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509发布日期:2019-01-04 23:1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停车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停车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占地寸土寸金,小区人口密集,家用车越来越多,停车越来越难,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建造足够多的车库成为首要问题。市场上不乏有很多大型立体车库,但是都是针对占地面积较广的大型商城设计的,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立体车库,不仅需要花费较大的生产成本,而且组成立体车库的停车位结构存在使用寿命短以及利用价值较低等诸多问题,导致目前出现较多荒废的立体停车库,且不方便拆卸,严重破坏了市容的美观。而传统的小区停车库不仅仅从数量上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而且毫无技术性,所以针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停车位置多的立体车库十分有必要,而组成立体车库的停车位结构是保证将车辆有效放入车库的重要结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使用寿命并灵活控制车辆存储或移出立体车库的停车位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停车位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实现,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可拆卸连接等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停车位结构,立体车库中包括车库底座滑槽、车库外框架滑槽以及载车板,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位单元,与所述车库外框架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所述停车位单元两侧,且所述停车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以及升降运动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包括矩形停车位框架,以及与所述车库底座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一,且所述滚动轮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的一端两侧;

所述升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四角上的支撑轴承,还包括转轴以及钢索绳,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支撑轴承平行且对立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两侧,所述钢索绳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端部内侧,另一端连接所述载车板;

所述升降运动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的电机,且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立体车库的外部电机驱动所述滚动轮二与所述滚动轮一,实现带动所述停车位单元相对车库底座以及车库外框架进行横向移动的技术效果,达到控制存储车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通过所述升降运动传动机构为所述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传递动力,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再通过所述主动齿轮转动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啮合将转速与扭矩传递到所述转轴,不仅提高了传递效率,且使停车位单元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实现卷起或放长所述钢索绳的作用,控制所述钢索绳的工作长度,从而实现控制所述载车板升降运动的效果,控制存储车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分开控制存储车辆的水平移动与竖直运动,不仅提高了停车位结构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使控制车辆的水平移动与竖直运动各自独立运行,同时在功能上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灵活控制车辆存储或移出立体车库的作用。

优选的,包括一个所述停车位单元,所述停车位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1),所述滚动轮二对应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的另一端两侧,使所述停车位结构适配三层立体车库。

优选的,包括两个所述停车位单元,每个所述停车位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1),所述滚动轮二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的一端两侧,使所述停车位结构适配双层立体车库。

优选的,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六面体,可以将所述停车位结构拆卸为多个较小的组件,方便将其移动到所需地,拓展所述停车位结构的应用范围以及增加其使用的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滚动轮二通过滚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两侧,使所述滚动轮二高于所述滚动轮一,便于使所述滚动轮二与所述滚动一分别与所述车库外框架以及所述车库底座的滑槽啮合,使所述停车位结构更加紧凑牢固,延长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矩形停车位框架与所述载车板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一方面方便所述钢索绳对所述载车板的升降控制,另一方面使停车位结构更加紧凑,提高所述停车位结构的性价比。

优选的,每根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内侧均设置所述钢索绳,且所述钢索绳另一端对应设置在所述载车板两侧,增加升降所述载车板运动的稳定性,保护车辆的安全。

优选的,每根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所述从动齿轮,另一端只由所述支撑轴承支撑,使所述转轴只从一侧接收转速以及扭矩,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每根所述转轴一端设置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组成一组齿轮减速机构,使经过每组齿轮减速机构实现降速增扭的作用,并分别将调试恰当的转速与扭矩传递到对应的转轴,提高传递效率。

优选的,与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同侧设置一对同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的所述电机,使传递到每根所述转轴扭矩均较大,实现有效控制载车板升降运动的作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停车位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实现灵活控制车辆存储或移出立体车库的作用;

②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③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

④可拆卸连接;

⑤作用稳定且传递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三层立体停车库中的停车位结构轴测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双层立体停车库中的停车位结构轴测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层立体停车库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双层立体停车库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停车位结构,立体车库中包括车库底座滑槽、车库外框架滑槽以及载车板,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位单元,与车库外框架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停车位单元两侧,且停车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以及升降运动传动机构;

其中,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包括矩形停车位框架1,以及与车库底座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一2,且滚动轮一2对应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

升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四角上的支撑轴承4,还包括转轴5以及钢索绳6,转轴5通过支撑轴承4平行且对立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两侧,钢索绳6一端固定在转轴5的端部内侧,另一端连接载车板;

