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161发布日期:2018-11-13 20:02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



背景技术:

仿古建筑是一种通过钢筋混凝土构造出符合现代力学强度要求的建筑内后,外部辅以砖瓦及木面板形成的具有浓烈的传统文化特征的“临摹”建筑。

目前,公告号为CN2059079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无混凝土梁式木构檐口,基于倾斜状、混凝土的无梁屋面板构成,特别地,该木构檐口至少由木柱、木桁条、木枋子、荷包椽、飞椽构成且通过钢结构预埋件、膨胀螺栓、通长钢箍固定组装,其中木柱通过钢结构预埋件装接固定于无梁屋面板端缘处,木桁条籍由木枋子的榫卯连接与木柱相固定,且通过钢结构预埋件装接固定于无梁屋面板;无梁屋面板的顶面通过膨胀螺栓固接有垫木,搁置于垫木且其尾部受固定于通长钢箍,荷包椽上部装接里口木及飞椽,木桁条间设有闸椽板。本方案充分利用了现代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强度性能,并且通过整合木构檐口赋予其木构件的丰富视觉层次感,体现出了古建筑的风格。

然而,在这种仿古建筑无混凝土梁式木构檐口中,木桁条处的钢结构预埋件底端的水平板插接在木条桁底端,实现对木条桁的支撑,但是,在多个钢结构预埋件不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偏离该水平面的钢结构预埋件难以对木条桁起到支撑作用,整体支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其具有易于调节、支撑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设于混凝土的梁结构板处,且梁结构板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梁部,包括木柱、木桁条、木枋子、荷包椽、飞椽及里口木,所述木柱固接于梁部侧端,所述木桁条通过木枋子连接于木柱且其通过钢结构预埋件连接于梁部,在屋面上铺设有垫木,所述荷包椽搁接于垫木端部,而里口木及飞椽依次搭接于荷包椽上,且木桁条之间设有闸椽板,所述钢结构预埋件包括固接于梁部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设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支撑件,所述木桁条连接于支撑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混凝土构造的屋面及梁部作为受力,在梁部侧端连接上木柱、木枋子和木桁条,且木柱、木枋子与木桁条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而形成梁部侧面的仿古结构,在屋面上铺设上垫木、荷包椽、里口木和飞椽,形成屋面的仿古结构,从而兼得混凝土构造稳定的力学性能和木结构古建筑的视觉外观;而在梁部的外侧预埋有钢结构预埋件,从而将木桁条连接在钢结构预埋件的底端的支撑件 上,而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支撑件能够根据水平状态的木桁条调节支撑件对木桁条的抵接,保证多个支撑件能够稳定将木桁条抵在同一水平线上,以提高钢结构预埋件的整体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顶端设有卡块,所述木桁条底部配合开有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件上的卡块卡接进木桁条底部设置的卡槽中,从而固定住木桁条位置,避免木桁条向远离梁部的一侧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底端水平设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撑件包括角钢,所述角钢一端抵接固定板设置,另一端水平抵接于木桁条底部,所述角钢与固定板的抵接端沿竖直方向开有腰形孔,所述定位螺栓插接于腰形孔中;所述卡块设于木桁条下方的角钢端部的顶面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埋的定位螺栓穿过腰形孔将角钢连接在固定上,并根据木桁条底部位置调整角钢位置,从而在使木桁条保持在水平状态时,推动角钢向上抵住木桁条,并借由定位螺栓固定住角钢位置,从而提高角钢部分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板底端水平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竖直贯穿支撑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顶端转动托板,所述托板抵接于木桁条底部设置;所述卡块设于托板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作用基础面,利用支撑板中穿设的调节螺栓带动支撑板上方的托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移,从而紧密的抵接与于木桁条底部,提高托板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顶面沿托板滑移方向开有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顶部开有滑动槽,使木桁条最低能够抵接于支撑板上,从而增加托板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部沿调节螺栓螺头的滑移方向开有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底部开有容纳调节螺栓的容置槽,从而避免突出支撑板底部设置的调节螺栓的螺头影响到木桁条下方连接件的设置。

