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940发布日期:2018-11-23 18:3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振动捣固操作,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才能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插入式振捣器使用时,需工人手持振捣器的软管部位,将振动棒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振捣时振动棒不能触及周围的钢筋、芯管、预埋件等,振动棒在振捣时需要上下抽动,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为止。因此:

(1)人工手持振动棒插入混凝土时位置度控制不精确,在钢筋捆扎密集处振捣时很容易碰触到钢筋;(2)同时,振动棒在上下抽动时,需要快速插入,缓慢拔出,混凝土浆粘稠具有吸附性,工人插拔振动棒时耗费大量体力,且效率低下;(3)当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情况下,振捣次一层时,应将振动棒的下端部分插入已振捣层中,消除层间接缝,获得整体的振捣效果,手工操作不能精确控制插入深度,导致不能精确插入已振捣层中,导致整体振捣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能精确定位振捣器插入位置与深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下端面上设有若干支脚,所述支脚下端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动力组件、压辊和套筒,所述套筒的中下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有窗口,所述压辊通过轴承横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且所述压辊的侧面伸进所述窗口中;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轴端与所述压辊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辊上设有若干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等间隙均匀布满所述压辊的外表面,所述挤压块设置方向与所述压辊的中心轴方向平行,所述挤压块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压辊的外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外侧表面呈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中心轴与所述压辊的中心轴垂直。

优选的,所述套筒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所述窗口,每个所述窗口内均设有一个所述压辊。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压辊固定连接。

优选的,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竖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平台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控制器能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同时通过计量控制电机的转动圈数,进而能计算出振动棒插入深度与拔出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平台上还竖直设有辅助筒,所述辅助筒的中部位置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并且所述辅助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重合。

优选的,所述辅助筒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私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1、将振动棒从辅助筒上端向下插入,穿过套筒,直到将振动棒上端的软管挤压在两个压辊之间;

2、将整个振捣装置推到需要插入振动棒的上端,启动电机,振动棒的下端接触混凝土浇筑面,控制器的显示尺寸清零,电机继续转动,振动棒垂直定点插入混凝土中,同时观察控制器显示屏上的插入深度,当到达指定深度时,电机停止转动,振动棒振捣操作;

3、振动棒工作过程中,按动控制器的按钮,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从而电机带动两个压辊正转与反转,压辊能带动振动棒拔出与插入,直到周围混凝土振捣合格为止;

4、当振动棒位置周围的混凝土振捣合格后,启动电机,将振动棒在压辊挤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缓慢提出,工人推动整个振捣装置移动到下一个振捣点即可进行重复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电机通过齿轮的动力传输使得压辊转动,振动棒上端的软管被挤压的两个压辊的圆弧面之间,通过挤压力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定位,同时电机的正反转能保证振动棒垂直上下移动,并且能通过电机转动圈数控制振动棒上下移动的距离,解放工人的双手,减轻工人的劳动力,同时能对插入点进行精确定位,避免碰触到钢筋。

2、压辊的表面设有若干挤压块,挤压块通过压缩弹簧与压辊的外表面连接,弹簧的伸缩量使得整个装置能装配不同直径规格的振动棒,使用范围广而方便。

3、挤压块外侧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使得压辊与振动棒上端的软管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增加软管的受力面积,保证软管在压辊之间的定位牢固性。

4、软管穿插在辅助筒与套筒内,起到捋顺软管的作用,进一步保证振动棒插入混凝土时呈垂直状态;同时套筒与辅助筒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防止上下端口割伤软管。

5、控制器的使用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的智能化,提高了整个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第一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压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挤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辅助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第一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平台1,所述第一平台1下端面上设有4个支脚2,所述支脚2下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第一平台1上设有动力组件4、压辊5和套筒6,所述套筒6的中下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平台1上,所述套筒6的侧壁上开有窗口61,所述压辊5通过轴承7横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1上,并且所述压辊5的侧面伸进所述窗口61中;所述动力组件4的输出轴端与所述压辊5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压辊5上设有若干挤压块51,所述挤压块51等间隙均匀布满所述压辊5的外表面,所述挤压块51设置方向与所述压辊5的中心轴方向平行,所述挤压块51通过压缩弹簧52与所述压辊5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挤压块51的外侧表面呈向内凹陷的圆弧面511,所述圆弧面511的中心轴与所述压辊5的中心轴垂直;所述套筒6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所述窗口61,每个所述窗口61内均设有一个所述压辊5;所述套筒6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

所述动力组件4包括电机41,所述电机41为私服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4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43啮合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43的中心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压辊5固定连接。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二平台8,所述第一平台1上竖直固定连接有4个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8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平台8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与所述电机41连接;控制器10能控制电机41的正反转,同时通过计量控制电机41的转动圈数,进而能计算出振动棒插入深度与拔出的距离;所述第二平台8上还竖直设有辅助筒11,所述辅助筒11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所述辅助筒11的中部位置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二平台8上,并且所述辅助筒11的中心轴与所述套筒6的中心轴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

1、将振动棒从辅助筒11上端向下插入,穿过套筒6,直到将振动棒上端的软管挤压在两个压辊5之间;

2、将整个振捣装置推到需要插入振动棒的上端,启动电机41,振动棒的下端接触混凝土浇筑面,控制器10的显示尺寸清零,电机41继续转动,振动棒垂直定点插入混凝土中,同时观察控制器10显示屏上的插入深度,当到达指定深度时,电机41停止转动,振动棒振捣操作;

3、振动棒工作过程中,按动控制器10的按钮,控制器10控制电机41的正转与反转,从而电机41带动两个压辊5正转与反转,压辊5能带动振动棒拔出与插入,直到周围混凝土振捣合格为止;

4、当振动棒位置周围的混凝土振捣合格后,启动电机41,将振动棒在压辊5挤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缓慢提出,工人推动整个振捣装置移动到下一个振捣点即可进行重复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电机41通过齿轮的动力传输使得压辊5转动,振动棒上端的软管被挤压的两个压辊5的圆弧面511之间,通过挤压力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定位,同时电机41的正反转能保证振动棒垂直上下移动,并且能通过电机41转动圈数控制振动棒上下移动的距离,解放工人的双手,减轻工人的劳动力,同时能对插入点进行精确定位,避免碰触到钢筋。

2、压辊5的表面设有若干挤压块51,挤压块51通过压缩弹簧52与压辊5的外表面连接,弹簧的伸缩量使得整个装置能装配不同直径规格的振动棒,使用范围广而方便。

3、挤压块51外侧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511,使得压辊5与振动棒上端的软管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增加软管的受力面积,保证软管在压辊5之间的定位牢固性。

4、软管穿插在辅助筒11与套筒6内,起到捋顺软管的作用,进一步保证振动棒插入混凝土时呈垂直状态;同时套筒6与辅助筒11的上下端口均向外翻转,防止上下端口割伤软管。

5、控制器10的使用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的智能化,提高了整个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