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3193发布日期:2019-02-19 18:4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站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主要用途为搅拌混合混凝土,也叫砼搅拌站。HZS系列商品水泥混凝土搅拌站采用国际流行的模块式快速拼装结构,高性能进口搅拌机,双机双控的计算机控制方式,防噪音、防粉尘污染、环保设计,其中有一种专门用来制造管桩的管桩搅拌站装置。

但是现有的管桩搅拌机在将混凝土搅拌好并混合之后,大都需要经过其它工具来将搅拌过后的混凝土塑形成“管桩”状,而且现有的管桩搅拌机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容易有杂物进入到投料口内,到了投料进行搅拌的时候容易,混凝土容易与杂物混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搅拌出来的管桩硬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能够直接搅拌出管桩,以及减少搅拌完成的管桩内的杂物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管桩搅拌机需要其它装置辅助制造管桩以及管桩内具有杂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保证传动板在管桩搅拌机直接制造出制造管桩以及减少管桩内杂物以保证管桩硬度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包括进料筒、出料筒与投料盘,所述投料盘焊接在进料筒的上表面,且出料筒设置在进料筒的右下端,所述进料筒与出料筒的下端均焊接有底座,且底座之间卡接有连接板,所述进料筒与出料筒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出料筒内部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外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出料筒前端的表面从外至内依次开有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且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之间设置有隔离管环;所述投料盘的顶端开有投料口,且投料盘前端的中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前端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封板,且封板前后两端的两侧均焊接有挡块,所述封板前端的中部开有抓槽。

进一步优点,所述转动片的内外两端均设有转轴,其中转动片内侧的转轴与转环转动链接,且转轴之间的八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优点,所述挡块长度为四厘米,而凹槽开口宽度为三厘米,且封板其中一端的挡块嵌入于凹槽内。

进一步优点,所述抓槽可将封板内,或从凹槽内拉出,且凹槽与投料口相通。

进一步优点,所述投料口贯穿过投料盘与进料筒内部相通,且进料筒内部贯穿过转环、转轴和出料筒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相通。

进一步优点,所述隔离管环与出料筒外壁之间形成“管桩”状,且搅拌物通过转动片搅拌之后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向外排出。

进一步优点,所述进料筒、转环和出料筒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为从左至右向下倾斜,且隔离管环与转环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通过转环与转轴转动,使得隔离管环以及转动片一起转动,让得从进料筒内传导过来的混凝土跟随着隔离管环滚动,使得混凝土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被跟随着转环转动的转动片搅动,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而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将由跟随着向右倾斜的出料筒逐步向外滚动,使得搅拌后的混凝土搅拌成隔离管环与出料筒外壁之间形成的“管桩”状,从而达到无需外服复制直接就能够搅拌出管桩;

2、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抓槽将封板向凹槽内推进,使得外界的杂物无法从投料口内进入到进料筒内,并且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从进料筒、转环到出料筒是依次向右下端倾斜的,所以如果有杂物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进入到出料筒内,也将从倾斜着的出料筒内向外滑落,从而达到减少杂物堆积在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内而影响到管桩的硬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A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筒、2连接板、3底座、4出料筒、5转环、6隔离管环、7第一出料口、8第二出料口、9凹槽、10封板、11挡块、12抓槽、13投料口、14投料盘、15转动片、16转轴、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一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包括进料筒1、出料筒4与投料盘14,所述投料盘14焊接在进料筒1的上表面,且出料筒4设置在进料筒1的右下端,所述进料筒1与出料筒4的下端均焊接有底座3,且底座3之间卡接有连接板2,所述进料筒1与出料筒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环5,通过底座3将该装置固定住,并由连接板2加固底座3的稳定性;所述出料筒4内部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轴16,且转轴16外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片15,所述出料筒4前端的表面从外至内依次开有第一出料口7与第二出料口8,且第一出料口7与第二出料口8之间设置有隔离管环6,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通过转环5与转轴16转动,使得隔离管环6以及转动片15一起转动,让得从进料筒1内传导过来的混凝土跟随着隔离管环6滚动,使得混凝土在第一出料口7和第二出料口8被跟随着转环5转动的转动片15搅动,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而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将由跟随着向右倾斜的出料筒4逐步向外滚动,使得搅拌后的混凝土搅拌成隔离管环6与出料筒4外壁之间形成的“管桩”状,从而达到无需外服复制直接就能够搅拌出管桩;所述投料盘14的顶端开有投料口13,所述投料口13贯穿过投料盘14进料筒1内部相通,且进料筒1内部贯穿过转环5、转轴16和出料筒4与第一出料口7和第二出料口8均相通,且投料盘14前端的中部开有凹槽9,所述凹槽9前端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封板10,且封板10前后两端的两侧均焊接有挡块11,所述封板10前端的中部开有抓槽12,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抓槽12将封板10向凹槽9内推进,使得外界的杂物无法从投料口13内进入到进料筒1内,并且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从进料筒1、转环5到出料桶4是依次向右下端倾斜的,所以如果有杂物从第一出料口7和第二出料口8进入到出料桶4内,也将从倾斜着的出料桶4内向外滑落,从而达到减少杂物堆积在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内而影响到管桩的硬度的问题。

综上所述,所述转动片15的内外两端均设有转轴16,其中转动片15内侧的转轴16与转环5转动链接,且转轴16之间的八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通过连接杆17将两个转轴16连接起来,从而使得一个转轴16转动的时候,带动另一个转轴一起转动,并将转动片15带着一同转动。

所述挡块11长度为四厘米,而凹槽9开口宽度为三厘米,且封板10其中一端的挡块11嵌入于凹槽9内,使得封板10难以从凹槽9上掉落。

所述抓槽12可将封板10推进凹槽9内,或从凹槽9内拉出,且凹槽9与投料口13相通,通过封板10来调控投料口13与进料筒1之间的打开与闭合。

所述隔离管环6与出料筒4外壁之间形成“管桩”状,且搅拌物通过转动片15搅拌之后从第一出料口7和第二出料口8向外排出,使得混凝土在搅拌之后形成隔离管环6与出料筒4的形状,并由第一出料口7和第二出料口8保证管桩的形状。

所述进料筒1、转环5和出料筒4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为从左至右向下倾斜,且隔离管环6与转环5固定连接,使得落入到该种管桩搅拌站装置内的灰尘无法堆积,而是向出料筒4的方向滑落,直至从该装置内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进料筒、2连接板、3底座、4出料筒、5转环、6隔离管环、7第一出料口、8第二出料口、9凹槽、10封板、11挡块、12抓槽、13投料口、14投料盘、15转动片、16转轴、17连接杆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