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238发布日期:2019-01-02 22:1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行业中常使用建筑模板进行墙面的浇筑,而常用的建筑模板可分为钢模板、木模板、塑料模板等;钢模板较重且易生锈;木模板虽然质量较轻,但强度低,不防水,易腐烂,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与混凝土粘在一起,脱模困难;塑料模板的刚性差,容易变形并且成本较高,铝模板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有的铝模板为了整体结构稳固,会在铝模板上设有背楞,背楞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铝模板出现爆模的现象。

现有的技术中,参见图1,包括设于墙体100上的第一模板200,第一模板200的外侧面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300,主背楞300位于第一模板200中部,主背楞300包括抵接于第一模板200上的第一背楞301、抵接于第一模板200上的第二背楞302和套接于第一背楞301以及第二背楞302之间的若干个套环900,第一背楞301与第二背楞3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背楞301与第二背楞302靠近墙体100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第一背楞301与第二背楞302之间通过螺栓(图中未标出)螺纹连接于相互之间的套环900上达到固定第一模板200的目的。

然而第一模板顶部由于位置特殊,常规的背楞安装在第一模板顶部并不合理,所以现有技术当中大多数第一模板顶部没有设置背楞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模板顶部的预紧力不足,造成第一模板爆模或漏浆的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具有能提供第一模板顶部的预紧力,使第一模板整体结构更结实,减少墙体第一模板爆模的情况发生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墙体外墙面的第一模板以及用于形成墙体内墙面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所述第一模板顶部设有副背楞,所述副背楞与第一模板外侧抵接配合,所述副背楞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所述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靠近墙体阳角处的端部相互焊接呈L形,所述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与第一模板抵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模板顶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模板顶面开设有预制孔,所述插接孔与预制孔相对应,所述插接孔与预制孔上穿设有锁紧螺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了副背楞,锁紧螺栓将固定板与第一模板固定连接,加强副背楞的预紧力,使第一模板顶部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副背楞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固定在多个第一模板的顶部,增加了多个第一模板在顶部的整体连接强度,使第一模板的顶部不易发生爆模或漏浆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主背楞包括与第一模板外侧抵接配合的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背楞与第二背楞靠近墙体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同样的,所述主背楞还包括与第二模板外侧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五背楞和第六背楞,且第五背楞与第六背楞靠近墙体阴角处的端部相互焊接呈L形,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五背楞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背楞和第六背楞可拆卸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背楞、第二背楞、第五背楞和第六背楞相互配合,加强第一模板和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预紧力,有效减小爆模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第一背楞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锁定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合呈L形;所述第二背楞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锁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锁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合呈L形,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一背楞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一通孔,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背楞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锁定板和所述第二锁定板之间插接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一锁定板抵接配合的第一锁定部以及与第二锁定板抵接配合的第二锁定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时,先将螺杆插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然后将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分别螺纹抵接于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上即可。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背楞上呈三角形以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背楞上呈三角形,两者均具有稳定、坚固和耐压的特点,使得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结构强度更大,螺杆与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锁定配合更牢固,从而减少墙体阳角处第一模板爆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上的第一螺纹件和套接于螺杆上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抵接配合于第一螺纹件和第一固定块之间;

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上的第二螺纹件和套接于螺杆上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抵接配合于第二螺纹件和第二固定块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分别增大了第一螺纹件与第一锁定板之间以及第二螺纹件与第二锁定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螺纹连接于螺杆上对第一锁定板以及第二锁定板的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板和所述第二锁定板均与螺杆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使得第一螺纹件和第一垫片以及第二螺纹件和第二垫片与螺杆之间的配合受力更均匀,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所述第一背楞和所述第二背楞均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抵接柱,两根所述抵接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固定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间距设置的固定块不仅使得两个抵接柱之间留有便于工人抬放的间隙,便于工人安装和拆卸,且两个抵接柱之间的受力更均匀,结构强度更大。

进一步,所述抵接柱和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为空心柱和空心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使用器材,在足够强度的前提下,空心设计可以起到最大程度的节省材料,便于工人搬运。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焊接于第一背楞上,所述第二固定部焊接于第二背楞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焊接的方式更方便工人安装,结构强度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三背楞和第四背楞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了副背楞,而且副背楞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固定在多个第一模板的顶部,增加了多个第一模板在顶部的整体连接强度,使第一模板的顶部不易发生爆模或漏浆的情况;

