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型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118发布日期:2019-02-01 20:2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型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型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雪﹑日光并供临时居住,堆放存储物品,工具等的棚子。多用帆布,PE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

目前帐篷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恶劣天气,很多帐篷在遇到大风天气时,会被吹歪或者吹跑,所以在设计帐篷时需要考虑到通风的情况。

例如中国专利“CN 106639628 A”公开了一种多层帐篷,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腿、第一主顶杆、第二主顶杆、中心撑杆、以及顶布,顶布至少有两层,顶布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层顶布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顶布,第一主顶杆的内端与中心顶帽活动连接,第一主顶杆的外端与第二主顶杆的内端活动连接,第二主顶杆的外端与支撑腿活动连接,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活动连接,中心撑杆的内端与中心底帽活动连接,且中心撑杆的外端延伸至中心撑杆与第一主顶杆连接处的外侧;第一层顶布覆盖中心顶帽上,且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与中心撑杆的外端相连接,第二层顶布的内边固定在第一主顶杆或第二主顶杆上,且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该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二层顶布的内边与第一层顶布的外边之间具有透气间隙”,其实现方式为:通过支撑中心杆、第一主顶杆和第二主顶杆支撑顶布并控制第一层顶布和第二层顶布之间透气间隙。这种方式需要通过多个支撑杆进行控制,结构较为复杂。

又例如中国专利“CN 206591908 U”公开了一种能够保持通风的帐篷,其包括由帐篷布和支撑帐篷布的帐篷架所构成的帐篷主体,该帐篷主体在完成支撑后的外形呈棱锥状,在帐篷主体的侧面设置有窗户和用于进出的帐篷门,在帐篷主体的至少一个侧面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在帐篷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防风帽,该防风帽包括帽体和设置在帽体边缘上的支撑件,该支撑件能够使所述帽体保持张开状,所述通风口的下边缘高于帽体的下边缘,帽体与帐篷主体之间具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间隙。该专利采用通风口的方式来实现通风效果,通风口虽然也能起到通风效果,但其存在容易进水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通风处容易进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型帐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该问题:一种通风型帐篷,包括帐篷布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绳和扣眼,所述帐篷布套设在支撑架上,且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帐篷布包括顶层布、前布、后布、左侧布和右侧布,所述顶层布左右两端分别覆盖住左侧布和右侧布的顶部,所述扣眼固定连接在帐篷布料的边缘部分,所述布绳穿过扣眼将左侧布和右侧布的顶部连接起来,通过张紧布绳使左侧布和右侧布的顶部与顶层布的左右两端分离以形成通风间隙。

在此基础上,所述顶层布、前布、后布、左侧布和右侧布的每块布料边缘都进行折叠加工,厚度大于等于两层帐篷布厚度。

在此基础上,所述扣眼由圆环和压环组成,所述扣眼是截面为“工”字形的圆环状结构,所述扣眼固定连接在帐篷布料的边缘折叠部分。

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架由多个支撑管固定连接组成,所述支撑管可进行弯折挤压以实现安装。

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插接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的螺母为蝶形螺母,螺栓为马车螺栓,支撑管在螺栓连接处为内凹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管之间通过插接固定连接时支撑管插入端部截面为“8”字形结构。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地面固定装置,所述地面固定装置包括一个“Ω”型安装条和两个“T”型长钉,“Ω”型安装条的中空部分架在支撑架1中靠近地面的支撑管上,“T”型长钉分别穿过“Ω”型安装条的左右两端插入地面进行安装固定。

在此基础上,所述顶层布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布和右侧布固定连接,后端与后布固定连接,前布顶端与支撑架滑动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左侧布和/或右侧布上开设有一个窗口,窗口上设有可掀开的窗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绳连接左侧布和右侧布,在无风时放开布绳,在有风时收紧布绳,使左右侧布顶部靠近,与顶层布形成通风间隙,通风效果好,通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顶层布左右两端分别覆盖住左右侧布顶端,这样使得在遭遇雨雪天气时,雨水会落在顶层布上然后滑到左右侧布,最后落在地上,解决了通风口处容易进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前布顶端与支撑架设置为滑动连接,使得前布左右移动快捷,方便人员进出帐篷。

本实用新型将支撑管螺栓连接处设置为内凹结构,方便螺栓进入凹槽,使得螺栓不会凸起,有效的防止了帐篷布被凸起的连接件划破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蝶形螺母,使得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用手直接拧紧,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部位闭合时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部位打开时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部位闭合时简要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部位打开时简要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插入端部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简要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扣眼与帐篷布连接固定前的简要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扣眼与帐篷布连接固定后的简要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固定的一种方式的简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固定的另一种方式的简要示意图;

图中:1、帐篷布,2、支撑架,3、布绳,4、扣眼,11、顶层布,12、左侧布,13、右侧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通风型帐篷。

