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944发布日期:2018-11-23 18: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拱安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仿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仿古元素表示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对历史文化的不断发掘创新,仿古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仿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仿古建筑中常见的构件是斗拱。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或铺作等,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现有的古建筑中的斗拱大部分为木质产品,一般在混凝土柱子上采用角铁加膨胀螺栓的形式进行固定,角铁后尾固定距离较短,容易变形,引起斗拱前端下沉;另外,作为受力构件的斗拱,承受屋面构件的荷载,也会产生斗拱下沉。由于木材有自身的干缩性,木材干缩后,产生缝隙,这种斗拱及其安装结构在干燥后会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构件下沉的问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也会产生下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仿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斗拱安装结构存在固定不牢固而使斗拱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斗拱下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混凝土结构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斗拱,所述斗拱上连接有梁头;所述框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斗拱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呈异面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纵向设置并平行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板呈U型设置且其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部;所述斗拱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卡槽,所述梁头上也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卡槽,所述斗拱的底部与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斗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梁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膨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膨胀螺栓与所述框架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保温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上连接板、第二中连接板和第二下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中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梁头连接的上安装孔,所述梁头上设有与所述上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斗拱连接的下安装孔,所述斗拱上设有与所述下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下螺丝,所述下螺丝的末端设有下软木塞,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上螺丝,所述上螺丝的末端设有上软木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宽度相等且均等于所述斗拱的宽度,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斗拱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设有用于填充其之间缝隙的木垫。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梁头还连接有梓桁,所述梓桁交叉连接有椽子,所述椽子上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有瓦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梓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椽子的凹槽,所述凹槽呈弧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斗拱通过固定件与混凝土结构框架连接,固定件由相互连接且呈异面垂直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板完成了与框架的牢固连接,第三连接板用于放置斗拱的底部,斗拱的底部正好坐落在第三连接板上,而且,第二连接板用于固定斗拱,第二连接板位于斗拱的内部;另外,斗拱的顶部还与梁头连接,第二连接板也位于梁头的内部;而且,斗拱和梁头均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这种斗拱的安装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不会因斗拱变形而出现前端下沉的现象,也不会因屋面构件荷载大而产生斗拱下沉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平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斗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固定件;3-斗拱;31-第一卡槽;32-升;4-梁头;41-第二卡槽;5-连机;6-梓桁;7-椽子;8-瓦片;9-保温板;21-膨胀螺栓;22-第二上连接板;23-上安装孔;24-第二下连接板;25-第三连接板;26-下安装孔;27-第二中连接板;28-第一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土结构框架1,该框架1为结构柱或结构梁,框架1的一侧设有斗拱3,斗拱3上连接有梁头4;框架1通过固定件2与斗拱3连接,固定件2包括相互呈异面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8、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25,第一连接板28呈纵向设置并平行于框架1,第二连接板呈U型设置且其开口朝向远离第一连接板28的方向,第一连接板28和第二连接板为异面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25位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和第一连接板28的下部,第三连接板25与第二连接板也为异面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25与第一连接板28也是异面垂直连接;斗拱3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一卡槽31,梁头4上也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卡槽41,斗拱3的底部与第三连接板25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卡槽31与斗拱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卡槽41与梁头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2通过第一连接板28完成了与框架1的牢固连接,第三连接板25用于放置斗拱3的底部,斗拱3的底部正好坐落在第三连接板25上,而且,第二连接板用于固定斗拱3,第二连接板位于斗拱3的内部;另外,斗拱3的顶部还与梁头4连接,第二连接板也位于梁头4的内部,第二连接板与斗拱3和梁头4均为固定连接;这种斗拱3的安装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不会因斗拱3变形而出现前端下沉的现象,也不会因屋面构件荷载大而产生斗拱3下沉的现象。

