证强度,为了达到预设的强度,同时为了简便安装过程,大部分连接部分均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造成了拆卸困难,即使拆卸也是不可恢复的强行拆卸,使得拆卸后的零件无法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装配车间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包括骨架结构、板体结构和地基结构;

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刚架柱、支撑和系杆;

所述骨架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刚架柱,所述第二侧面相应地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刚架柱;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刚架柱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刚架柱之间设置有屋架;

所述屋架的一侧由所述系杆连接形成第一轴,另一侧由所述系杆连接形成第二轴,位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还具有由系杆连接形成的第三轴和第四轴,所述第三轴靠近所述第一轴,所述第四轴靠近所述第二轴;

所述骨架结构的所述刚架柱靠近所述屋架的一端还设置有牛腿,所述牛腿上设置有吊车梁;所述支撑包括柱间支撑、第一轴支撑和第二轴支撑;所述柱间支撑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架柱之间,所述柱间支撑包括交叉的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

所述第一轴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三轴之间;所述第二轴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四轴之间;

所述板体结构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具有用于靠近所述骨架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向垂直于所述板本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延伸板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贴合件,所述第二延伸板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贴合件;

所述第一贴合件为第一倒扣,所述第一倒扣具有朝向所述板本体方向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贴合件为第二倒扣,所述第二倒扣具有背离所述板本体方向的第二抵接面;

一个所述板体结构的所述第一抵接面与另一个所述板体结构的所述第二抵接面能够抵接配合;

所述地基结构包括预埋座和安装座,所述预埋座埋设于土层中,所述预埋座的下方设置有砂夹石层;

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和螺栓,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预埋座远离所述砂夹石层的一端,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刚架柱远离所述屋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座设置于预埋槽内,所述预埋槽为四棱台形槽,所述预埋槽具有底面,所述砂夹石层铺设于所述底面上,所述预埋座与所述预埋槽内壁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素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座通过锚栓与所述砂夹石层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座包括钢筋和箍筋,多根所述钢筋竖直设置,所述箍筋联结所述钢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屋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架体和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骨架结构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两个所述刚架柱之间设置有两根抗风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装配车间在所述第一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开合门,所述第一开合门设置在两根所述抗风柱之间;所述移动式装配车间在所述第二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开合门,所述第二开合门设置在两根所述抗风柱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合门的底部向所述移动式装配车间外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路沿坡,所述第二开合门的底部向所述移动式装配车间外侧延伸设置有第二路沿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窗口,所述板体结构覆盖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未设置所述窗口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刚架柱之间在所述牛腿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系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装配车间,实现了一个地基稳固,整体承重能力强的车间,能够在多种地形条件性实现移动式装配车间的组装。且在一个使用周期结束后,能够完整地拆卸出骨架结构,实现移动式装配车间大部分结构的回收,以备下一次使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且降低了的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也可以在不拆卸骨架结构的情况下,加设移动配件使得整个骨架结构能够整体移动到下一个地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装配车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结构未设置抗风柱时的右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间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预埋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预埋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埋座下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装配车间的地基结构的整体平面图;

图17是图16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3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配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配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拓展拖拽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移动式装配车间;010-板体结构;030-骨架结构;031-第一侧面;033-第二侧面;100-刚架柱;110-牛腿;130-吊车梁;150-抗风柱;210-柱间支撑;2101-第一斜支撑;2103-第二斜支撑;211-第一柱间支撑;213-第二柱间支撑;230-第一轴支撑;231-第一支撑杆;233-第二支撑杆;235-固定板;250-第二轴支撑;300-系杆;301-第一轴;303-第二轴;305-第三轴;307-第四轴;310-杆体;330-连接头;400-屋架;410-第一架体;411-第一连接板;430-第二架体;431-第二连接板;510-花篮螺栓;011-第一连接端;013-第二连接端;600-第一延伸板;700-第二延伸板;601-第一倒扣;701-第二倒扣;7011-第一抵接面;7011-第二抵接面;800-板本体;050-地基结构;910-预埋座;930-安装座;051-预埋槽;0511-底面;0513-砂夹石层;911-锚栓;913-钢筋;915-箍筋;071-第一开合门;073-第一路沿坡;090-窗口;917-第一定位凸起;101-定位槽;020-移动配件;021-安装板;023-滚轮;025-第二定位凸起;027-拓展板;0271-拓展孔;040-拓展拖拽杆;041-第一插杆;043-第二插杆;04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装配车间001,请参阅图1,这种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包括骨架结构030、板体结构010和地基结构050;

请参阅图2和图3,骨架结构030包括刚架柱100、支撑和系杆300;骨架结构03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031和第二侧面033;第一侧面031间隔设置有多个刚架柱100,第二侧面033相应地间隔设置有多个刚架柱100;第一侧面031的刚架柱100和第二侧面033的刚架柱100之间设置有屋架400;

