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820发布日期:2019-01-02 22: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运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如公交站台、户外的展示区域等,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另一方面,3D打印而成的建筑,如公交站台,在打印处向建筑地运输时,由于较重,或者是不便于吊装,或者是吊装时出现建筑损坏。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尤其是3D打印技术建筑油墨的材料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3D打印技术在墙板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传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外填充墙通常采用砌块进行填充,工序繁琐,耗费人工;此外,填充墙外墙防水层、保温层、装饰层要分层、分多道工序施工,施工效率低下。而采用3D打印建筑外填充墙,则可以令框架柱之间的整块填充墙一次成型,且3D打印可以实现防水层、保温层、装饰层一次成型,打印完毕只需进行整体吊装安装,免去传统施工方法多道工序之繁琐,可有效缩短工期,降低能源和劳动力消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打印处向建筑地运输时,由于较重,或者是不便于吊装,吊装时出现建筑损坏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装结构,用于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包括:用于吊装固定的预制组件、预制连接件和倒爪结构;

所述预制组件包括:第一预制组件和第二预制组件;

所述第一预制组件和所述第二预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预制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预制组件穿设于所述倒爪结构内。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预制组件和第二预制组件均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锁紧部;

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紧部连接,且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吊装设备进行固定的,所述预制连接件插接在所述锁紧部内,通过锁紧部将所述预制连接件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部呈圆柱体状;且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一端为上部,远离所述连接部接触的一端为下部,且所述上部的圆面积小于所述下部的圆面积。

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接座;

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固定部底部的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卡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包围形成的内部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预制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组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预制连接件的两端。

进一步地,

所述倒爪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爪和两个第二固定爪;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爪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爪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爪与所述第二固定爪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固定爪和第二固定爪均包括:横向固定杆和两个竖向固定杆;

所述横向固定杆与所述竖向固定杆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竖向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横向固定杆的端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装设备,包括: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和四个所述的吊装结构;

四个所述吊装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的四个拐角处。

进一步地,

所述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包括:钢筋网;

在对所述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打印时,所述钢筋网每隔20cm 高度铺设一层。

进一步地,

所述倒爪结构卡设于所述钢筋网的最下面一层的下端,用于定位固定所述吊装结构,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对其造成冲击而产生偏移。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结构,包括:用于吊装固定的预制组件、预制连接件和倒爪结构;预制组件包括:第一预制组件和第二预制组件;第一预制组件和第二预制组件分别与预制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二预制组件穿设于倒爪结构内。

这里的,吊装结构可作为竖向筋使用,上下端都有预制组件,可以连接吊具进行吊装,在其摆正后,可以连接上下端预制组件进行水平移动,这种吊装方式不会对墙体造成任何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设备,包括: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和四个第一方面的吊装结构;四个吊装结构分别设置在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的四个拐角处。

这里的吊装设备具有上述吊装结构具有的一切优点,并且,且通过四个吊装结构使得吊装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预制组件;110-第一预制组件;120-第二预制组件; 130-固定部;131-连接孔;132-卡接座;140-连接部;150-锁紧部; 200-预制连接件;300-倒爪结构;310-第一固定爪;320-第二固定爪; 330-横向固定杆;340-竖向固定杆;400-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500-吊装结构;600-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结构,用于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包括:用于吊装固定的预制组件100、预制连接件200和倒爪结构300;

预制组件100包括:第一预制组件110和第二预制组件120;

第一预制组件110和第二预制组件120分别与预制连接件200 可拆卸连接,且第二预制组件120穿设于倒爪结构300内。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吊装结构500可作为竖向筋使用,上下端都有预制组件100,可以连接吊具进行吊装,在其摆正后,可以连接上下端预制组件100进行水平移动,这种吊装方式不会对墙体造成任何损伤。

另外,第一预制组件110和第二预制组件120均包括:固定部 130、连接部140和锁紧部150;

固定部130通过连接部140与锁紧部150连接,且固定部130 用于与吊装设备进行固定的,预制连接件200插接在锁紧部150内,通过锁紧部150将预制连接件200锁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130是当进行吊装时与吊装设备连接的,而连接部140可以为中空的或者是实心的均可,主要是起到了对固定部130与锁紧部150的连接,而锁紧部150的外部设置有凸起,有效的提高了摩擦力,方便在拧紧的过程中容易受力。由于锁紧部150 与预制连接件200连接,且预制连接件200与锁紧部150可以是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方便运输,

具体地,固定部130呈圆柱体状;且与连接部140接触的一端为上部,远离连接部140接触的一端为下部,且上部的圆面积小于下部的圆面积。

为了增加连接强度,这里的连接部140与固定部130之间插接或者是螺纹连接后,均可填充一定的固定胶。

由于固定部130主要是在吊装中起到重要的连接环节,因此固定部130与吊装设备的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整个吊装过程的安全性。

这里将固定部13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131和卡接座132;

连接孔131沿固定部130底部的圆周均匀设置;卡接座132设置在连接孔131包围形成的内部的区域内。这样的一种连接孔131和卡接座132的配合使用的方式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同时,首先通过卡接座132将两者快速对接,从而两者的相对位置确定,之后通过螺栓或者螺丝穿过连接孔131进行连接固定。

另外,第一预制组件110与第二预制组件120对称的设置在预制连接件200的两端。

上部的第一预制组件110由于吊装时候进行固定且同时与预制连接件200连接,而下部的第二预制组件120与预制连接件200连接,这里的预制连接件200可选择为钢筋。

具体地,倒爪结构300包括:两个第一固定爪310和两个第二固定爪320;

两个第一固定爪310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固定爪320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固定爪310与第二固定爪320垂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倒爪结构300呈“井”字型,预制于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的下端,卡于下面一层钢筋网6003的下端,起到固定整个钢筋作用,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对其造成冲击而产生偏移。并且第一固定爪310设置在第一固定爪310的下部,且其第一固定爪 310和第二固定爪320均包括:横向固定杆330和两个竖向固定杆 340;这里的竖向固定杆340的自由端呈一个平面设置,横向固定杆 330与竖向固定杆340垂直设置,且两个竖向固定杆340设置在横向固定杆330的端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设备,包括: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和四个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吊装结构500;

四个所述吊装结构500分别设置在所述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 400的四个拐角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吊装设备具有上述吊装结构500具有的一切优点,并且,且通过四个吊装结构500使得吊装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更加稳定。并且由于这里的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的四个拐角是呈C型,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包括:钢筋网600;

在对所述3D打印移动公交站台400打印时,所述钢筋网600每隔20cm高度铺设一层。

此吊装结构500是在建筑打印完毕后,在四个拐角处放置四个,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下端处的钢筋网600,起到固定整个钢筋作用,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对其造成冲击而产生偏移。

同时,倒爪结构300卡设于所述钢筋网600的最下面一层的下端,用于定位固定所述吊装结构500,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对其造成冲击而产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设备可以作为竖向筋使用;

同时由于上下端都有预制组件100,可以连接吊具进行吊装,在其摆正后,可以连接上下端预制组件100进行水平移动,这种吊装方式不会对墙体造成任何损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