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9591发布日期:2018-12-18 20:3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聚苯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辅以聚合物在加热混合的同时,注入催化剂,而后挤塑押出连续性闭孔发泡的硬质新型环保节能型泡沫塑料板,其内部为独立的密闭式气泡结构,是一种具有高抗压、吸水率低、防潮、不透气、质轻、耐腐蚀、抗老化、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的保温材料,是目前建筑业常用、优质的隔热、保温材料。

聚苯保温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保温板进行烘干养护后才能制得成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散热管铺设在烘干养护室底部,对聚苯保温板进行烘干养护,但这种方式使养护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两侧及顶部温度相对底部温度较低;而保温板在养护室内养护时,由于热空气的喷吹,会使养护室内产生大量湿气,当温度降低后,湿气在养护室内壁上凝结成水珠,进而落至地面,造成地面湿滑,而且水珠落至地面后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温度分布均匀、能收集养护室水汽的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

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包括空气换热箱、养护装置,空气换热箱通过高温空气输送风机与养护装置连通,以便将换热后的热空气输送至养护装置,空气换热箱包括预热部分、加热部分,预热部分与加热部分连通,预热部分设置有空气进口,加热部分设置有与高温空气输送风机连通的空气出口,养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护室外部的保温外壳及设置在保温外壳外壁表面上的排气风机,保温外壳与养护室均呈拱形结构,且保温外壳与养护室形成空腔,空腔内部紧贴养护室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养护室升温装置,养护室升温装置与高温空气输送风机出口管路连通,养护室升温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升温管以及与至少两个升温管连通的热气输送管,升温管紧贴养护室的外壁表面,形成与养护室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并沿养护室长轴轴向方向等距均匀分布,热气输送管设置在养护室一侧外壁表面,并沿养护室长轴轴向方向设置,从而将养护室包裹在内,养护室顶部、侧壁、底部内壁表面都设置有与养护室升温装置连通的喷气管,养护室顶部及两侧壁表面上均等距均匀分布有一排喷气管,养护室底部等距均匀分布有至少两排喷气管,养护室内还设置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包括一个集水板、两个水槽、两个储水管,集水板固定设置在养护室的顶部及侧壁上,两个水槽分别设置在养护室底部,并紧靠两侧侧壁,集水板两端正对两个水槽,并伸入水槽内,两个储水管设置在升温管的下方,并分别与两个水槽底部连通,排气风机进气管路与养护室内部连通,并且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水汽分离器,出气管路与空气换热箱连通,以便将抽出的气体输送至空气换热箱,减少能源浪费。

优选的,所述集水板呈与养护室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集水板内表面上分布有截面呈拱形的半圆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两个水槽上设置有能够活动的盖板,盖板与水槽活接,两个水槽靠近两端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对相对应的圆孔,圆孔穿过养护室侧壁上设置的与圆孔相配合的挂柱,使得水槽悬空,挂柱上设置有卡槽,用于固定水槽。

优选的,所述喷气管端部设置有喷头,喷头安装在养护室内部,以便热空气喷入养护室,所述喷头包括连接管、至少两个固定杆、挡气帽,连接管一端与喷气管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挡气帽与固定杆固定连接,连接管靠近固定杆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方形卡块,方形卡块与设置在固定杆一端的通孔尺寸相配合,固定杆通过设置的通孔嵌入连接管上设置的方形卡块,并通过通孔两侧的螺栓与连接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汽分离器包括壳体、挡板、两块分水板,挡板沿壳体轴向方向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两块分水板固定在挡板上,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及出口,进口一侧的分水板靠近壳体内部下方,并与挡板固定连接,出口一侧的分水板靠近壳体内部上方,并与挡板固定连接,两块分水板呈半圆形结构,并且两块分水板上部及下部表面都分布有漏水孔,中间部分设置有至少两块滤水网。