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通风型帐篷,如图1-5所示,一种通风型帐篷,包括帐篷布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绳3和扣眼4,帐篷布1套设在支撑架2上,且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帐篷布1包括顶层布11、前布、后布、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顶层布11左右两端分别覆盖住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顶部,进一步优选的,顶层布11左右两端与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顶部覆盖部分的宽度为100mm-300mm,这个宽度既能保证通风效果,又能防止雨水滴落进入帐篷内部,扣眼4固定连接在帐篷布料的边缘部分,布绳3穿过扣眼4将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顶部连接起来,通过张紧布绳3使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顶部与顶层布11的左右两端分离以形成通风间隙。进一步的,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可同时增加或减少长度和/或数量,实现帐篷面积的调节,使得帐篷能适应不同场地和使用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顶层布11、前布、后布、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每块布料边缘都进行折叠加工,厚度大于等于两层帐篷布厚度。边缘部分的布料会进行折叠缝纫加工,折叠后边缘厚度至少为两层,这样处理增强了帐篷布1边缘的牢固程度,使其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1-12所示,扣眼4由圆环41和压环42组成,扣眼4是截面为“工”字形的圆环状结构,扣眼4固定连接在帐篷布料的边缘折叠部分。“工”字形的扣眼4为布绳3提供了连接孔的作用,压环42上端翻折后压住圆环41,从而使扣眼4上下两端紧紧压住布料,增强了连接处的强度。进一步的,扣眼4数量可以设置多个,满足多种连接方式,扩大帐篷的使用适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10所示,支撑架1由多个支撑管固定连接组成,支撑管可进行弯折挤压以实现安装,支撑管为方管、圆管、“O”型管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支撑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插接固定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的螺母为蝶形螺母,螺栓为马车螺栓。蝶形螺母和马车螺栓配合使用,在安装时可以在无扳手等工具时用手直接拧紧,方便快捷。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支撑管在螺栓连接处为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可以使螺栓头部进入凹糟,避免了表面凸起,降低了布料被凸起的螺栓划破的风险,同时马头螺栓头部为圆形,为防止布料划破提供了第二重保障。如图7-8所示,支撑管端部还可压成扁状,一方面解决了端部开口容易造成雨水进入支撑管内部腐蚀支撑管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连接处的空间占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10所示,支撑管之间通过插接固定连接时支撑管插入端部截面为“8”字形结构。“8”字形的结构插入到“O”字形的接收端部中,一方面能保证插入的牢固稳定,另一方面在拔出时“8”字形边缘留有间隙,使得空气容易进入,不会形成负压,容易拔出,插入和拔出都比较简单容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支撑管之间通过插接固定连接时,支撑管插入端部和接收端部还可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顶层布11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固定连接,后端与后布固定连接,前布顶端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为了方便使用人员进入和进出帐篷,将前布顶端与支撑架2设置为滑动连接,拉动布料即可实现前布开或闭,前布侧面还可设置系绳,将拉到一边的前布包裹系好,防止被风吹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左侧布12和/或右侧布13上开设有一个窗口,窗口上设有可掀开的窗帘。优选的,窗口可设置多个,方便帐篷内外人员互相观察沟通,晚上还可将窗帘拉下,防止蚊虫进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使帐篷能够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两种地面固定装置,如图13-14所示,包括一个“Ω”型安装条和两个“T”型长钉,“Ω”型安装条的中空部分架在支撑架1中靠近地面的支撑管上,“T”型长钉分别穿过“Ω”型安装条的左右两端插入地面进行安装固定,图13的方式为垂直插入,图14的方式为交叉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支撑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插接固定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架设成支撑架2,将帐篷布1套设在支撑架2上,并通过绳子系等方式与支撑架2固定,布绳4穿过扣眼3,将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顶端连接起来,当需要通风时,系紧布绳4,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相互靠近,同时分别远离顶层布11的左右两端,以形成通风间隙,使风从间隙跑出。同时,由于顶层布11左右两端分别覆盖住左侧布12和右侧布13的顶部,这样即使遇到雨水天气,雨水也不容易流入通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绳连接左侧布和右侧布,在无风时放开布绳,在有风时收紧布绳,使左右侧布顶部靠近,与顶层布形成通风间隙,通风效果好,通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顶层布左右两端分别覆盖住左右侧布顶端,这样使得在遭遇雨雪天气时,雨水会落在顶层布上然后滑到左右侧布,最后落在地上,解决了通风口处容易进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前布顶端与支撑架设置为滑动连接,使得前布左右移动快捷,方便人员进出帐篷。

本实用新型将支撑管螺栓连接处设置为内凹结构,方便螺栓进入凹槽,使得螺栓不会凸起,有效的防止了帐篷布被凸起的连接件划破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蝶形螺母和马车螺栓,使得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用手直接拧紧,更加方便快捷。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