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205发布日期:2019-05-31 20:4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铁塔是一种格构式塔架结构,传统的输电线路铁塔设计主要考虑铁塔受力状况、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很少考虑美学问题。随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输电线路铁塔的美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铁塔景观式外形设计主要包括塔头形式设计和整体外形设计以及电气间隙及安全设计,通过美观的艺术造型设计使铁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仅能发挥其基础的输电作用,也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设置弧形的连接构件,增加了横担本体的强度,且减少了材料消耗,同时连接构件与横担本体配合,形成景观式松树外形,与自然景观有效结合,增加了输电线路的美观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包括塔身和横担组件,横担组件包括四个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塔身上的横担本体,横担本体端部的上侧设置有凹形弧状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的上部与塔身相连,下部与横担本体的端部相连。

进一步地,连接构件包括凹形圆弧状的钢管,钢管上螺旋缠绕有钢筋。

进一步地,横担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称设置于塔身上的地线横担本体、上导线横担本体、中导线横担本体和下导线横担本体,地线横担本体位于塔身的上端,地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上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中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构件,下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四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上部与塔身的连接处位于地线横担本体的下端,第三连接构件上部与塔身的连接处位于上导线横担本体的下方,且与上导线横担本体的下端有间隙,第四连接构件上部与塔身的连接处位于中导线横担的下方,且与中导线横担本体的下端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主要应用于双回路输电线路中,设置弧形的连接构件,增加了横担本体的强度,且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铁塔的成本,连接构件的圆弧半径根据铁塔的电压等级,使用环境的风速、覆冰等情况经过精密计算,有效保证铁塔线路的电气间隙圆;同时,连接构件采用凹形圆弧状的钢管,钢管上缠绕有钢筋,避免了产生涡流,减少电能损耗。

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共有4个横担本体,各横担本体的横担本体与连接构件有效衔接,形成景观式松树外形,与自然景观有效结合,增加了输电线路的美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塔身1,第三连接构件2,钢筋3,地线横担本体4,上导线横担本体5,中导线横担本体6,下导线横担本体7,第一连接构件8,第二连接构件9,第四连接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景观式输电线路铁塔,包括塔身1和横担组件,横担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称设置于塔身1上的横担本体,横担本体端部的上侧均设置有凹形弧状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的上部通过螺栓与塔身1相连,下部与横担本体的端部通过螺栓相连,连接构件的圆弧半径经过精密计算,有效保证铁塔线路的电气间隙圆。连接构件为凹形圆弧状结构,由直径为168mm,壁厚为5mm的钢管制成,钢管上螺旋缠绕有钢筋3,钢筋3定位点焊在钢管上,钢筋3避免产生涡流,减少电能损耗。

四个横担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地线横担本体4、上导线横担本体5、中导线横担本体6和下导线横担本体7,地线横担本体4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8,上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9,中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构件2,下导线横担本体上侧沿塔身对称设置有第四连接构件10。

以500KV的铁塔为例,采用直径8mm的钢筋螺旋缠绕并定位点焊在钢管上,螺旋间距300mm。

地线横担本体4固定于塔身1的上端,为梯形结构,地线横担本体4的端部与塔身1的距离为11.9m,地线横担本体4的顶端与下端的垂直距离为2.7m,第一连接构件8的上部与下部的垂直距离为5.4m,第一连接构件8的钢管圆弧半径23.44m。

上导线横担本体5为梯形结构,上导线横担本体5的端部与塔身1的距离为9.6m,上导线横担本体5的顶端与下端的垂直距离为2.2m,第二连接构件9的上部与下部的垂直距离为5m,第二连接构件9的上部与塔身1的连接处与地线横担本体4的下端距离为0,第二连接构件9的钢管圆弧半径18.15m。

中导线横担本体6为梯形结构,中导线横担本体6的端部与塔身1的距离为11.65m,中导线横担本体6的顶端与下端的垂直距离为2.7m,第三连接构件2的上部与下部的垂直距离为5.6m,第三连接构件2的上部与塔身1的连接处与上导线横担本体5的下端距离为7.2m,第三连接构件2的钢管圆弧半径17m。

下导线横担本体7为梯形结构,下导线横担本体7的端部与塔身1的距离为9.9m,下导线横担本体7的顶端与下端的垂直距离为2.4m,第四连接构件10的上部与下部的垂直距离为5.6m,第四连接构件10的上部与塔身1的连接处与中导线横担本体6的下端距离为6.2m,第四连接构件10的钢管圆弧半径21.1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