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686发布日期:2018-12-07 21:4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装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幕墙施工过程当中,钢连接件通常用来连接建筑幕墙和建筑主体结构,将钢连接件焊接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在通过螺栓将钢连接件与幕墙主梃进行连接,利用钢连接件的横向长孔实现前后的三维调整,三维调整合格后将螺母与垫片、垫片与钢连接件焊接牢固。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产生的电火花易造成火灾和对产品造成损伤,同时采用焊接的高温也会灼伤材料。

授权公告号CN2031452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幕墙与建筑结构的无焊接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建筑结构内的槽式埋件,与槽式埋件之间通过T型螺栓连接的钢连接件,与钢连接件之间通过螺栓组连接的幕墙主梃。所述槽式埋件上设置有横向通槽,所述钢连接件上设置有竖向通孔和横向通孔,所述螺栓组的螺母一端安装有带齿条的方垫片,所述钢连接件上与带齿条的方垫片对应位置设置有齿条。通过带齿条的方垫片与钢连接件上齿条的咬合式设计,无需采用焊接的方式,提高了幕墙主梃与钢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不同规格大小的幕墙主梃连接至钢连接件之间时,因槽式埋件和钢连接件通过T型螺栓连接,如幕墙主梃规格太小,会使得幕墙主梃与钢连接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如幕墙主梃的规格较大,将会导致幕墙主梃无法连接至钢连接件之间,降低了钢连接件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具有安装不同规格大小的幕墙主挺且能提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上相对设置有钢板转接件,两个所述钢板转接件之间设有铝合金立柱,所述镀锌钢板上设有用于连接钢板转接件的第一螺栓和与第一螺母,所述镀锌钢板上于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铝合金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不同规格大小的铝合金立柱时,将钢板转接件上的第一螺母拧松,使得钢板转接件带动第一螺栓于第一腰形孔内滑动,调整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两个钢板转接件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铝合金立柱,提高了钢板转接件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所述钢板转接件上于第一螺栓的杆部穿过的位置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与所述第一腰形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并通过第一螺母将钢板转接件固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铝合金立柱的规格较大或较小时,通过带动钢板连接件使得第一螺栓于第一腰形孔内移动,对于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的间距调整范围较小,当调整间距不够时,通过移动钢板转接件,使得钢板转接件于第一螺栓上产生移动,从而进一步调整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的间距,使得钢板转接件可进一步适用于规格更大或者更小的铝合金立柱,进一步提高了钢板转接件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腰形孔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的头部滑移且容纳的槽体。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槽体的设置可使得第一螺栓变为沉头螺栓,沉头螺栓的设置可使得整个镀锌钢板具有较佳的平整度,当镀锌钢板与墙体之间连接时,将第一螺栓的头部置于槽体内,使得镀锌钢板与墙体之间无缝连接,防止镀锌钢板与墙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镀锌钢板产生倾斜。

进一步,所述墙体内设有后切螺栓和后切螺母,所述镀锌钢板与墙体之间通过后切螺栓和后切螺母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镀锌钢板时,将后切螺栓预埋至墙体内,再将镀锌钢板通过后切螺母安装至后切螺栓上,使得整个镀锌钢板于墙体上具有较好的牢固性,防止镀锌钢板与墙体产生脱落。

进一步,所述钢板转接件与所述铝合金立柱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穿过两个钢板转接件和铝合金立柱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铝合金立柱时,在铝合金立柱上打孔,将钢板转接件上的第二螺栓穿过铝合金立柱,在通过第二螺母将铝合金立柱固定至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采用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的设置,无需使用焊接,其结构简单安装较为简便。

进一步,所述钢板转接件上于第二螺栓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三腰形孔,所述第三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铝合金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铝合金立柱于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距离墙体之间的距离时,将第二螺母拧松,带动铝合金立柱上的第二螺栓于第三腰形孔内移动,从而调整铝合金立柱距离墙体之间的间距,使得铝合金立柱可正常对幕墙完成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螺栓上螺纹配合有两个钢垫片,两个所述钢垫片抵接于钢板转接件上远离铝合金立柱所在的面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钢垫片的设置可增大第二螺栓与钢板转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紧固更加稳定;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螺纹具有的特性,当将第二螺母拧紧后,第二螺母很容易沿着螺纹线的方向旋转,导致第二螺母出现松动,因此钢垫片的设置可使得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紧固的更加稳定,防止第二螺母出现松动。

