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3528发布日期:2018-11-09 22:0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



背景技术:

重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试件在温度为100度到110度的条件下干燥至恒温后测定)≥2800kg/m3,通常用特别密实和特别重的骨料制备。常采用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作骨料和锶水泥、钡水泥共同配置防辐射混凝土,它们具有不透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能,主要作为核工程的屏蔽结构材料。

由于重混凝土内部设有重料,导致在混合的时候这些重料会因为自身的重力较大而导致沉在混凝土底部,进而使得整体的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因此会严重影响搅拌的效果,一般的解决办法都是延长搅拌时间,但是如果是特殊水泥,比如快速凝固的水泥就会使得水泥在还没有搅拌均匀就会开始凝固,所以,对于重混凝土必须找到一种高效混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结构简单紧凑,能够混合均匀并且高度混合,保持重料处于运动中,防止出现重料沉积的情况。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包括壳体、法兰、转轴、锥度螺纹孔、螺纹箍、搅拌棒、大网格、小网格、中网格和进出料口,所述的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法兰,法兰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的壳体的侧壁固定开设有锥度螺纹孔和进出料口,锥度螺纹孔的内圈装配有螺纹箍和搅拌棒,所述的搅拌棒通过螺纹箍与锥度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进出料口外侧设有进出料盖,所述的壳体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大网格、小网格和中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设置为圆柱体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大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的高度依次减小,且大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均由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组成,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插装在法兰的中心处,转轴外接传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锥度螺纹孔内壁的锥度螺纹与螺纹箍外壁的锥度螺纹尺寸相匹配。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内壁设有不同高度的网格,能够实现在混合搅拌的时候将处在不同层次的重料再次带到混凝土顶端,使得重料和混凝土混合均匀;同时由于内部深度可调的搅拌棒,因此可以将不同深度的混凝土高度混合,保持重料一直处于运动中,防止出现重料沉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法兰;21、转轴;3、锥度螺纹孔;31、螺纹箍;32、搅拌棒;4、大网格;41、小网格;42、中网格;401、横向网线;402、纵向网线;5、进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包括壳体1、法兰2、转轴21、锥度螺纹孔3、螺纹箍31、搅拌棒32、大网格4、小网格41、中网格42和进出料口5,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法兰2,壳体1设置为圆柱体空腔结构,法兰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轴21,转轴21插装在法兰2的中心处,转轴21外接传动电机,壳体1的侧壁固定开设有锥度螺纹孔3和进出料口5,锥度螺纹孔3的内圈装配有螺纹箍31和搅拌棒32,搅拌棒32通过螺纹箍31与锥度螺纹孔3螺纹连接,锥度螺纹孔3内壁的锥度螺纹与螺纹箍31外壁的锥度螺纹尺寸相匹配,进出料口5外侧设有进出料盖,壳体1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大网格4、小网格41和中网格42,大网格4、中网格42和小网格41的高度依次减小,且大网格4、中网格42和小网格41均由横向网线401和纵向网线402组成,横向网线401和纵向网线402垂直固定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先把重混凝土通过进出料口5倒入壳体1内部,然后通过螺纹箍31调节搅拌棒32至合适的长度,启动电机带动转轴21旋转,进而带动壳体1旋转,由于内部依次间隔设有大网格4、中网格42和小网格41,因此能够层层带动重混凝土内部的重料,防止出现内部的重料因为自重形成的沉淀而致使混凝土整体搅拌不均匀情况,而调节搅拌棒32的深度可以针对不同情况下,打乱由于同频率搅拌后,重混凝土会形成的动态稳定平衡,使得混凝土混合能够更高效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混合筒,通过内壁设有不同高度的大网格4、小网格41和中网格42,能够实现在混合搅拌的时候将处在不同层次的重料再次带到混凝土顶端,使得重料和混凝土混合均匀;同时由于内部深度可调的搅拌棒32,因此可以将不同深度的混凝土高度混合,保持重料一直处于运动中,防止出现重料沉积的情况。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