进一步的,在梁部中预设有水平设置的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远离梁部的一端插设在木桁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梁部中预埋的膨胀螺栓插进木桁条中,拉住木桁条,避免木桁条脱离支撑件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木枋子设于支撑件下方,所述木枋子与支撑件之间夹设有木连机,所述木连机与木枋子之间夹设有木夹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木桁条下方设置上木连机与木夹堂,提高仿古建筑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所述木柱顶端远离梁部的一侧设有云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木柱远离梁部的一侧设置上云头,增强木结构建筑的仿古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板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支撑件,根据水平木桁条底部位置,调整支撑件紧密抵接于木桁条底部,提高钢结构预埋件的整体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钢结构预埋件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钢结构预埋件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木柱;11、木枋子;12、木夹堂;13、木连机;14、木桁条;141、卡槽;15、云头;2、垫木;21、荷包椽;22、里口木;23、飞椽;24、闸椽板;3、钢结构预埋件;31、固定板;311、定位螺栓;32、钢筋条;4、支撑件;41、卡块;42、角钢;421、腰形孔; 43、支撑板;431、容置槽;432、调节螺栓;433、滑动槽;434、托板;5、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如图1所示,设于混凝土的梁结构板处,且梁结构板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梁部,包括木柱1、木桁条14、木枋子11、荷包椽21、飞椽23及里口木22,所述木柱1固接于梁部侧端,其中木桁条14通过木枋子11连接于木柱1且其通过钢结构预埋件3连接于梁部,而在屋面上铺有垫木2,并将荷包椽21搁接于垫木2端部,而里口木22及飞椽23依次搭接于荷包椽21上,且木桁条14之间放置有多个闸椽板24;而钢结构预埋件3包括固接于梁部设置的固定板31,固定板31侧壁设置有多个预埋于梁部中的钢筋条32,并在固定板31底端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支撑件4,且木桁条14连接于支撑件4上。

由于现代建筑与传统古建筑在结构体系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体系,因此,在混凝土梁部处加设木构檐口结构时,通过垫木2、荷包椽21、里口木22和飞椽23的依次搭设连接形成屋面处的仿古结构,而通过木柱1、木枋子11和木桁条14的连接形成梁部侧端的仿古结构,从而得到兼顾混凝土的性能构造和木结构古建筑的视觉美感;而在搭接木桁条14时,一方面,木桁条14通过榫卯连接连接于木柱1,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梁部预埋有钢结 构预埋件3,通过钢结构预埋件3底端设置的支撑件4抵住木桁条14,提高木桁条14的稳固性,而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支撑件4能够根据水平的木桁条14调整自身位置,不仅能够避免木桁条14偏离水平而影响到木结构的稳固,还能避免部分支撑件4紧密的抵接于木桁条14下方而失去作用,从而提高钢结构预埋件3的整体支撑效果。

而为了实现支撑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滑移,如图2所示,支撑件4包括角钢42,角钢42一端抵接于固定板31设置,另一端抵接于木桁条14底部设置,而在固定板31底端设置有水平状态的定位螺栓311,在角钢42与固定板31的抵接端配合开有腰形孔421,且定位螺栓311穿设于腰形孔421中。这样,通过腰形孔421个定位螺栓311的配合沿竖直方向调整角钢42位置,保证多个角钢42能够紧密的抵接在水平的木桁条14底部,稳定木桁条14位置。

为了避免支撑件4上的木桁条14脱离支撑件4,如图所示,在角钢42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的顶面凸出设置有卡块41,在木桁条14底端配合开有卡槽141,卡块41卡设在卡槽141中。这样,在木桁条14搭接于角钢42上时,卡块41插设进卡槽141中,即能固定住木桁条14位置,保证木桁条14的稳定性。

在兼顾木结构部分的稳定性的同时,为了提高其外观效果,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角钢42下方设置有木连机13,且木枋子11设于木连机13下方,而在木连机13与木枋子11之间夹设有木夹堂12;另一方面,如图所示,在木柱1远离梁部的一侧设置有云头15。这样,利用外侧设置的木连机13与云头15增强仿古效果,提高仿古建筑的外观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披露的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而为了实现支撑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滑移,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4包括固定板31底端水平连接的支撑板 43,在支撑板 43底部向上贯穿支撑板 43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432,而调节螺栓432顶端转动连接有托板434,且托板434紧密抵接于木桁条14底部,这里,在支撑板 43顶面沿竖直方向开有供托板434放置的滑动槽433,在支撑板 43底部沿调节螺栓432的滑移方向开有供调节螺栓432的螺头放置的容置槽431。这样,即能通过滑移设置的托板434抵住木桁条14,并通过调整托板434位置使多个托板434将木桁条14抵接于同一水平线上,提高支撑效果;另外,容置槽431的设置能够避免调节螺栓432下方的螺头伸出支撑板 43底部而影响到木枋子11的对接,而滑动槽433的设置又能使木桁条14能够抵接于支撑板 43顶面,增加托板434的使用范围。

为了避免支撑件4上的木桁条14脱离支撑件4,如图4所示,在托板434顶面凸出设置有卡块41,在木桁条14底端配合开有卡槽141,卡块41卡设在卡槽141中。这样,在木桁条14搭接于托板434上时,卡块41插设进卡槽141中,即能固定住木桁条14位置,保证木桁条14的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中披露的仿古建筑构件的外檐结构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支撑件4上的木桁条14脱离支撑件4,如图所示,在梁部中预设有水平设置的膨胀螺栓5,且膨胀螺栓5远离梁部的一端插设在木桁条14中。这样,在木桁条14搭接于托板434上时,膨胀螺栓5插设进木桁条14中,即能拉住木桁条14,避免木桁条14脱离支撑件4,保证木桁条14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