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吸音生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711发布日期:2018-12-05 20:2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吸音生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吸音生态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生态板由于它的特性和环保特点,以及其表面美观、施工方便、生态环保、耐划耐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己广泛适用于家庭装饰、板式家具、橱柜衣柜、浴室柜等领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板是采用9-11层多层板粘贴合成的,在成品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原材料,成本大大提高,并且浪费人力,而且,层数越多,用胶量就越大,甲醛的释放量也就越大,时间久了还很容易开胶;在进行木工制作时,也容易开层,不牢固等问题,此外,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仅仅是遮风挡雨、吃饭栖身的简陋空间,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也希望建筑板材具有更多的功能性,例如隔热和隔音,而目前生态板还不能兼具隔热和隔音的功能,因此需要一种即具有灭菌杀虫、吸附污染的功能,又具有隔热保温、吸音隔音功能的生态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保温、节能环保、隔音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易于推广、能灭菌杀虫、吸附污染的隔热吸音生态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热吸音生态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侧板2、顶板3,所述底板1、侧板2、顶板3采用竹炭纤维板,可以起到灭菌杀虫以及吸附空气中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效果,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吸音层4,起到隔音效果,所述下吸音层4上方设置有下隔热板5,起到隔热效果,所述下隔热板5上方设置有上隔热板6,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中间形成空腔,有空腔中的空气作为缓冲区可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上方设置有上吸音层7,以强化隔音效果,所述顶板3设置在上吸音层7上方,以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吸音层7、下吸音层4采用蜂窝纸板或吸音棉,以进一步加强吸音效果。

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采用玻璃纤维或石棉或岩棉制成,进一步强化隔热效果。

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采用卡扣或卡槽连接,方便安装拼接和拆卸维护。

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采用胶合粘结固定,进一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隔热保温、节能环保、隔音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易于推广、能灭菌杀虫、吸附污染。本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采用竹炭纤维来制作外层板材,可以灭菌杀虫、吸附污染,因为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所以效果比现有技术更强,另外,本技术通过设置隔热板和利用中间的空腔作为缓冲区,打打强化了隔热保温功能,能大幅削减屋内与屋外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实现保持温暖或凉爽的效果,此外本技术还通过设置两个吸音层来强化个隔音效果,使隔音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侧板,3-顶板,4-下吸音层,5-下隔热板,6-上隔热板,7-上吸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侧板2、顶板3,所述底板1、侧板2、顶板3采用竹炭纤维板,可以起到灭菌杀虫以及吸附空气中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效果,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吸音层4,起到隔音效果,所述下吸音层4上方设置有下隔热板5,起到隔热效果,所述下隔热板5上方设置有上隔热板6,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中间形成空腔,有空腔中的空气作为缓冲区可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上方设置有上吸音层7,以强化隔音效果,所述顶板3设置在上吸音层7上方,以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生产时,先将底板1与侧板2固连,然后在底板1上方放置下吸音层4,然后将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内壁固连,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之间留出一段距离以形成空腔,之后再在上隔热板6上方放置上吸音层7,最后盖上顶板3并与侧板2固定。参阅图1。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侧板2、顶板3,所述底板1、侧板2、顶板3采用竹炭纤维板,可以起到灭菌杀虫以及吸附空气中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效果,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吸音层4,起到隔音效果,所述下吸音层4上方设置有下隔热板5,起到隔热效果,所述下隔热板5上方设置有上隔热板6,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中间形成空腔,有空腔中的空气作为缓冲区可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上方设置有上吸音层7,以强化隔音效果,所述顶板3设置在上吸音层7上方,以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生产时,先将底板1与侧板2固连,然后在底板1上方放置下吸音层4,然后将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内壁固连,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之间留出一段距离以形成空腔,之后再在上隔热板6上方放置上吸音层7,最后盖上顶板3并与侧板2固定,所述上吸音层7、下吸音层4采用蜂窝纸板,以进一步加强吸音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采用玻璃纤维制成,进一步强化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采用卡扣连接,方便安装拼接和拆卸维护,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采用胶合粘结固定,进一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参阅图1,其它参见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侧板2、顶板3,所述底板1、侧板2、顶板3采用竹炭纤维板,可以起到灭菌杀虫以及吸附空气中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效果,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吸音层4,起到隔音效果,所述下吸音层4上方设置有下隔热板5,起到隔热效果,所述下隔热板5上方设置有上隔热板6,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侧面与侧板2固连,以形成稳固的结构,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中间形成空腔,有空腔中的空气作为缓冲区可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上方设置有上吸音层7,以强化隔音效果,所述顶板3设置在上吸音层7上方,以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生产时,先将底板1与侧板2固连,然后在底板1上方放置下吸音层4,然后将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内壁固连,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之间留出一段距离以形成空腔,之后再在上隔热板6上方放置上吸音层7,最后盖上顶板3并与侧板2固定,所述上吸音层7、下吸音层4采用吸音棉,以进一步加强吸音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采用岩棉制成,进一步强化隔热效果,所述上隔热板6、下隔热板5与侧板2采用卡槽连接,方便安装拼接和拆卸维护,所述底板1、顶板3额侧面与侧板2采用胶合粘结固定,进一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参阅图1,其它参见上述实施例。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