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8上设有膨胀螺栓21,第一连接板28通过膨胀螺栓21与框架1连接。第一连接板28上先预设有与膨胀螺栓21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膨胀螺栓21穿过该第一连接孔进入混凝土结构框架1,从而完成固定件2与框架1的牢固连接,使固定件2与框架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板28与框架1之间设有保温板9。保温板9的设置可以充分保证了古建筑内部的温度,避免古建筑内温度变化较大。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上连接板22、第二中连接板27和第二下连接板24,第二上连接板22与第二下连接板24通过第二中连接板27连接,第二上连接板22的长度大于第二下连接板24的长度。第二连接板的设置正好与斗拱3和梁头4的尺寸吻合,一般底层斗拱3的尺寸小于上层梁头4的尺寸,使斗拱3与固定件2有足够的接触面。由于斗拱3的侧面宽度较窄,较短的第二下连接板24可以与其很好的实现固定连接,而梁头4的侧面宽度较宽,较长的第二上连接板22才能实现与梁头4的固定连接。第二上连接板22与第二下连接板24之间的距离正好满足斗拱3和梁头4之间的高度差,以实现斗拱3和梁头4的稳固连接。

另外,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下连接板24上设有用于使固定件2与斗拱3连接的下安装孔26,斗拱3上设有与下安装孔26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第二上连接板22上设有用于使固定件2与梁头4连接的上安装孔23,梁头4上设有与上安装孔23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另外,第一安装孔内设有下螺丝,下螺丝的末端设有下软木塞,第二安装孔内设有上螺丝,上螺丝的末端设有上软木塞。固定件2安装完毕之后,按其位置对斗拱3和梁头4分别进行开槽和打孔,先用下螺丝穿过斗拱3和第二下连接板24上的下安装孔26,下螺丝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和垫片分别在斗拱3的另一侧固定,下螺丝的末端需要埋入斗拱3的内部约5mm,并采用下软木塞封堵;然后,选用上螺丝穿过梁头4和第二上连接板22上的上安装孔23,上螺丝的另一端也通过螺母和垫片分别在梁头4另一侧固定,上螺丝的末端也需要埋入梁头4的内部约5mm,并采用上软木塞封堵;上软木塞和下软木塞是采用木粉加胶制作而成的。

其次,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第一连接板28的宽度与第三连接板25的宽度相等且均等于斗拱3的宽度,第二下连接板24的长度与第三连接板25的长度相等。通常情况下,第三连接板25的下表面到第一连接板28的下表面的距离为50mm,以方便固定件2与框架1的固定以及斗拱3与固定件2的连接。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三连接板25的中心线上,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斗拱3的中心位置,以便斗拱3牢固稳定安装。

参阅附图1、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中,斗拱3的底部与第三连接板25之间设有用于填充其之间缝隙的木垫。木垫通过粘结剂分别与斗拱3、第三连接板25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斗拱3连接有连机5,连机5安装在斗拱3上的升32的开口槽内,梁头4与斗拱3上的升32接触连接,梁头4还连接有梓桁6,梓桁6交叉连接有椽子7,椽子7上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设有瓦片8,从而形成完整的屋面结构。由于固定件2与斗拱3接触面积大,从斗拱3的多个方向对其进行固定,其固定牢固,这种设计的斗拱3安装结构,即使承受屋面构件的荷载,也会产生斗拱3下沉;梓桁6上设有用于连接椽子7的凹槽,凹槽呈弧形设置;这种设置的梓桁6与椽子7更好的连接,连接稳定牢固,同时,在梁头4、连机5、梓桁6和椽子7的配合作用下,即使木质斗拱3由于自身干燥收缩,这种斗拱3及其安装结构干燥后也不会产生构件下沉问题,更不会出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由于自身重力原因而产生下沉的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斗拱3通过固定件2与混凝土结构框架1连接,固定件2由相互连接且呈异面垂直的第一连接板28、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25组成,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固定件2通过第一连接板28完成了与框架1的牢固连接,第三连接板25用于放置斗拱3的底部,斗拱3的底部正好坐落在第三连接板25上,而且,第二连接板用于固定斗拱3,第二连接板位于斗拱3的内部;另外,斗拱3的顶部还与梁头4连接,第二连接板也位于梁头4的内部,斗拱3和梁头4均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这种斗拱3的安装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不会因斗拱3变形而出现前端下沉的现象,也不会因屋面构件荷载大而产生斗拱3下沉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