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655发布日期:2019-02-15 20: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当今社会,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临边、电梯口等安全隐患,通常在这些隐患处都需要设有防护装置,以此加强施工安全,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现有的防护装置通常采用防护网搭建临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能低,且极易被损坏,还有采用钢管或钢筋搭建而成,这些防护装置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都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同时现有的防护装置不能根据临边、电梯口的大小不一进行调节,需要按照尺寸制作,不可重复利用,从而造成对资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立柱、底板、第一横梁和第一伸缩杆,所述底板的内部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与底板相匹配的第二滑动内杆,且底板内部的一端设有蓄电池,所述底板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箱,且控制箱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升降立柱,且升降立柱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升降立柱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升降立柱的顶部皆安装有立柱,且立柱的顶部皆设有照明灯,照明灯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立柱的内部皆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皆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分别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分别连接有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动内杆和第四活动内杆,且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设有防护网,所述升降立柱顶端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梁,且第一横梁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三活动内杆,所述第一横梁顶部靠近第三活动内杆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的顶部与第三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升降立柱远离控制箱的一侧靠近第一横梁的位置处通过固定块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固定板,且第二伸缩杆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升降立柱和立柱一侧的表面皆设有荧光条,且荧光条上均匀涂抹有荧光粉。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和第一横梁的底部靠近升降立柱的内侧均匀设有立杆,且立杆分别与第一横梁和底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防护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皆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皆设有制动刹,制动刹与万向轮相互配合构成制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内杆的顶部和第三活动内杆的底部与第四活动内杆的顶部和第一活动内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上均匀设有凸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部通过铰接轴与升降立柱活动连接,且固定杆的顶端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通过底板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升降立柱与第一横梁的顶部靠近第三活动内杆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节成所需高度,同时,通过底板的内部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与底板相匹配的第二滑动内杆与第一横梁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三活动内杆和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动内杆和第四活动内杆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节成所需宽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便于装置的使用,另外,在无需使用时,可以将防护装置整体收缩,降低体积,同时与底板安装有万向轮配合使用,便于移动和运输,通过升降立柱远离控制箱的一侧靠近第一横梁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底部设有固定板,便于使用时支撑,使得升降立柱、第二伸缩杆以及地面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防护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便于装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的顶部皆设有照明灯和升降立柱与立柱一侧的表面皆设有荧光条,且荧光条上均匀涂抹有荧光粉,可以在光线不好时,便于看清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提高安全性,便于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照明灯;2、立柱;3、第一横梁;4、荧光条;5、底板;6、万向轮;7、控制箱;8、立杆;9、第一伸缩杆;10、防护网;11、第二横梁;12、第一滑块;13、第二滑块;14、升降立柱;15、蓄电池;16、第二滑动内杆;17、支撑杆;18、第三活动内杆;19、第四活动内杆;20、第三横梁;21、滑槽;22、固定块;23、第二伸缩杆;24、连接件;25、固定板;26、固定杆;27、固定孔;28、滑轨;29、第一活动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立柱14、底板5、第一横梁3和第一伸缩杆9,底板5的内部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与底板5相匹配的第二滑动内杆16,且底板5内部的一端设有蓄电池15,底板5底部的两侧皆安装有万向轮6,且万向轮6上皆设有制动刹,制动刹与万向轮6相互配合构成制动结构,底板5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箱7,且控制箱7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5电连接,底板5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升降立柱14,且升降立柱14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连接,底板5的顶部和第一横梁3的底部靠近升降立柱14的内侧均匀设有立杆8,且立杆8分别与第一横梁3和底板5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防护结构,底板5的顶部靠近升降立柱14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26,固定杆26的底部通过铰接轴与升降立柱14活动连接,且固定杆26的顶端设有通孔,升降立柱14的顶部皆安装有立柱2,且立柱2的顶部皆设有照明灯1,照明灯1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连接,立柱2的内部皆设有滑槽21,且滑槽21的内部皆设有滑轨28,滑轨28上分别设有与滑槽21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且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上分别连接有第二横梁11和第三横梁20,第二横梁11与第三横梁20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动内杆29和第四活动内杆19,且第二横梁11与第三横梁20之间设有防护网10,升降立柱14顶端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梁3,且第一横梁3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三活动内杆18,第一横梁3顶部靠近第三活动内杆18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伸缩杆9,且第一伸缩杆9的顶部与第三横梁2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内杆16的顶部和第三活动内杆18的底部与第四活动内杆19的顶部和第一活动内杆29的底部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支撑杆17,第一伸缩杆9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连接,升降立柱14远离控制箱7的一侧靠近第一横梁3的位置处通过固定块22安装有第二伸缩杆23,且第二伸缩杆23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连接,第二伸缩杆23的底部通过连接件24连接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的底部设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上均匀设有凸起,且第二伸缩杆23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固定孔27,升降立柱14和立柱2一侧的表面皆设有荧光条4,且荧光条4上均匀涂抹有荧光粉。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利用控制箱7将升降立柱14和第一伸缩杆9提升,从而调节好防护装置的整体高度,然后分别调节底板5内部的第二滑动内杆16、第一横梁3内部的第三活动内杆18、第三横梁20内部的第四活动内杆以及第二横梁11内部的第一活动内杆29相互配合,从而调节好防护装置的整体宽度,随后并固定好万向轮6上的制动刹,在利用控制箱7将第二伸缩杆23延伸使固定板25与地面吻合,方便将升降立柱14支撑,从而使升降立柱14和第二伸缩杆23以及地面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加防护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将固定杆26顶端的通孔与插孔27相固定,提高第二伸缩杆23支撑强度,使防护装置更加安全、牢固,当光线不好时,利用控制箱7开启照明灯1,方便看清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