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6854发布日期:2019-01-04 23:0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协同工作,从而降低了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BIM就是利用创建好的BIM模型提升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获取、分析工程量成本数据,并为施工建造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为项目参建各方提供基于BIM的协同平台,有效提升协同效率,确保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够按时、保质、安全、高效、节约完成,并且具备责任可追溯性,传统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结构简单,一般采用整体化设计,在搬运拆卸时较为费时费力,防护栏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得到了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解决了传统的建筑工程防护栏结构简单,当出现破损时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包括警示器、护板、立柱A和立柱B,所述立柱A设置在立柱B右侧,所述立柱A左右两侧面中部均竖向设置有卡槽,所述立柱B左右两侧面中部均竖向设置有卡槽,所述立柱A与立柱B之间设置有护板,所述立柱A和立柱B顶部均固定有警示器,所述护板上部设置有光伏板,且光伏板通过铰链与护板上沿边转动连接,所述光伏板后端面中部固定有轴座,所述轴座上安装有伸缩杆,所述护板前端面上部固定有防爬刺,所述护板后端面中部安装有JF24D无线收发器。

优选的,所述护板左侧放置在立柱B右侧面的卡槽内,且护板左侧与立柱B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护板右侧放置在立柱A左侧面的卡槽内,且护板右侧与立柱A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立柱A底部固定有底座A,且底座A上安装有插钎A。

优选的,所述立柱B底部固定有底座B,且底座B上安装有插钎B。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下端安装有轴座,且轴座固定在护板后端面上部。

优选的,所述立柱B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对应的立柱B内部位置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振动传感器、ATMEG微处理器和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光伏板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ATMEG微处理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ATMEG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ATMEG微处理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ATMEG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警示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ATMEG微处理器数据收发端通过连接线与JF24D无线收发器数据收发端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立柱A、立柱B两侧设置卡槽,护板卡设在立柱A和立柱B上的卡槽 内并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拆卸简单,搬运时较为方便,立柱底部采用插钎封存固定在预定的水泥底座上。

(2)本实用新型在护板上部设置防爬刺,可防止陌生人攀爬,提高防护栏内的建筑用材的安全,护板上方设置光伏板,在实际使用时光伏板可进行光伏转化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内,提供给该新型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

(3)本实用新型在立柱内部设置振动传感器,当有不干人等翻越护板时会引起立柱内部的振动传感器的震动,振动传感器将震动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ATMEG微处理器内进行数据处理后接通警示器进行报警,与此同时将警报信息传输至远端计算机建筑信息化模型和监控系统中,便于技术人员及安保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A与护板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B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中:1、警示器;2、光伏板;3、防爬刺;4、护板;5、立柱A;6、底座A;7、插钎A;8、立柱B;9、底座B;10、插钎B;11、铰链;12、轴座;13、伸缩杆;14、连接线;15、检修门;16、固定螺栓;17、JF24D无线收发器;18、卡槽;19、振动传感器;20、ATMEG微处理器;2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包括警示器1、护板4、立柱A5和立柱B8,立柱A5设置在立柱B8右侧,立柱A5左右两侧面中部均竖向设置有卡槽18,立柱B8左右两侧面中部均竖向设置有卡槽18,立柱A5与立柱B8之间设置有护板4,护板4左侧放置在立柱B8右侧面的卡槽18内,且护板4左侧与立柱B8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护板4右侧放置在立柱A5左侧面的卡槽18内,且护板4右侧与立柱A5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立柱A5和立柱B8顶部均固定有警示器1,当出现震动时,振动传感器19检测到震动信息并将信息传递至ATMEG微处理器20内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控制警示器1进行报警,立柱A5底部固定有底座A6,且底座A6上安装有插钎A7,插钎A7插入预制水泥柱底座内对立柱A5进行固定,立柱B8底部固定有底座B9,且底座B9上安装有插钎B10,插钎B10插入预制水泥柱底座内对立柱B8进行固定,护板4上部设置有光伏板2,且光伏板2通过铰链11与护板4上沿边转动连接,可根据实际光照轨迹通过伸缩杆13进行调节光伏板2的角度,光伏板2后端面中部固定有轴座12,轴座12上安装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下端安装有轴座12,且轴座12固定在护板4后端面上部,护板4前端面上部固定有防爬刺3,阻碍人员攀爬至护板3上,护板4后端面中部安装有JF24D无线收发器17,可将故障或异常信息通过JF24D无线收发器17传输至远端计算机建筑信息化模型和监控系统,当JF24D无线收发器17出现异常不工作时远端计算机建筑信息化模型会空缺这一部分的防护栏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对其进行维护,立柱B8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检修门15,检修门15对应的立柱B8内部位置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振动传感器19、ATMEG微处理器20和蓄电池21,光伏板2输出端通过连接线14与ATMEG微处理器20输入端电性连接,ATMEG微处理器20输出端通过连接线14与蓄电池21输入端电性连接,振动传感器19输出端通过连接线14与ATMEG微处理器20输入端电性连接,ATMEG微处理器20输出端通过连接线14与警示器1输入端电性连接,ATMEG微处理器20数据收发端通过连接线14与JF24D无线收发器17数据收发端电性连接。

使用时,插钎A7插入预制水泥柱底座内对立柱A5进行固定,插钎B10插入预制水泥柱底座内对立柱B8进行固定,将护板3左右放置安插在立柱B8上的卡槽18和立柱A5上的卡槽18内,之后在立柱A5和立柱B8上安装警示器1,并将警示器1与检修门15内的ATMEG微处理器20输入端相连,依次将立柱A5和立柱B8进行交叉布置安装,通过调节伸缩杆13来调整光伏板2的角度以便于最大量的进行光电转换,当有不干人等翻越护板3时会引起立柱B8内部的振动传感器19的震动,振动传感器19将震动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ATMEG微处理器20内进行数据处理后接通警示器1进行报警,与此同时将警报信息传输至远端计算机建筑信息化模型和监控系统中,便于技术人员及安保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情况,当JF24D无线收发器17出现异常不工作时远端计算机建筑信息化模型会空缺这一部分的防护栏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对其进行维护。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警示器1、护板4、立柱A5和立柱B8,解决了传统的建筑工程防护栏结构简单,当出现破损时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