升降运动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轴5一端的从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7啮合的主动齿轮8,以及驱动主动齿轮8的电机9,且电机9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 一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一个停车位单元,停车位单元包括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另一端两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停车位单元,每个停车位单元包括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 1的一端两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停车位框架1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六面体。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轮二3通过滚轮轴承10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两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停车位框架1与载车板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根转轴5的两个端部内侧均设置钢索绳 6,且钢索绳6另一端对应设置在载车板两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从动齿轮7,另一端只由支撑轴承4支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8组成一组齿轮减速机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与齿轮减速机构同侧设置一对同步驱动主动齿轮8的电机9。

实施例1

在三层立体车库中,包括外部电机、车库底座滑槽、车库外框架滑槽以及载车板,还包括具有一个停车位单元的停车位结构,与车库外框架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二3设置在停车位单元两侧,且停车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以及升降运动传动机构;

步骤一,通过按钮控制车库外框架的横向移动;

步骤二,通过外部电机驱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具体的,滚动轮一2 对应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另一端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六面体,外部电机分别驱动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3,使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3分别在车库底座滑槽以及车库外框架滑槽内滚动,带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控制存储车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步骤三,通过升降运动传动机构为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传递动力,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一侧设置的一对电机9同步驱动对应的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分别与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啮合,使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8组成一组齿轮减速机构,则通过每组齿轮减速机构实现降速增扭的作用,并将调试好的转速与扭矩传递到转轴5上;

步骤四,升降运动控制机构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四角上设置有支撑轴承4,转轴5通过支撑轴承4平行且对立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两侧,每根转轴5的两个端部内侧均设置钢索绳6,且钢索绳 6另一端对应设置在载车板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与载车板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通过转轴5的转动实现卷起或放长钢索绳6的作用,控制钢索绳6的工作长度,从而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控制存储车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实施例2

在双层立体车库中,包括外部电机、车库底座滑槽、车库外框架滑槽以及载车板,还包括具有两个停车位单元的停车位结构,形成1号车位与2号车位,与车库外框架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二3设置在停车位单元两侧,且停车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以及升降运动传动机构。当使用1号车位时:

步骤一,车库外框架保持原地不动;

步骤二,通过外部电机驱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具体的,滚动轮一2 分别对应设置在每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六面体,外部电机分别驱动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3,使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 3分别在车库底座滑槽以及车库外框架滑槽内滚动,带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控制存储车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步骤三,通过升降运动传动机构为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传递动力,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一侧设置的一对电机9同步驱动对应的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分别与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啮合,使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8组成一组齿轮减速机构,则通过每组齿轮减速机构实现降速增扭的作用,并将调试好的转速与扭矩传递到转轴5上;

步骤四,升降运动控制机构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四角上设置有支撑轴承4,转轴5通过支撑轴承4平行且对立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两侧,每根转轴5的两个端部内侧均设置钢索绳6,且钢索绳 6另一端对应设置在载车板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与载车板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通过转轴5的转动实现卷起或放长钢索绳6的作用,控制钢索绳6的工作长度,从而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控制存储车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实施例3

在双层立体车库中,包括外部电机、车库底座滑槽、车库外框架滑槽以及载车板,还包括具有两个停车位单元的停车位结构,形成1号车位与2号车位,与车库外框架滑槽啮合的滚动轮二3设置在停车位单元两侧,且停车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执行机构,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以及升降运动传动机构:

步骤一,通过按钮控制车库外框架的横向移动;

步骤二,通过外部电机驱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具体的,滚动轮一2 分别对应设置在每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滚动轮二3对应设置在一个矩形停车位框架1的一端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六面体,外部电机分别驱动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3,使滚动轮一2与滚动轮二 3分别在车库底座滑槽以及车库外框架滑槽内滚动,带动停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控制存储车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步骤三,通过升降运动传动机构为升降运动控制机构传递动力,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一侧设置的一对电机9同步驱动对应的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分别与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啮合,使每根转轴5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8组成一组齿轮减速机构,则通过每组齿轮减速机构实现降速增扭的作用,并将调试好的转速与扭矩传递到转轴5上;

步骤四,升降运动控制机构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具体的,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四角上设置有支撑轴承4,转轴5通过支撑轴承4平行且对立设置在矩形停车位框架1两侧,每根转轴5的两个端部内侧均设置钢索绳6,且钢索绳 6另一端对应设置在载车板两侧,且矩形停车位框架1与载车板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通过转轴5的转动实现卷起或放长钢索绳6的作用,控制钢索绳6的工作长度,从而控制载车板的升降运动,控制存储车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