2、固定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时,先将螺杆插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然后将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分别螺纹抵接于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上即可。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背楞上呈三角形以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背楞上呈三角形,两者均具有稳定、坚固和耐压的特点,使得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结构强度更大,螺杆与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锁定配合更牢固,从而减少墙体阳角处第一模板爆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背楞与第二背楞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墙体;200、第一模板;201、预制孔;210、第二模板;300、主背楞;301、第一背楞;302、第二背楞;303、第一固定部;3031、第一锁定板;3032、第一固定板;304、第二固定部;3041、第二锁定板;3042、第二固定板;400、副背楞;401、第三背楞;402、第四背楞;403、固定板;404、插接孔;500、螺杆;600、第一锁定部;601、第一螺纹件;602、第一垫片;700、第二锁定部;701、第二螺纹件;702、第二垫片;800、抵接柱;801、固定块;900、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参见图2,用于形成墙体100外墙面的第一模板200以及用于形成墙体100内墙面的第二模板210,第一模板200的外侧面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300,主背楞300位于第一模板200中部,主背楞300包括与第一模板200外侧抵接配合的第一背楞301和第二背楞302,第一背楞301和第二背楞302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背楞301与第二背楞302靠近墙体100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同样的,所述主背楞300还包括与第二模板210外侧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五背楞和第六背楞,且第五背楞与第六背楞靠近墙体100阴角处的端部相互焊接呈L形。

第一背楞301、第二背楞302、第五背楞(图中未示出)和第六背楞(图中未示出)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背楞301和第五背楞之间穿设有第一穿墙螺杆(图中未标记),同样的,第二背楞302和第六背楞之间穿设有第二穿墙螺杆(图中未标记)。

另外,参见图2,第一模板200顶部设有副背楞400,副背楞400与第一模板200外侧抵接配合,副背楞400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靠近墙体100阳角处的端部相互焊接呈L形,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与第一模板200抵接的一侧焊接固定有固定板403,固定板403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模板200顶部。具体的,固定板403上开设有插接孔404,第一模板200顶面开设有预制孔201,插接孔404与预制孔201相对应,插接孔404与预制孔201上穿设有锁紧螺栓(图中未标记),通过锁紧螺栓将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与第一模板200锁紧。

第三背楞401和第四背楞402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了副背楞400,而且副背楞400通过固定板403可拆卸固定在多个第一模板200的顶部,即通过锁紧螺栓穿过插接孔404和预制孔201进行锁固,增加了多个第一模板200在顶部的整体连接强度,使第一模板200的顶部不易发生爆模或漏浆的情况。

参见图3,除此之外,第一背楞301远离墙体100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3包括第一锁定板3031和第一固定板3032,第一锁定板3031与第一固定板3032组合呈L形。同样的,第二背楞302远离墙体100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部304,第二固定部304包括第二锁定板3041和第二固定板3042,第二锁定板3041与第二固定板3042组合呈L形。且第一固定部303与第一背楞301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一通孔,第二固定部304与第二背楞302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二通孔。

第一锁定板3031和第二锁定板3041之间插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螺杆500,螺杆500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一锁定板3031抵接配合的第一锁定部600以及与第二锁定板3041抵接配合的第二锁定部700。

固定第一背楞301和第二背楞302时,先将螺杆500插接于第一固定部303与第二固定部304之间,然后将第一锁定部600和第二锁定部700分别螺纹抵接于第一锁定板3031和第二锁定板3041上即可。第一固定部303固定于第一背楞301上呈三角形以及第二固定部304固定于第二背楞302上呈三角形,两者均具有稳定、坚固和耐压的特点,使得第一固定部303和第二固定部304的结构强度更大,螺杆500与第一锁定部600和第二锁定部700之间的锁定配合更牢固,从而减少墙体100阳角处第一模板200爆模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3,具体地说,第一锁定部600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500上的第一螺纹件601和套接于螺杆500上的第一垫片602,第一垫片602抵接配合于第一螺纹件601和第一固定部303之间。同样的,第二锁定部700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500上的第二螺纹件701和套接于螺杆500上的第二垫片702,第二垫片702抵接配合于第二螺纹件701和第二固定部304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件601和第二螺纹件701均为螺母。

第一垫片602和第二垫片702分别增大了第一螺纹件601与第一锁定板3031之间以及第二螺纹件701与第二锁定板304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螺纹件601和第二螺纹件701螺纹连接于螺杆500上对第一锁定板3031以及第二锁定板3041的固定更牢固。

参见图3,具体的,第一锁定板3031和第二锁定板3041均与螺杆500垂直,这样使得第一螺纹件601和第一垫片602以及第二螺纹件701和第二垫片702与螺杆500之间的配合受力更均匀,固定更牢固。

参见图3,具体的,第一背楞301和第二背楞302均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抵接柱800,两根抵接柱800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固定块801,这样不仅使得两个抵接柱800之间留有便于工人抬放的间隙,便于工人安装和拆卸,且两个抵接柱800之间的受力更均匀,结构强度更大。并且抵接柱800和固定块801分别设置为空心柱和空心块,这样可以合理使用器材,在足够强度的前提下,空心设计可以起到最大程度的节省材料,便于工人搬运。

具体的,第一固定部303焊接于第一背楞301上,第二固定部304焊接于第二背楞302上,焊接的方式更方便工人安装,结构强度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