屋架400的一侧由系杆300连接形成第一轴301,另一侧由系杆300连接形成第二轴303,位于第一轴301和第二轴303之间还具有由系杆300连接形成的第三轴305和第四轴307,第三轴305靠近第一轴301,第四轴307靠近第二轴303;

骨架结构030的刚架柱100靠近屋架400的一端还设置有牛腿110,牛腿110上设置有吊车梁130;支撑包括柱间支撑210、第一轴支撑230和第二轴支撑250;柱间支撑21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刚架柱100之间,柱间支撑210包括交叉的第一斜支撑2101和第二斜支撑2103;

第一轴支撑230设置在第一轴301和第三轴305之间;第二轴支撑250设置在第二轴303和第四轴307之间;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板体结构010包括板本体800,板本体800具有用于靠近骨架结构030的安装面,安装面具有第一连接端011和第二连接端013,第一连接端011设置有第一延伸板600,第二连接端013设置有第二延伸板700,第一延伸板600和第二延伸板700向垂直于板本体800的方向延伸;

第一延伸板600远离第二延伸板70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贴合件,第二延伸板700远离第一延伸板60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贴合件;

第一贴合件为第一倒扣601,第一倒扣601具有朝向板本体800方向的第一抵接面7011;第二贴合件为第二倒扣701,第二倒扣701具有背离板本体800方向的第二抵接面7011;

一个板体结构010的第一抵接面7011与另一个板体结构010的第二抵接面7011能够抵接配合;

请参阅图16和图17,地基结构050包括预埋座910和安装座930,预埋座910埋设于土层中,预埋座910的下方设置有砂夹石层0513;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安装座930固定设置在预埋座910远离砂夹石层0513的一端,安装座93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刚架柱100远离屋架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请参阅图18和图12,安装座93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917,刚架柱100远离屋架400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定位凸起917配合的定位槽101;

第一定位凸起917设置为具有弧形表面的凸起,定位槽101的内壁与第一定位凸起917的外轮廓相当,使得安装座930和刚架柱100对位时,可以自动调整位置。

安装座930与刚架柱100固定后可以将车间位置固定。

请参阅图19和图20,移动式装配车间001还包括移动配件020,移动配件020包括安装板021和滚轮023,滚轮023安装在安装板021的一面,安装板021远离滚轮023的一面设置有能够与定位槽101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025,安装板021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三定位孔;安装板021一侧固定设置有拓展板027,拓展板027上设置有拓展孔0271。

在刚架柱100与安装座930解除配合后,刚架柱100能够与移动配件020连接,使得车间能够拖拽移动。

请参阅图21,移动式装配车间001还包括拓展拖拽杆040,拓展拖拽杆040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与一个移动配件020的拓展孔0271配合的第一插杆041,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另一个移动配件020的拓展孔0271配合的第二插杆043,第一插杆041外侧设置有螺纹,第二插杆043外侧设置有螺纹。

拓展拖拽杆040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拖拽绳的轴承045。

通过拓展拖拽杆040的设置使得多个滚轮023直接关联,在拖拽过程中不会因为施力不均,造成车间方向偏移。第一插杆041和第二插杆043的螺纹使得第一插杆041和第二插杆043端部可以设置螺母,从而固定。

通过预埋的地基结构050保证了移动式装配车间001的整体稳定性,其中砂夹石层0513可以缓冲冲击,同时可以保证整个装配车间的重力均匀散布的在地基结构050上。其中地基结构050上设置的安装座930作为骨架结构030的基础连接部件,使得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在一个周期的使用结束后,可以通过解除骨架结构030与安装座930的连接配合,使得骨架结构030可以不受损坏地拆卸,准备下一次安装,实现下一个周期的使用。

请参阅图14和图15,在本实施例中,预埋座910设置于预埋槽051内,预埋槽051为四棱台形槽,预埋槽051具有底面0511,砂夹石层0513铺设于底面0511上,预埋座910与预埋槽051内壁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素土。

四棱台形槽的设置使得预埋座910设置在预埋槽051中四周的固定性能基本相当,避免了出现任意一方松动之后,固定情况逐步恶化。素土夯实还可以提高预埋座910的整体耐腐蚀性,提高使用寿命。

预埋座910通过锚栓911与砂夹石层0513固定连接,预埋座910具有靠近砂夹石层0513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通孔,锚栓911穿过通孔固定在砂夹石层0513及砂夹石层0513下的土层中,锚栓911的上部通过螺母固定。具体的制作过程应该为:实现预设锚栓911,然后填土、灌注砂夹石层0513,锚栓911在土层中的部分还可以设置加强筋,对锚栓911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填土和灌注砂夹石层0513的时候锚栓911位置变化,影响后期和底座的对位。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座910包括钢筋913和箍筋915,多根钢筋913竖直设置,箍筋915联结钢筋913。预埋座910通过钢筋913和箍筋915成型整体框架,钢架结构保证了预埋座910的整体强度,可以在预埋座910的整体框架内关注混凝土实现定型。

