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227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车库。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有时因为车位紧张,导致有些汽车乱停乱放,阻碍了交通,为了解决停车问题,所以设置了可以升降的车库,而现有的升降车库主要通过滚珠螺纹杆使得车库上升下降,这时二层的承载车重的承载板与滚珠螺纹杆的滑块固定,车辆比较重时滑块的承载力较大,容易断裂,非常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车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升降车库,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面上固定安装有U型挡板,所述承载板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第二燕尾槽,两个第二燕尾槽内分别滑动有第二燕尾块,所述第二燕尾块底端与减震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底端穿过筒盖伸入套筒内与第一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套筒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与第一滑块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底端与套筒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上焊接有筒盖,所述承载板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滑动有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燕尾块一端与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螺纹套筒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筒内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穿过支架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架顶部,所述支架底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在螺纹杆一侧,所述立柱底端螺接有螺栓,所述承载板底面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在第二燕尾槽的一侧,两个凹槽内分别插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设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凹槽两侧壁并与第一铰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一铰接块与承载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设在承载板内,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接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伸入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铰接杆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凹槽两侧壁并与第二铰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和第二铰接块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块设在底座内,所述底座上螺接有螺栓,所述减震杆与一侧支撑杆之间为停车区。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长度为支撑杆长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优选的,所述套筒深度与减震杆高度相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用两个铰接的支撑杆支撑承载板,使承载板上能够停放汽车,在承载板底端设有减震装置,使固定杆和第一燕尾块承受的压力减小,避免产生断裂,造成安全隐患,保证了本装置的的使用,并且在承载板顶面还设有U型挡板,这样能够稳定住上层的汽车,不会产生滑落的现象,保证本装置能够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承载板的俯视图。

图中:承载板1、支撑杆2、底座3、减震杆4、套筒5、弹簧6、筒盖7、第一滑块8、螺纹杆9、螺纹套筒10、支架11、电机12、固定杆13、第一燕尾块14、第一燕尾槽15、第二燕尾块16、第二燕尾槽17、第一凹槽18、第一铰接杆19、第一铰接块20、第二铰接杆21、第二铰接块22、U型挡板23、立柱 24、停车区25、第二凹槽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升降车库,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顶面上固定安装有U型挡板23,所述承载板1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第二燕尾槽17,两个第二燕尾槽17内分别滑动有第二燕尾块16,所述第二燕尾块16底端与减震杆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4底端穿过筒盖7伸入套筒5内与第一滑块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8与套筒5滑动连接,所述套筒5内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顶端与第一滑块8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底端与套筒5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5上焊接有筒盖7,所述承载板1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燕尾槽15,所述第一燕尾槽15内滑动有第一燕尾块14,所述第一燕尾块14一端与固定杆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3另一端与螺纹套筒10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筒10内螺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顶端穿过支架11与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固定在支架11顶部,所述支架11底端与立柱2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4在螺纹杆9一侧,所述立柱24底端螺接有螺栓,所述承载板1底面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8,两个凹槽18在第二燕尾槽17的一侧,两个凹槽18内分别插入有两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顶端固定设有第一铰接杆19,所述第一铰接杆19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凹槽18两侧壁并与第一铰接块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9和第一铰接块20与承载板1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20设在承载板1内,所述支撑杆2底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接杆21,所述支撑杆2底端伸入第二凹槽26内,所述第二凹槽26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第二铰接杆21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凹槽26两侧壁并与第二铰接块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21和第二铰接块22与底座3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块22设在底座3内,所述底座3上螺接有螺栓,所述减震杆4与一侧支撑杆2之间为停车区25。

所述承载板1长度为支撑杆2长度的两倍。

所述承载板1重力大于弹簧6弹力。

所述套筒5深度与减震杆4高度相同。

工作原理:在安装本装置时,首先旋转底座3与立柱24上的螺栓,将底座3与立柱24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地面挖掘出与两个套筒5相同大小的地坑,将两个套筒5放置在地坑内,这时承载板1位于最高处,因为承载板1的重力大于弹簧6弹力,忽略掉减震杆4和第一滑块8等较轻的重力,这时固定杆13所承受的力为承载板1的重力减去弹簧6的弹力,这样能够有效的保护固定杆13产生断裂等事故,起到减轻承载板1对固定杆13造成的压力,避免造成安全隐患,进一步的减少了对电机的负载,而且支撑杆2与地面的角度不超过九十度,如果支撑杆2垂直于承载板1,那么承载板1就无法下降,此时弹簧6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当停车区25内的车辆停放满时,将电源打开,支架11上的电机12就开始转动,因为电机12输出端与螺纹杆9一端固定连接,电机12带动螺纹杆9开始转动,因为螺纹杆9上套有螺纹套筒10,这样螺纹套筒10就会向下移动,因为螺纹套筒10与第一燕尾块14通过固定杆13连接,这样就会使第一燕尾块14在第一燕尾槽15内移动,所以螺纹杆9能够带动承载板1慢慢下降,在承载板1底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燕尾槽17,第二燕尾槽17内的第二燕尾块16也会随着滑动,减震杆4也会慢慢下降,弹簧6受到第一滑块8的压力慢慢的被压缩,这时因为支撑杆2顶端通过第一凹槽18内的第一铰接杆19和第一铰接块20与承载板1铰接,支撑杆2底端通过第二凹槽26内的第二铰接杆21和第二铰接块22与底座铰接,这样支撑杆2就会慢慢的倾斜,当支撑杆2与地面的倾斜角为0度时,承载板1就会与地面贴合,这时减震杆4就会完全伸入到套筒5内,弹簧6处于完全被压缩状态,然后将电源关闭,这时将车开动到U型挡板23内停稳,这样车就停放完成,安全方便。

当承载板1上的车停放好后,再次开启电源,电机12带动承载板1慢慢的上升,这时弹簧6慢慢的释放,随着电机12的转动,承载板1也上升到最高位置,此时支撑杆2与地面的倾斜角不超过九十度时,关闭电源,这时弹簧6恢复正常状态,因为支撑杆2高度为承载板1长度的一半,减震杆4在承载板1的中间,这样承载板1与地面贴合时,第二燕尾块16也不会掉落出第二燕尾槽17内,也不会影响停车区25内停放的车辆,而且套筒5上还盖有筒盖7,这样能够防止垃圾或者杂物落入,影响弹簧6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省空间,能够使车辆及时的停放好,避免造成交通堵塞,为出行提供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