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197发布日期:2018-11-07 21: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土木建筑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建筑的越来越多,也象征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在劳动工人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种支撑结构往往较为重要。

在现有的支撑结构中,大多为一种常见的支撑柱,仅仅只能够起到常用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其性能较差,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现有的支撑结构中,大多为一种常见的支撑柱,仅仅只能够起到常用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其性能较差,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第一三角板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上部预留有方槽,所述第一三角板位于方槽的内部上侧,且第一三角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三角板,所述支撑柱通过固定轴与支撑杆相互固定,且支撑柱的顶部内侧开设有缺口,并且缺口的内侧预留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方槽的剖面面积等于第一三角板的两倍,且方槽和第一三角板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并且方槽的水平中心线位于支撑柱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角板和第二三角板均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三角板包括主板、滑槽、固定柱和卡柱,且主板的上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和卡柱。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通过固定轴与支撑杆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柱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45°。

优选的,所述缺口的表面与第二三角板的两个侧面吻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

1.方槽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是否使用第一三角板或者第二三角板,并且在未使用时,能够将第一三角板或者第二三角板储存在方槽的内部,从而能够节省空间的使用;

2.固定轴和支撑柱的使用,使该装置的顶部能够旋转,从而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将其他的梁柱等物品横放在支撑柱的内侧,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缺口和限位槽的使用,使该装置的顶部在未展开时,能够对其进行固定,避免支撑柱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并且限位槽能够和第二三角板进行固定,使该装置的使用,能够更加安全;

4.通孔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通过外界的物品穿过通孔,将该装置两两相连,从而能够增加其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展开剖面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展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未展开剖面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未展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三角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通孔;3、方槽;4、第一三角板;5、第二三角板;501、主板;502、滑槽;503、固定柱;504、卡柱;6、固定轴;7、支撑柱;8、缺口;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1、通孔2、方槽3、第一三角板4、第二三角板5、固定轴6、支撑柱7、缺口8和限位槽9,支撑杆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且通孔2的上部预留有方槽3,方槽3的剖面面积等于第一三角板4的两倍,且方槽3和第一三角板4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并且方槽3的水平中心线位于支撑柱7的下侧,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将第一三角板4或者第二三角板5放置在方槽3的内部,第一三角板4位于方槽3的内部上侧,且第一三角板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三角板5,第一三角板4和第二三角板5均为可拆卸结构,使该装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三角板4和第二三角板5分别取出,第二三角板5包括主板501、滑槽502、固定柱503和卡柱504,且主板501的上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02,滑槽50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503和卡柱504,使该装置能够在将支撑柱7收回时,可以通过第二三角板5对2个支撑柱7进行固定,支撑柱7通过固定轴6与支撑杆1相互固定,且支撑柱7的顶部内侧开设有缺口8,并且缺口8的内侧预留有限位槽9,支撑柱7通过固定轴6与支撑杆1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柱7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45°,使该装置能够在需要时,对支撑柱7进行旋转,缺口8的表面与第二三角板5的两个侧面吻合连接,使该装置能够将第二三角板5放置在缺口8的内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土木建筑支撑结构时,首先确定该装置是否完好,之后便可正常使用,将该装置支撑杆1的底部固定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之后便可将放置在方槽3下侧的第二三角板5取出,摆放在支撑柱7的内侧,之后支撑柱7会受到第一三角板4的阻挡,使2个支撑柱7的夹角为90°,同时能够避免支撑柱7发生晃动的情况,之后便能够在建设中起到支撑的作用,当需要收回支撑柱7时,将第二三角板5从支撑柱7的内侧取下,在将方槽3上侧的第一三角板4放置在方槽3的下侧,之后通过固定轴6,将支撑柱7收回,在将第二三角板5放置到缺口8的内侧,结果如图4所示,第二三角板5通过滑动内部的卡柱504,使卡柱504穿过支撑柱7,与限位槽9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支撑柱7能够相互固定,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