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676发布日期:2019-02-15 20:4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中加固梁、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加固方法虽然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增大截面加固法会占据较大建筑空间,不仅增加了构件自重,且施工复杂;外包型钢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常需进行现场焊接、抹胶等,但结构胶的耐久性较差,粘胶水平和施工工艺也会直接影响加固效果,纤维材料价格也比较贵,钢板防腐处理较难,耐火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具有增大梁、柱承载力且加固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包括梁和柱,梁的相对两侧面顶部分别对称固接有顶部连接板,顶部连接板平行于梁的纵向,梁的底面两端分别固接有底部连接板,梁的相对两侧面端部分别固接有侧面连接板,底部连接板、侧面连接板和梁的纵向两两互相垂直,梁同侧的侧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数个固接在梁上的侧面固定板,侧面固定板平行于侧面连接板,两个相对设置的底部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数个固接在梁上的底部固定板,底部固定板平行于底部连接板,顶部连接板、侧面连接板、侧面固定板、底部连接板和底部固定板上设置有数个梁拱形钢筋,梁同侧一端的侧面连接板、侧面固定板和另一端的侧面连接板上的梁拱形钢筋通过首尾相连的梁纵向打包带连接,梁底部一端的底部连接板、底部固定板和另一端的底部连接板上的梁拱形钢筋通过首尾相连的梁纵向打包带连接,梁纵向打包带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梁一侧的顶部连接板和另一侧的顶部连接板上的梁拱形钢筋通过首尾相连的梁横向打包带连接,梁横向打包带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柱的同侧上下两端部分别对称固接有柱连接板,柱连接板垂直于柱的纵向,柱相对的其中两个侧面上靠近竖棱的位置分别对应固定有一个柱固定板,两个柱固定板呈对角线设置,柱固定板平行于柱的纵向,柱连接板和柱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数个柱拱形钢筋,柱同侧一端的柱连接板和另一端柱连接板上的柱拱形钢筋通过首尾相连的柱纵向打包带连接,柱纵向打包带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柱相对的其中两个侧面上靠近竖棱的位置并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柱固定板上的柱拱形钢筋通过柱横向打包带连接,柱横向打包带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梁纵向打包带的端部通过梁固定压筋分别固定在侧面连接板或底部连接板上,梁横向打包带的端部通过梁固定压筋固定在顶部连接板上。

柱纵向打包带端部通过柱固定压筋固定在柱连接板上。

梁固定压筋两端呈扁圆孔状结构,梁固定压筋通过螺栓穿过扁圆孔分别固接在顶部连接板、侧面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上。