请参阅图5,柱间支撑210包括第一柱间支撑211和第二柱间支撑213,骨架结构030具有远离屋面的底面0511,第一柱间支撑211设置在底面0511与吊车梁130之间,第二柱间支撑213设置在吊车梁130与屋面之间。

第一柱间支撑211和第二柱间支撑213分别设置在靠近屋架400的一端和远离屋架400的一端使得骨架结构030在安装吊车梁130之后,能够分担两部分的荷载,使得骨架结构030的荷载分布均匀而不集中在一点。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刚架柱100之间在牛腿110的位置设置有系杆300。系杆300包括杆体310和连接头330,杆体3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杆头和第二杆头,连接头330具有平板和竖板,竖板固定设置在平板一面的中间位置,平板与竖板垂直设置;第一杆头与一个连接头330远离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二杆头与另一个连接头330远离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

通过系杆300来保证相邻两个刚架柱100端部的位置,可以方便地将骨架结构030的大体形状控制在一定的误差内,方便后续结构的安装,同时系杆300作为一个连接件,同样承担一定的荷载,以避免骨架结构030安装吊车之后垮塌。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支撑2101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位于第二斜支撑2103的一侧,第二支撑段位于第二斜支撑2103的另一侧,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之间通过花篮螺栓510连接。

第一斜支撑2101和第二斜支撑2103通过花篮螺栓510连接可以消除周向应力,保证第一斜支撑2101的强度。第一斜支撑2101和第二斜支撑2103与刚架柱100的连接均采用螺栓固定,在第一斜支撑210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235,第二斜支撑2103的端部也设置有固定板235,固定板23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屋架400包括靠近第一侧面031的第一架体410和靠近第二侧面033的第二架体430,第一架体410和第二架体430对称设置,第一架体410和第二架体430可拆卸连接。

第一架体410和第二架体43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架体410靠近第二架体430的一面焊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11,第二架体430靠近第一架体41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31,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31上均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内穿过螺栓使得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31固定,从而固定第一架体410和第二架体430,在拆卸时取下螺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结构030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的两个刚架柱100之间设置有两根抗风柱150。

抗风柱150提高了端面稳定性,同时也为端面处的板体结构010安装提供了基体。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支撑230包括交叉的第一支撑杆231和第二支撑杆233,第一支撑杆231包括两根同轴的圆杆和连接两根圆杆的花篮螺栓510,第二支撑杆233包括两根同轴的圆杆和连接两根圆杆的花篮螺栓510。

第一支撑杆231和第二支撑杆233的端部穿过屋架400,并在穿过屋架400的部分使用螺帽固定,第一轴支撑230与屋架400通过螺帽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后期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支撑250包括交叉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包括两根同轴的圆杆和连接两根圆杆的花篮螺栓510,第四支撑杆包括两根同轴的圆杆和连接两根圆杆的花篮螺栓510。

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端部穿过屋架400,并在穿过屋架400的部分使用螺帽固定,第二轴支撑250与屋架400通过螺帽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后期的拆卸。

具体的,在第三轴305和第四轴307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轴305支撑,第三轴305支撑的结构与第一轴支撑230及第二轴支撑250相同。

通过这样的骨架结构030保证了整个移动式装配车间001的承重性能,能够实现稳定的吊车拾物、运动。

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在第一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开合门071,第一开合门071设置在两根抗风柱150之间;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在第二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开合门,第二开合门设置在两根抗风柱150之间。

第一开合门071和第二开合门主要用于运输车的进出,承担将原料运入移动式装配车间001,以及将成品运出移动式装配车间001的任务。

第一开合门071的底部向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外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路沿坡073,第二开合门的底部向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外侧延伸设置有第二路沿坡。

由于移动式装配车间001为了保证内部的整体干燥,整个移动式装配车间001会做适当的抬高。为了方便运输车的进出,在第一开合门071和第二开合门处设置路沿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031和第二侧面033设置有多个窗口090,板体结构010覆盖第一侧面031和第二侧面033未设置窗口090的位置。窗口090保证了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内部的通风,在窗口090处设置窗户,可以实现窗口090的选择性开合。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实现了一个地基稳固,整体承重能力强的车间,能够在多种地形条件性实现移动式装配车间001的组装。且在一个使用周期结束后,能够完整地拆卸出骨架结构030,实现移动式装配车间001大部分结构的回收,以备下一次使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且降低了的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也可以在不拆卸骨架结构030的情况下,加设移动配件020使得整个骨架结构030能够整体移动到下一个地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