进一步,所述钢垫片上于钢垫片的四周所在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钢板转接件上于第三腰形孔所在的位置设有多个与凸起配合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三腰形孔的长度方向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钢垫片与钢板转接件之间抵接时,因铝合金立柱通常设置的较大重量较重,当钢垫片上的凸起插入至钢板转接件上的凹槽内,可防止第二螺栓于第三腰形孔内移动,通过钢垫片使得第二螺栓对铝合金立柱的固定效果更好;多个凹槽的设置可使得当调整铝合金立柱距离墙体之间的间距时,钢垫片始终可对第二螺栓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二螺栓于第三腰形孔内移动,带动铝合金立柱移动。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长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凸起的长度和凹槽的深度设置为相同的,可防止在钢垫片带动凸起插入至凹槽内时,钢垫片与钢板转接件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使得钢板转接件与钢垫片之间的贴合关系更好;并且凹槽的设置,可防止凸起穿过钢板转接件,导致凸起对铝合金立柱造成影响。

进一步,两个所述钢板转接件相对的面上设有与铝合金立柱抵接的橡胶垫片,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橡胶垫片。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片的设置可进一步减小铝合金立柱与钢板转接件之间的间隙;可防止钢板转接件与铝合金之间产生磨损,导致铝合金立柱和钢板转接件受损;并且橡胶垫片的设置可增大与铝合金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钢板转接件对铝合金立柱的固定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当需要调整两个钢板转接件之间的间距时,将第一螺栓于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内移动,通过第一螺母将钢板转接件固定至镀锌钢板上,无需焊接,减少了焊接对材料的伤害并且安装较为稳固;

二、当需要调整铝合金立柱距离墙体之间的间距时,将铝合金立柱上的第二螺栓于第三腰形孔内移动,通过第二螺母将第二螺栓固定,方便简单;

三、钢垫片上凸起和钢板转接件上凹槽的设置可防止第二螺栓于第三腰形孔内产生移动,使得第二螺栓对铝合金立柱的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11、后切螺栓;12、后切螺母;2、镀锌钢板;21、第一螺栓;22、第一螺母;23、第一腰形孔;231、槽体;3、钢板转接件;31、第二腰形孔;32、第三腰形孔;4、铝合金立柱;41、第二螺栓、42、第二螺母;43、钢垫片;431、凸起;44、凹槽;45、橡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6,一种幕墙用钢连接件,包括墙体1,墙体1上设有镀锌钢板2, 墙体1内设有后切螺栓11和后切螺母12,镀锌钢板2与墙体1之间通过后切螺栓11和后切螺母12连接。当需要将镀锌钢板2安装至墙体1上时,将后切螺栓11预埋至墙体1内,通过后切螺母12将镀锌钢板2固定至墙体1上,稳定性较好且方便简单。

结合图2和图6,镀锌钢板2上相对设置有钢板转接件3,钢板转接件3整体呈“L”形设置,“L”形的钢板转接件3的凹口朝向外部设置;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设有铝合金立柱4,镀锌钢板2上设有用于连接钢板转接件3的第一螺栓21和与第一螺母22(参见图3),镀锌钢板2上于第一螺栓21和第一螺母22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一腰形孔23。第一腰形孔23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铝合金立柱4的长度方向设置。

当需要调整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的间距时,通过将第一螺栓21带动钢板转接件3于第一腰形孔23内移动,通过第一螺母22将钢板转接件3固定至镀锌钢板2上即可,调整铝合金立柱4距离墙体1之间的距离可使得铝合金立柱4可针对不同的幕墙进行安装,并且采用第一螺栓21和第一螺母22固定,减少了焊接的工作,降低焊渣引起的火灾,且利于现场龙骨和面材的成品保护。

如图6所示,第一腰形孔23上开设有槽体231。槽体231用于供第一螺栓21的头部滑移并容纳,当第一螺栓21的头部容纳至槽体231内,可使得整个镀锌钢板2具有较好的平整性,防止镀锌钢板2与墙体1之间存在间隙。