柱固定压筋两端呈扁圆孔状结构,柱固定压筋通过螺栓穿过扁圆孔固接在柱连接板上。

侧面固定板和底部固定板分别沿梁的纵向以0.9m~1.2m的间距设置。

柱固定板沿柱的纵向以0.9m~1.2m的间距设置。

梁纵向打包带、梁横向打包带、柱纵向打包带和柱横向打包带上设置砂浆面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加固成本低,易于施工,对梁柱结构的扰动小;纵向打包带提高了梁柱正截面的承载能力,横向打包带提高了梁柱斜截面的承载力;打包带与梁柱结构不易剥离,增强了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的加固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的加固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的加固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梁,2.柱,3.顶部连接板,4.侧面连接板,5.底部连接板,6.侧面固定板,7.底部固定板,8.梁纵向打包带,9.梁横向打包带,10.柱连接板,11.柱固定板,12.柱纵向打包带,13.柱横向打包带,14.梁拱形钢筋,15.柱拱形钢筋,16.梁固定压筋,17.柱固定压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梁1、柱2、梁纵向打包带8、梁横向打包带9、柱纵向打包带12和柱横向打包带13,梁采用三面围箍加固方式,柱子采用四面围箍加固方式,梁1的相对两侧面上通过螺栓分别对称固定有一个顶部连接板3,顶部连接板3平行于梁1的纵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顶部连接板3可沿梁1的纵向设置数个来满足实际需要,沿梁1的底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一个底部连接板5,梁1的侧面端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一个侧面连接板4,底部连接板5、侧面连接板4和梁1的纵向两两互相垂直,在梁1同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连接板4之间通过螺栓将侧面固定板6固定在梁1上并沿梁1的纵向以0.9m~1.2m的间距设置,侧面固定板6平行于侧面连接板4,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底部连接板5之间通过螺栓将底部固定板7固定在梁1上并沿梁1的纵向以0.9m~1.2m的间距设置,底部固定板7平行于底部连接板5,顶部连接板3、侧面连接板4、侧面固定板6、底部连接板5和底部固定板7上设置有数个梁拱形钢筋14,梁拱形钢筋14间距分别与梁纵向打包带8和梁横向打包带9的间距相匹配,梁纵向打包带8依次穿过梁1同侧一端的侧面连接板4、侧面固定板6和另一端的侧面连接板4上的梁拱形钢筋14,再折回依次穿过侧面固定板6上的梁拱形钢筋14,其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梁纵向打包带8依次穿过梁1底部一端的底部连接板5、底部固定板7和另一端的底部连接板5上的梁拱形钢筋14,再折回依次穿过底部固定板7上的梁拱形钢筋14,其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梁纵向打包带8的端部通过梁固定压筋16分别固定在侧面连接板4或底部连接板5上,梁横向打包带9依次穿过梁1一侧的顶部连接板3和另一侧的顶部连接板3上的梁拱形钢筋14,再折回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梁横向打包带9的端部通过梁固定压筋16固定在顶部连接板3上,梁固定压筋16两端呈扁圆孔状,梁固定压筋16通过螺栓穿过扁圆孔分别固定在顶部连接板3、侧面连接板4或底部连接板5上。

柱2四个侧面的上下两端部通过螺栓分别对称固定有柱连接板10,柱连接板10垂直于柱2的纵向,柱2相对的其中两个侧面上靠近竖棱的位置分别对应固定有一个柱固定板11,两个柱固定板11呈对角线设置,柱固定板11沿柱2的纵向以0.9m~1.2m的间距设置,柱固定板11平行于柱2的纵向,柱连接板10和柱固定板11上分别设置有数个柱拱形钢筋15,柱拱形钢筋15间距分别与柱纵向打包带12和柱横向打包带13的间距相匹配,柱纵向打包带12依次穿过同侧一端的柱连接板10和另一端柱连接板10上的柱拱形钢筋15,再折回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柱纵向打包带12的端部通过柱固定压筋17固定在柱连接板10上,柱横向打包带13依次穿过柱2相对的其中两个侧面上靠近竖棱的位置并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柱固定板11上的柱拱形钢筋15,柱横向打包带13的首尾两端通过钢扣固定,柱固定压筋17两端呈扁圆孔状,柱固定压筋17通过螺栓穿过扁圆孔固定在柱连接板10上,从而在梁1和柱2的外表面形成加固层。

最后分别在梁1两侧面、底部和柱2的四个侧面的加固层外设置砂浆面层。梁纵向打包带8、柱纵向打包带12提高了梁1和柱2的正截面的承载能力,梁横向打包带9和柱横向打包带13提高了梁1和柱2斜截面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梁、柱结构的打包带加固装置,其优点在于:

(1)梁纵向打包带8和柱纵向打包带12通过回拉与自身搭接提高了梁1和柱2的正截面的承载能力,梁横向打包带9和柱横向打包带13通过回拉与自身搭接提高了梁1和柱2的斜截面的承载力,加固效果针对性强,而且施工方便、加固成本低;

(2)在梁1上分别固接带有两个螺栓孔的侧面连接板4、底部连接板5、顶部连接板3、侧面固定板6和底部固定板7,在柱2上分别固接带有两个螺栓孔的柱连接板10和柱固定板11,减小了对梁柱本体结构的扰动,方便施工;

(3)梁纵向打包带8穿过侧面连接板4和侧面固定板6上的梁拱形钢筋14,梁纵向打包带8穿过底部连接板5和底部固定板7上的梁拱形钢筋14,梁横向打包带9穿过相对设置的两个顶部连接板3上的梁拱形钢筋14,既分别固定了梁纵向打包带8和梁横向打包带9,也防止了梁纵向打包带8和梁横向打包带9与梁1本体产生剥离,导致破坏;

(4)柱纵向打包带12穿过柱2同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柱连接板10上的柱拱形钢筋15,既固定了柱纵向打包带12,也防止了柱纵向打包带12与柱2本体产生剥离,导致破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