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560发布日期:2018-11-23 18:33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老化扶手。



背景技术:

楼梯是现代生活常用的建筑设施,老人在上下楼梯时,容易出现昏厥、晕倒、踩空、摔倒等情况,老人在自身受到损伤或者昏迷的情况下,无法联系外界进行呼救,容易造成危险。

公开号为CN204940722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老人用新型楼梯,包括台阶、栏杆、扶手、倒J型凸起、连接线、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对讲设备;所述的台阶均通过栏杆与扶手连接;所述的栏杆外部包裹有塑料层;所述的扶手设置有倒J型凸起,扶手外部包裹有塑料层;所述的台阶的踏面与水平面成3°至5°角,台阶的踏面均设置有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所述的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均通过连接线与2个对讲设备连接;所述的对讲设备设置有对讲话麦、开关按钮、音量调节钮、紧急通话按钮。

上述方案中,台阶的踏面均设置有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均通过连接线与2个对讲设备连接。在某个台阶踏面承受的压力超过30kg,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后,30kg计时压力传感器即发出紧急信号,通过连接线开启对讲设备,对讲设备即呼叫预设号码,接通老人的社区、亲人、朋友等,提示他们老人可能处于危险状态。但上述方案中虽然实现了老人摔倒后自动通知亲友的功能,但是,老人在摔倒时常常会撞击到楼梯扶手,使老人撞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老化扶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老人摔倒后容易撞到楼梯扶手而导致撞伤或擦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适老化扶手,包括楼梯每一阶梯上竖直固定的支撑柱以及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的手扶栏杆;所述支撑柱包括中空的网格架,所述网格架由若干网格构成,所述网格架的网格内滑动连接有软木材质的接触块,与接触块相邻的网格内滑动连接有橡胶材质的软块,所述接触块高度大于软块高度,所述网格架内设置有条状的弹性气囊,所述接触块和软块皆和弹性气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气囊内粘接有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所述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相对设置且第一按板设置在靠近楼梯一侧,所述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的弹簧,所述第一按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二按板上正对第一接触片设置有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上连接有警报装置和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老人扶着手扶栏杆,当老人摔倒后,若碰撞到接触块,接触块将向网格架内运动,使得网格架内受接触块挤压处的弹性气囊受到挤压,使得弹性气囊除被接触块挤压处外的其余地方均膨胀,弹性气囊膨胀使得软块向网格架外移动,使得软块和老人碰撞处接触,避免老人撞到支撑柱而撞伤;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之间设置弹簧,在较小力度的碰触下第一接触片不会和第二接触片接触,只有在老人摔倒碰撞等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接触片箱网格架内运动时,接触片将使得弹性气囊内的第一按板被挤压并靠近第二按板,弹簧被压缩,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接触,使得警报装置开始工作,提醒周围的人来帮助老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接触块、软块以及弹性气囊的设置,能够避免老人在摔倒后撞到支撑柱而撞伤,弹性气囊有缓冲作用,降低老人碰触到接触块时的疼痛感;通过第一按板、第二按板、弹簧、第一接触片以及第二接触片的设置,能够在老人摔倒碰撞到支撑柱后,警报装置开始工作,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传感器检测老人是否摔倒相比,传感器需要一直通电才能检测老人是否摔倒,而本方案无需传感器便能自动检测老人是否摔倒并碰触到支撑柱,减少了用电,进而减小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内每间隔一固定距离便设置有用于限制弹性气囊内气体流速的挡片。

通过在弹性气囊内每间隔一固定距离便设置有用于限制弹性气囊内气体流速的挡片,保证距离被老人处较近的软块能够快速向网格架外运动,距离被撞击处较远的软块后向网格架外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均设置成与网格架中网格大小一致的网格,所述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的网格与网格架的网格错位设置。

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的网格与网格架的网格错位设置,老人不管摔倒后碰撞到同一根支撑柱上不同位置上的接触块,都将使得第一按板靠近第二按板,进而使得警报装置工作。

