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0536发布日期:2019-03-14 00:16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抗震与减震领域,涉及一种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



背景技术:

核心筒结构是一类较为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效果。

超高层建筑设计当中,水平荷载对超高层建筑影响巨大,其中水平荷载主要包括地震荷载与风荷载。随着高度的增加,位移增加很快,过大的侧移会降低舒适感,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会造成非结构构件的损坏。在地震作用下,核心筒作为主要抗侧力体系,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地震荷载,造成了在地震中核心筒结构下部变形较大,结构下部破坏比上部严重。故在超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为主要控制因素,有效控制并提高核心筒的抗侧力可提高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然而现有核心筒体系作为抗侧力的主要抗震体系,但延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该核心筒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核心筒作为抗侧力的主要抗震体系的延性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包括核心筒本体,核心筒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阻尼器安装腔,阻尼器安装腔内安装有软钢消能阻尼器,所述软钢消能阻尼器包括两个热轧H型钢,两个热轧H型钢的端部通过端板固定连接,其中,热轧H型钢腹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与热轧H型钢的上翼缘及下翼缘之间均设置有若干S型软钢,其中,S型软钢的一侧固定于纵向加劲肋上,S型软钢的另一侧固定于热轧H型钢的翼缘上,S型软钢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通过竖向波纹板相连接。

相邻两个S型软钢之间设置有横向加劲肋,其中,横向加劲肋的端面固定于热轧H型钢1的翼缘及腹板上和纵向加劲肋上。

两个热轧H型钢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S型软钢与热轧H型钢的翼缘及纵向加劲肋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S型软钢的上侧凹槽内及下侧凹槽内均设置有弹簧。

竖向波纹板的高厚比小于等于8。

竖向波纹板的波角角度为13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在具体操作时,当核心筒本体遭受地震作用时,核心筒本体底部受到反复的荷载作用,S型软钢通过来回搓动以耗散能量,通过竖向波纹板及S型软钢将核心筒本体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底部的弯矩,软钢消能阻尼器通过反复拉压来耗散所输入的能量,以保护主体结构免受破坏,其中,竖向波纹板通过呼吸效应来耗能,S型软钢通过竖向挤压变形来达到屈服耗能的目的,核心筒系统的延性较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另外,当S型软钢破坏时,只需将S型软钢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软钢消能阻尼器9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软钢消能阻尼器9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软钢消能阻尼器9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软钢消能阻尼器9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S型软钢3与弹簧4的位置关系图。

其中,1为热轧H型钢、2为端板、3为S型软钢、4为弹簧、5为横向加劲肋、6为纵向加劲肋、7为竖向波纹板、8为核心筒本体、9为软钢消能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软钢消能阻尼器的核心筒体系包括核心筒本体8,核心筒本体8的底部开设有阻尼器安装腔,阻尼器安装腔内安装有软钢消能阻尼器9,所述软钢消能阻尼器9包括两个热轧H型钢1,两个热轧H型钢1的端部通过端板2固定连接,其中,热轧H型钢1腹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加劲肋6,纵向加劲肋6与热轧H型钢1的上翼缘及下翼缘之间均设置有若干S型软钢3,其中,S型软钢3的一侧固定于纵向加劲肋6上,S型软钢3的另一侧固定于热轧H型钢1的翼缘上,S型软钢3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通过竖向波纹板7相连接。其中,两个热轧H型钢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相邻两个S型软钢3之间设置有横向加劲肋5,其中,横向加劲肋5的端面固定于热轧H型钢1的翼缘及腹板上和纵向加劲肋6上;S型软钢3与热轧H型钢1的翼缘及纵向加劲肋6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S型软钢3的上侧凹槽内及下侧凹槽内均设置有弹簧4。

竖向波纹板7的高厚比小于等于8;S型软钢3与竖向波纹板7采用强度为80~120MPa的低屈服点软钢,热轧H型钢1采用强度为235MPa的普通碳素钢;外侧竖向波纹板7由一张平钢板按135o用弯折机弯折而成;竖向波纹板7的波角角度为135°。

本实用新型中螺栓孔中心间距的最小容许距离为3倍的螺栓孔径,螺栓孔中心至构件边缘的距离,在顺内力方向时,为2倍的螺栓孔径。在垂直内力方向,当采用剪切边或手工气割边时,为1.5倍的螺栓孔径。当采用轧制边,自动气割或锯割边,采用高强度螺栓时,为1.5倍的螺栓孔径。采用其他螺栓或铆钉时,为1.2倍的螺栓孔径。S型软钢3上开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将S型软钢3与纵向加劲肋6及热轧H型钢1的翼缘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核心筒本体8遭受地震作用时,核心筒本体8底部受到反复的荷载作用,S型软钢3通过来回错动以耗散能量,并且竖向波纹板7及S型软钢3将所承受的结构顶部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底部的弯矩,阻尼器通过反复拉压来耗散所输入的能量。其中,竖向波纹板7通过呼吸效应来耗能,S型软钢3与其上的弹簧4通过竖向挤压变形来达到屈服耗能。当软钢消能阻尼器9承受荷载较大发生破坏,可将软钢消能阻尼器9中的S型软钢3拆卸下来,更换新的S型软钢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