结合图2和图3,钢板转接件3上于第一螺栓21的杆部穿过的位置设有第二腰形孔31,第二腰形孔31与第一腰形孔23平行设置,第一螺栓21穿过第一腰形孔23和第二腰形孔31并通过第一螺母22将钢板转接件3固定。当需要调节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的间距时,将第一螺栓21于第一腰形孔23内滑动后,再将第一螺栓21于第二腰形孔31内滑动,使得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的间距调节范围变得更大,从而适用于更大或更小规格的铝合金立柱4。

结合图3和图4,钢板转接件3与铝合金立柱4通过第二螺栓41和第二螺母42连接,第二螺栓41的杆部穿过两个钢板转接件3和铝合金立柱4设置。将铝合金立柱4通过第二螺栓41和第二螺母42连接,进一步减少了焊接的操作;钢板转接件3上于第二螺栓41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三腰形孔32,第三腰形孔32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铝合金立柱4的长度方向设置。当需要调整铝合金立柱4距离墙体1之间的间距时,通过将第二螺栓41于第三腰形孔32内滑动,通过第二螺栓41带动铝合金立柱4固定至距离墙体1之间的任意位置,使得铝合金立柱4可对不同规格的幕墙完成安装,提高了铝合金立柱4的使用效果。

结合图3和图4,第二螺栓41上螺纹配合有两个钢垫片43,在本实施例中,钢垫片43呈矩形设置。两个钢垫片43抵接于钢板转接件3上远离铝合金立柱4所在的面上。钢垫片43上于钢垫片43的四周所在的位置设有凸起431(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凸起431设置为圆柱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431可设置为长方体或其他形状。钢板转接件3上于第三腰形孔32所在的位置设有多个与凸起431配合的凹槽44(参见图5),凸起431的长度与凹槽44的深度相同。多个凹槽4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三腰形孔32的长度方向设置。

当第二螺栓41带动铝合金立柱4于第三腰形孔32内完成位置的调整后,将钢垫片43上的凸起431插入至钢板转接件3的凹槽44内,使得钢垫片43将第二螺栓41固定至第三腰形孔32内的某一位置,防止第二螺栓41于第三腰形孔32内产生移动,间接的防止铝合金立柱4于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产生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螺栓41对铝合金立柱4的固定效果更好;并且钢垫片43的设置可使得第二螺母42与第二螺栓41固定的更为牢固。

如图4所示,两个钢板转接件3相对的面上设有与铝合金立柱4抵接的橡胶垫片45,第二螺栓41穿设于橡胶垫片45。橡胶垫片45的设置可减少钢板转接件3与铝合金立柱4之间的磨损,增大与铝合金立柱4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铝合金立柱4产生移动;并且橡胶垫片45可进一步减少铝合金立柱4与钢板转接件3之间的缝隙。

工作过程:当需要将铝合金立柱4安装至墙体1上时,通过测量铝合金立柱4的规格,调整第一螺栓21于第一腰形孔23和第二腰形孔31内的位置,使得两个钢板转接件3符合需要安装的铝合金立柱4的规格,当调整完毕后,通过将第一螺栓21穿过第一腰形孔23和第二腰形孔31,采用第一螺母22将钢板转接件3固定至镀锌钢板2上的规定位置;将后切螺栓11预埋至墙体1内,通过后切螺母12将镀锌钢板2固定至墙体1上;此时安装铝合金立柱4,在铝合金立柱4上打孔,将钢垫片43置于第二螺栓41的两侧,将第二螺栓41的杆部穿过铝合金立柱4,带动第二螺栓41于第三腰形孔32内移动,调整铝合金立柱4距离墙体1之间的间距,调整至规定位置后,将钢垫片43上的凸起431插入至钢板转接件3上的凹槽44内,在通过第二螺母42将铝合金立柱4固定至两个钢板转接件3之间,钢板转接件3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铝合金立柱4,提高了钢板转接件3的使用效果;并且减少现场安装时的焊接量及施工工时,降低因焊渣引起的火灾风险,且利于现场龙骨和面材的成品保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