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1955发布日期:2018-12-28 20:1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即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

目前,通信基站普遍采用在单管塔或景观塔上悬挂天线的方式来提供无线覆盖,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各大运营商对于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的需求,现有的通信基站,在单管塔和景观塔上悬挂的天线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在部分通信基站中,悬挂的天线数量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数量要求,这容易造成基站塔身损坏或倾覆,导致通信基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基站,以解决现有通信基站中,由于悬挂的天线数量较多而导致基站塔身容易损坏或倾覆的技术问题,以确保通信基站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塔身以及多个拉线组件,所述拉线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拉线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的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拉线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拉线组件的张紧程度的调节器,每根所述拉线之间通过所述调节器连接;其中,一根所述拉线远离所述调节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另一根所述拉线远离所述调节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的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组件还包括多个钢丝绳夹,多个所述钢丝绳夹夹持在所述拉线上,并在所述拉线的中部形成多个圆弧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由首尾相连的钢绞线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信基站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拉线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所述拉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顶部上;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槽钢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钢靠近所述基站塔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槽钢靠近所述基站塔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所述第三槽钢靠近所述基站塔身的一端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槽钢靠近所述基站塔身的一端设有第四缺口,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槽钢、所述第三槽钢和所述第四槽钢上均设有吊钩;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三槽钢相对设置,一个所述拉线组件通过所述吊钩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三槽钢之间;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第四槽钢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拉线组件通过所述吊钩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塔身以及多个拉线组件,所述拉线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拉线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的外侧壁上。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拉线组件,并使所述拉线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同时使所述拉线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的底部的外侧壁上,以增强所述基站塔身的刚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承载能力,因此,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悬挂的天线数量较多而导致基站塔身容易损坏或倾覆的问题,进而确保了通信基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通信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线组件与基站塔身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与基站塔身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站塔身;11、第一限位件;12、第二限位件;2、拉线组件;21、拉线;211、圆弧部;22、调节器;23、钢丝绳夹;24、第一绳环;25、第二绳环;3、第一支架;31、第一槽钢;311、第一通孔;312、第三通孔;313、第一缺口;32、第二槽钢;321、第二缺口;33、吊钩;34、螺栓;4、第二支架;41、第三槽钢;411、第五通孔;412、第七通孔;5、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顶部和底部等方位的描述都是针对图1进行限定的,当所述通信基站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塔身1以及多个拉线组件2,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所述通信基站具备提供无线覆盖,以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基站还包括天线5,所述天线5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拉线组件2,并使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同时使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以增强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承载能力,因此,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悬挂的天线5数量较多而导致基站塔身1容易损坏或倾覆的问题,进而确保了通信基站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拉线组件2分布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外侧壁上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为了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能够提高所述通信基站的刚度,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拉线组件2对称分布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四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通信基站具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的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组件2包括至少两根拉线21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拉线组件2的张紧程度的调节器22,每根所述拉线21之间通过所述调节器22连接;其中,一根所述拉线21远离所述调节器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另一根所述拉线21远离所述调节器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通过使每根所述拉线21之间通过所述调节器22连接,从而形成所述拉线组件2,进而实现通过所述调节器22调节所述拉线组件2的张紧程度;当所述拉线组件2中的一根所述拉线21远离所述调节器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且另一根所述拉线21远离所述调节器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时,能够实现通过调整所述拉线组件2的张紧程度来调节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以满足通信基站悬挂不同数量的天线5的需求,因此,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线组件2中的所述拉线21和所述调节器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和底部的同时,确保能够调节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21为2个,所述调节器22为1个;具体地,所述拉线组件2的结构为:一个所述拉线21的一端通过所述调节器22与另一个所述拉线21的一端连接;因此,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具体表现为:一个所述拉线2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另一个所述拉线2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22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调节器22调节所述拉线组件2的张紧程度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22为花篮螺栓。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牢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组件2还包括多个钢丝绳23夹,多个所述钢丝绳夹23夹持在所述拉线21上,并在所述拉线21的中部形成多个圆弧部211。通过设置所述钢丝绳夹23,并使多个所述钢丝绳夹23夹持在所述拉线21上,以实现在所述拉线21上形成多个所述圆弧部211,从而确保所述拉线21能够被牢靠地紧固,进而确保了所述拉线组件2的牢靠性,以确保能够提高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拉线21的中部形成的所述圆弧部2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一根所述拉线21上的所述圆弧部211为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线21的类型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为了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抗拉强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21为钢绞线;且所述拉21线由首尾相连的钢绞线形成。