优选的,所述养护室内安装有用于检测养护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喷气管上安装有用以控制喷气量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养护室升温装置使得养护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养护室内设置的集水装置能够收集养护室内大量湿气产生的水珠,避免水珠落至地面,造成地面湿滑,而且收集后的水还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养护装置与养护室升温装置及集水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槽与养护室挂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汽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空气换热箱10、预热部分101、加热部分102、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养护装置30、保温外壳301、养护室302、排气风机303、水汽分离器3031、壳体30311、挡板30312、分水板30313、进口30314、出口30315、喷气管304、喷头305、连接管3051、方形卡块30511、固定杆3052、通孔30521、挡气帽3053、透气孔30531、挂柱306、养护室升温装置40、升温管401、热气输送管402、集水装置50、集水板501、水槽502、盖板5021、储水管50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无机防火聚苯保温板养护装置,包括空气换热箱10、养护装置30,空气换热箱10通过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与养护装置30连通,以便将换热后的热空气输送至养护装置30,空气换热箱10包括预热部分101、加热部分102,预热部分101与加热部分102连通,预热部分101设置有空气进口,加热部分102设置有与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连通的空气出口,养护装置30包括设置在养护室302外部的保温外壳301及设置在保温外壳301外壁表面上的排气风机303,保温外壳301与养护室302均呈拱形结构,且保温外壳301与养护室302形成空腔,空腔内部紧贴养护室302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养护室升温装置40,养护室升温装置40与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出口管路连通,养护室升温装置40包括至少两个升温管401以及与至少两个升温管401连通的热气输送管402,升温管401紧贴养护室302的外壁表面,形成与养护室302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并沿养护室302长轴轴向方向等距均匀分布,热气输送管402设置在养护室302一侧外壁表面,并沿养护室302长轴轴向方向设置,从而将养护室302包裹在内,养护室302顶部、侧壁、底部内壁表面都设置有与养护室升温装置40连通的喷气管304,养护室302顶部及两侧壁表面上均等距均匀分布有一排喷气管304,养护室302底部等距均匀分布有至少两排喷气管304,养护室302内还设置有集水装置50,集水装置50包括一个集水板501、两个水槽502、两个储水管503,集水板501固定设置在养护室302的顶部及侧壁上,两个水槽502分别设置在养护室302底部,并紧靠两侧侧壁,集水板501两端正对两个水槽502,并伸入水槽502内,两个储水管503设置在升温管401的下方,并分别与两个水槽502底部连通,排气风机303进气管路与养护室302内部连通,出气管路与空气换热箱10连通,并且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水汽分离器3031,以便将抽出的气体输送至空气换热箱10,减少能源浪费。

养护室302外部设置的保温外壳301能够较少养护室302内的温度流失;养护室302外部设置养护室升温装置40,当热空气通过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被输送至养护室升温装置40后,热空气充满养护室升温装置40的管路,由于养护室升温装置40紧贴在养护室302外壁表面,并且均匀分布,使升温管401与热气输送管402形成与养护室302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并将养护室302包裹在内,使得养护室升温装置40对养护室302外部升温加热部位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养护室302内的聚苯保温板养护质量;同时,养护室302内部设置的喷气管304将养护室升温装置40管路中的热空气喷入养护室302内,而养护室302顶部、侧壁表面设置的喷气管304比养护室302底部表面设置的喷气管304少,使得喷入到养护室302内的热空气携带部分水汽向养护室302上部运动,此时,养护室302顶部设置的喷气管304又将上升的热空气向两侧吹散,从而快速提高养护室302内的温度,另外,养护室302内还设置有集水装置50,热空气携带部分水汽接触到养护室302的内壁,利用固定设置在养护室302的顶部及侧壁上的集水板501将附着在集水板501上的水珠收集后,引入集水板501两端正对的两个水槽502内,并通过设置在升温管401的下方,并分别与两个水槽502底部连通的储水管503储存后排出,避免水珠落至地面,造成地面湿滑,而且收集后的水还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

设置在养护室302内壁上的喷气管304占用空间小,增加了养护室302的储存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板501呈与养护室302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集水板501内表面上分布有截面呈拱形的半圆形凹槽。

当水珠附着在集水板501表面时,由于集水板501呈与养护室302形状相同的拱形结构,而集水板501内表面上分布有截面呈拱形的半圆形凹槽,使得水珠不会直接从养护室302顶部直接滴落至地面,受水珠自身重力影响,而水珠则会沿半圆形凹槽向下流动,直至滴落到水槽502内,达到收集水珠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水槽502上设置有能够活动的盖板5021,盖板5021与水槽502活接,两个水槽502靠近两端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对相对应的圆孔,圆孔穿过养护室302侧壁上设置的与圆孔相配合的挂柱306,使得水槽502悬空,挂柱306上设置有卡槽,用于固定水槽502。

