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492发布日期:2019-01-04 23:1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可利用土地的面积大幅缩减,住房用地、工厂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各行各业的土地使用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土地的使用需求量大,而且利用率低,因此停车难成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导致出行十分不方便;现有的停车场不是占地面积大、就是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由于停车场面积大,停车取车很不方便,若是地下停车场还存在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身体不好容易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土地使用率高、停车取车方便、施工简单、成本低的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包括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连接于智能停车场;

所述智能停车场包括多层立体车库、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多层立体车库的一侧,所述智能停车场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个车位面积;

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管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副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于多层立体车库上;

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移动终端连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连接主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多层立体车库的数量不大于2个,所述多层立体车库包括若干个车位模块,车位模块间通过紧固件垂直叠加连接,车位模块的占地面积为1个车位面积。

优选的,所述车位模块上设置有副控系统、移动托盘和充电桩,副控系统与充电桩分别设置于车位模块两侧的角落;所述移动托盘上还设置有充电电缆,充电电缆与充电桩间采用弹簧顶针接触。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曳引机,曳引机设置于横梁上,曳引机的一侧还设置有刹车毂;横梁的两端还分别固连有绳轮,绳轮上设置有绳索,绳索的一端连接于升降平台,其另一端固连于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平移装置,平移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托盘,托盘与旋转盘间还设置有传感器,旋转盘的下端还设置有推拉杠杆,推拉杠杆的一端连接有螺杆,螺杆上设置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平移装置,平移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旋转盘,旋转盘与平移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推拉杠杆,推拉杠杆的一端连接有螺杆,螺杆上设置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还集成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通信电缆、无线传输装置。

优选的,所述主控系统还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固定于立体车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智能停车场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个车位面积,多层立体车库包括若干车位模块,车位模块间垂直叠加连接,远程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移动终端连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连接主控制器,使得改变了传统的停车方便,使停车更方便简单,提高停车的效率;占用较小的面积却设置有多个停车位,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且其成本低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绳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停车场;2-远程管理系统;3-云服务器;4-移动终端;5-主控制器;6-平移装置;7-升降机构;8-车位模块;9-充电桩; 10-副控系统;11-曳引机;12-显示屏;13-横梁;14-刹车毂;15- 绳轮;16-滑轨;17-绳索;18-配重块;19-滑块;20-升降平台;21- 托盘;22-旋转盘;23-传感器;24-推拉杠杆;25-螺母;26-电机;27-螺杆;28-充电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场,包括智能停车场1、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连接于智能停车场1;

智能停车场1包括多层立体车库、升降机构7,升降机构7设置于多层立体车库的一侧,驱动升降平台20的升降;智能停车场1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个车位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占地面积2个车位面积的智能停车场1,一个车位面积为一个多层立体车库占用,紧靠一旁的车位面积为升降机构7临时占用,减少占地面积;

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管理系统2,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5、副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于多层立体车库上,实现停车场的无人化操作及管理;

远程管理系统2包括移动终端4、云服务器3,移动终端4连接于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连接主控制器5,云服务器3可以收集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移动终端4可以通过APP实时查询停车场的位置信息、使用情况及消费情况,而且移动终端4可以使用人员的需求,给出操作指令。

另外的,多层立体车库的数量不大于2个,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 个多层立体车库;多层立体车库包括若干个车位模块8,在本实施例中,采用6个车位模块8,车位模块8间通过紧固件垂直叠加连接,车位模块8的占地面积为1个车位面积,减少停车场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进一步的,车位模块8上设置有副控系统10、移动托盘21和充电桩9,副控系统10与充电桩9分别设置于车位模块8两侧的角落,充电桩9能够给混合动力的汽车进行充电;移动托盘21上还设置有充电电缆28,充电电缆28与充电桩9间采用弹簧顶针接触,便于移动托盘21 被移动进出库的时候能够自动接触或脱离。

另外的,升降机构7包括升降平台20、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曳引机11,曳引机11设置于横梁13上,曳引机11的一侧还设置有刹车毂14;横梁13的两端还分别固连有绳轮15,绳轮15上设置有绳索17,绳索17的一端连接于升降平台20,其另一端固连于配重块18。

进一步的,升降平台20包括平移装置6,平移装置6的上端设置有旋转盘22,旋转盘22与平移装置6之间还设置有传感器23,读取汽车的参数并反馈给自动控制系统;平移装置6包括推拉杠杆24,推拉杠杆24的一端连接有螺杆27,螺杆27上设置有电机26,平稳高效的实现将汽车移入或移出多层立体停车库。

另外的,主控制器5和副控制器还集成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通信电缆、无线传输装置,使得云服务器3、移动终端4及自动控制系统间的数据的传输及交互。

进一步的,主控系统还连接有显示屏12,显示屏12固定于立体车库上,显示停车场的使用情况及客户的消费情况。

具体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停车场1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个车位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占地面积3个车位面积的智能停车场1,中间的车位面积为升降机构7占地面积,紧靠旁边的两个车位面积为两个多层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减少占地面积;

另外的,多层立体车库的数量不大于2个,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 个多层立体车库;多层立体车库包括若干个车位模块8,在本实施例中,采用6个车位模块8,车位模块8间通过紧固件垂直叠加连接,车位模块8的占地面积为1个车位面积,减少停车场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7设置于2个多层立体车库之间。

智能停车场1接收到停车命令,升降机构7将升降平台20自动移动到空位车库对应的高度,升降平台20上的平移装置6将移动托盘21平移到升降平台20中,升降机构7驱动升降平台20下降到一楼;然后开启车辆入口通道,用户将车辆驶入升降平台20上的移动托盘21中,车库传感器23读取车辆的重量,长宽高等信息,如果数据超标,拒绝停车并给出相关报警信息;车辆数据符合要求,如需充电,将托盘21 上的充电线缆接入车辆充电口,离开停车场,发出停车指令,停车场自动检测并确认安全后,关闭停车场入口通道,升降平台20移动到刚才分配空位车库的高度,升降平台20上的平移装置6将载有车辆的托盘21推入车库,停车完毕,取车同理;

通信系统实现主控制器5和车库控制器,主控制器5和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和移动终端4的数据交换。主控制器5上的显示屏12显示停车场的相关信息(如本停车场的识别系列号,车位空位数量,可充电空位车位数量等);

移动终端4负责显示云服务器3提供的车库信息,方便用户查询、操作;停车或取车时,用户比对主控器显示屏12和移动终端4上的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移动终端4将用户操作信息传递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在将相关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停车场的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停车取车,并将相关数据实时发送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根据数据计算费用,结算费用,再将费用信息等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4;

在刷卡的情况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停车取车,并将相关数据实时发送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根据数据计算费用,结算费用,再将费用信息等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4;用户根据移动终端4上显示的信息支付费用,支付方式可为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等)或刷充值卡支付;用户可通过应用软件(APP),实现车位的搜索、预定、费用支付和停车操作的选择;智能停车场1的显示屏12显示车库的相关信息(如空位、占用、预约,预约人识别号等)。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