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同时便于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基站还包括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架3和所述第二支架4,从而便于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同时便于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并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11,所述第一支架3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件11的顶部上;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件12,所述第二支架4的顶部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12的底部上。通过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11,并使所述第一支架3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件11的顶部,以避免在所述拉线组件2的拉伸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架3下滑,从而确保所述第一支架3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进而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同时通过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12,并使所述第二支架4的顶部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12的底部,以避免在拉线组件2的拉伸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支架4上滑,从而确保所述第二支架4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进而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槽钢31和第二槽钢32,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之间。通过使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首尾相连,并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之间,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进而实现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此外,通过卡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安装方便,且易于实施,因此节省了所述通信基站的安装时间。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首尾连接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一槽钢31的一端通过螺栓34与所述第二槽钢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槽钢31的另一端也通过螺栓34与所述第二槽钢32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槽钢31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二槽钢32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通过使螺栓34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1和所述第二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311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槽钢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钢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槽钢31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三通孔312,所述第二槽钢32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第四通孔,通过使螺栓34分别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12和所述第四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312和所述第四通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槽钢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钢32的另一端连接。此外,通过在所述第一槽钢31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11和所述第三通孔312,并相应地在所述第二槽钢32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以实现卡接不同管径的所述基站塔身1,适应性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4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三槽钢41和第四槽钢(图中未示出),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通过使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首尾相连,并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以确保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此外,通过卡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安装方便,且易于实施,因此节省了所述通信基站的安装时间。

结合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首尾相连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三槽钢41的一端通过螺栓34与所述第四槽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槽钢41的另一端也通过螺栓34与所述第四槽钢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三槽钢41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五通孔411,所述第四槽钢的一端设有多个第六通孔,通过使螺栓34分别穿过所述第五通孔411和所述第六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五通孔411和所述第六通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三槽钢4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槽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槽钢41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七通孔412,所述第四槽钢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第八通孔,通过使螺栓34分别穿过所述第七通孔412和所述第八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七通孔412和所述第八通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三槽钢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槽钢的另一端连接。此外,通过在所述第三槽钢41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五通孔411和所述第七通孔412,并相应地在所述第四槽钢上设置多个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以实现卡接不同管径的所述基站塔身1,适应性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能够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之间,并确保能够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钢31靠近所述基站塔身1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313,所述第二槽钢32靠近所述基站塔身1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321,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缺口313和所述第二缺口321之间;所述第三槽钢41靠近所述基站塔身1的一端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槽钢靠近所述基站塔身1的一端设有第四缺口,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之间。通过在所述第一槽钢31上设置所述第一缺口313,同时在所述第二槽钢32上设置所述第二缺口321,并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卡接在所述第一缺口313和所述第二缺口321之间,有效地防止了所述基站塔身1出现扭转的现象,从而确保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之间;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三槽钢41上设置所述第三缺口,同时在所述第四槽钢上设置所述第四缺口,并使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之间,有效地防止了所述基站塔身1出现扭转的现象,从而确保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二槽钢3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313、所述第缺口321、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如倒三角形、矩形和圆弧形。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313、所述第缺口321、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的形状均为倒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并实现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钢31、所述第二槽钢32、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上均设有吊钩33;所述第一槽钢31与所述第三槽钢41相对设置,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通过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所述第二槽钢32与所述第四槽钢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拉线组件通过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通过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上均设置所述吊钩33,并使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相对设置,以实现通过所述吊钩33将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上均设置所述吊钩33,并使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相对设置,以实现通过所述吊钩33将另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从而实现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的外侧壁上,同时实现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通过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具体表现为:由于多个所述钢丝绳夹23夹持在所述拉线21上,因此,在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形成第一绳环24,并在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形成第二绳环25,通过设于所述第一槽钢31上的吊钩33与所述第一绳环24的配合,使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上,通过设于所述第三槽钢41上的吊钩33与所述第二绳环25的配合,使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槽钢41上,从而实现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通过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此外,另一个所述拉线组件2通过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的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线组件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拉线组件2提高所述基站塔身的刚度即可。为了进一步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组件2的4个;其中,2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另外2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吊钩3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2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一槽钢31和所述第三槽钢41之间,另外2个所述拉线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二槽钢32和所述第四槽钢之间,因此,所述第一槽钢31、所述第二槽钢32。所述第三槽钢41和所述第四槽钢上分别设有2个所述吊钩33。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塔身1以及多个拉线组件2,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拉线组件2,并使所述拉线组件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顶部,同时使所述拉线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站塔身1的底部,以增强所述基站塔身1的刚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所述通信基站的承载能力,因此,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悬挂的天线5数量较多而导致基站塔身1容易损坏或倾覆的问题,进而确保了通信基站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