两个水槽502上设置有能够活动的盖板5021,能够避免杂物直接掉落至水槽502内部,造成储水管503路堵塞的情况发生,当需要检查清理水槽502时,能够直接将盖板5021翻转后打开,不需要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而通过养护室302侧壁上设置的与水槽502上的圆孔相配合的挂柱306,使得水槽502悬空,以使储水管503能够与水槽502底部连通,这样有利于水槽502内积攒的水更快的排至储水管503内。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304端部设置有喷头305,喷头305安装在养护室302内部,以便热空气喷入养护室302,所述喷头305包括连接管3051、至少两个固定杆3052、挡气帽3053,连接管3051一端与喷气管30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3052固定连接,挡气帽3053与固定杆3052固定连接,连接管3051靠近固定杆3052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方形卡块30511,方形卡块30511与设置在固定杆3052一端的通孔30521尺寸相配合,固定杆3052通过设置的通孔30521嵌入连接管3051上设置的方形卡块30511,并通过通孔30521两侧的螺栓与连接管3051固定连接。

当热空气从养护室升温装置50的管路中进入养护室302时,由于喷气管304端部设置喷头305,喷头305上设置了分布有透气孔30531的挡气帽3053,热空气受到挡气帽3053的阻挡作用,开始向四周散开,由于挡气帽3053上有透气孔30531,热空气通过透气孔30531能够分散的更加均匀,避免了喷射热空气导致局部温度偏高。

进一步的,所述水汽分离器3031包括壳体30311、挡板30312、两块分水板30313,挡板30312沿壳体30311轴向方向固定设置在壳体30311内部,将壳体30311分成两个空腔,两个空腔相互连通,两块分水板30313固定在挡板30312上,壳体30311上设置有进口30314及出口30315,进口30314一侧的分水板30313靠近壳体30311内部下方,并与挡板30312固定连接,出口30315一侧的分水板30313靠近壳体30311内部上方,并与挡板30312固定连接,两块分水板30313呈半圆形结构,并且两块分水板30313上部及下部表面都分布有漏水孔,中间部分设置有至少两块滤水网。

当排气风机303需要将养护室302内的气体抽出时,由于养护室302内含有大量的湿气,大量湿气长期被吸入排气风机303后,会严重影响排气风机303的使用寿命,设置水汽分离器3031能够除去排气风机303进气管道吸入的湿气,湿气通过进口30314进入水汽分离器3031壳体30311内部,由于挡板30312阻挡作用,使湿气向下运动,两块分水板30313将湿气当中的水分离,由于水滴的自身重力作用,水滴下落至壳体30311底部,通过壳体30311底部设置的管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养护室302内安装有用于检测养护室302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304上安装有用以控制喷气量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工作方式如下:工作时,养护室302内的温度较低,此时,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将经过空气换热箱10换热后的热空气输送至养护室升温装置40,当热空气通过高温空气输送风机20被输送至养护室升温装置40后,热空气充满养护室升温装置40的管路,由于养护室升温装置40紧贴在养护室302外壁表面,并且均匀分布,使升温管401与热气输送管402形成封闭的拱形结构,并将养护室302包裹在内,使得养护室升温装置40对养护室302外部升温加热部位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养护室302内的聚苯保温板养护质量;同时,养护室302内部设置的喷气管304将养护室升温装置40管路中的热空气喷入养护室302内,而养护室302顶部、侧壁表面设置的喷气管304比养护室302底部表面设置的喷气管304少,使得喷入到养护室302内的热空气携带部分水汽向养护室302上部运动,此时,养护室302顶部设置的喷气管304又将上升的热空气向两侧吹散,从而快速提高养护室302内的温度,另外,养护室302内的集水板501将附着在集水板501上的水珠收集后,引入集水板501两端正对的两个水槽502内,并通过设置在升温管401的下方,并分别与两个水槽502底部连通的储水管503储存后排出,当养护室302需要降温时,关闭喷气管304上的电磁阀,启动保温外壳301外部设置的排气风机303,将抽出的空气再输送至空气换热箱10内,能够较少热量的浪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