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上设置有和网格架形状一致的突起,突起处的弹性大于弹性气囊其余部分的弹性能力,所述弹性气囊的突起正对网格架的网格。

由于弹性气囊的突起部分的弹性能力大于其余部分,所以在接触块被挤压时,接触块附近的突起将快速膨胀,加快被挤压接触块附近的软块向网格架外运动。

进一步,所述警报装置为蜂鸣器。

在老人摔倒后,蜂鸣器鸣叫,便于周围的人听见鸣叫声音后前来援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适老化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柱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格架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按板和第二按板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按板1、第一接触片2、蜂鸣器3、第二接触片4、第二按板5、弹簧6、楼梯7、支撑柱8、手扶栏杆9、接触块10、软块11、弹性气囊12、挡片13、网格架14、电源15。

实施例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适老化扶手,包括楼梯7每一阶上竖直固定的支撑柱8以及支撑柱8顶端焊接的手扶栏杆9;支撑柱8采用金属材质,且支撑柱8设置长方体状。

结合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支撑柱8包括中空的网格架14,网格架14由200个网格构成,网格架14的网格内滑动连接有100个软木材质的接触块10,接触块10相邻的网格内滑动连接有橡胶材质的软块11,网格架14的每一个网格内均有接触块10或软块11,网格架14内设置有条状的弹性气囊12,接触块10和软块11均与弹性气囊12表面粘接,且接触块10的高度大于软块11高度。

结合附图2和附图5所示,弹性气囊12内每间隔20cm设置有限制弹性气囊12内气体流速的挡片13,弹性气囊12内还粘接有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第一按板1设置在靠近楼梯7一侧,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相对设置,且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之间连接有弹簧6;如图5所示,第一按板1上粘接有第一接触片2,第二按板5上粘接有第二接触片4,第一接触片2和第二接触片4上线路连接有蜂鸣器3以及电源15,第一接触片2和第二接触片4的厚度为1mm,常态下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在弹簧6的支撑作用下相距6cm;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的长度大于接触块10的长度以及宽度。

具体实施时,老人扶着手扶栏杆9,当老人摔倒后,若碰撞到接触块10,接触块10将向网格架14内运动,使得网格架14内受接触块10挤压处的弹性气囊12受到压缩,使得弹性气囊12除被接触块10挤压处外其余地方均膨胀,弹性气囊12膨胀使得软块11向网格架14外移动,使得软块11和老人碰撞处接触,避免老人二次受伤;由于弹性气囊12的设置,老人在撞击到接触块10时,弹性气囊12对接触块10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老人撞伤;弹性气囊12内每间隔20cm设置有限制弹性气囊12内气体流速的挡片13,保证距离被老人处较近的软块11能够快速向网格架14外运动,距离被撞击处较远的软块11后向网格架14外运动;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之间设置弹簧6,在较小力度的碰触下第一接触片2不会和第二接触片4接触,只有在老人摔倒碰撞等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接触片箱网格架14内运动时,接触片将使得弹性气囊12内的第一按板1被挤压并靠近第二按板5,弹簧6被压缩,第一接触片2和第二接触片4接触,使得蜂鸣器3开始鸣叫,提醒周围的人来帮助老人。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为: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均设置成与网格架14中网格大小一致的网格,弹性气囊12上设置有和网格架14形状一致的突起,突起处的弹性大于弹性气囊12其余部分的弹性能力,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的网格与网格架14的网格错位设置,接触块10和软块11皆和弹性气囊12的突起处粘接。

由于弹性气囊12的突起部分的弹性能力大于其余部分,所以在接触块10被挤压时,接触块10附近的突起将快速膨胀,加快被挤压接触块10附近的软块11向网格架14外运动;第一按板1和第二按板5的网格与网格架14的网格错位设置,老人不管摔倒后碰撞到同一根支撑柱8上不同位置上的接触块10,都将使得第一按板1靠近第二按板5,进而使得蜂鸣器3鸣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